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形体美容效果是衡量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央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形体效果差,已成为中央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进一步开展的障碍。随着肿瘤整形外科的发展,保留乳房手术后乳房的整形修复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保留乳房手术 早期乳腺癌 整形修复 手术后 中央区 背阔肌皮瓣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力和Ⅱ类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及血清CA125测定对诊断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病的价值.方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病患者6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阴道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进行了血清CA125测定.结果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符合率98.7%;子宫腺病符合率91.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腺病符合率95.1%.血清CA125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阳性率39.4%;子宫腺病阳性率52.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腺病阳性率59.2%.结论阴道超声可做为较准确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病的首选方法.阴道超声下囊肿穿刺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清CA125测定可做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病的协助诊断方法,应进一步完善对照组的研究.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阴道超声检查 血清CA125 诊断治疗 阳性率
  • 简介:目的:分析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后果。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64%。且病程长,易引起临床抗药性。结论:抗菌药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能缩短病程,且易引发耐药性及诸多临床并发症,降低患儿身体抵抗力。

  • 标签: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 抗菌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采用部分背阔脂肪瓣即刻房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部分背阔脂肪瓣进行乳房重建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的特点及临床适应证,并对其美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乳房重建均获成功。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19例,一般5例,差1例。中位随访12个月(2~32个月),重建乳房形态良好,手感柔软,无明显畸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背阔脂肪瓣即刻乳房重建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较少,是改善保留乳房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留乳房手术 即刻乳房重建 背阔肌脂肪瓣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35岁,住院号10309,查体发现下腹部包块4年,月经期延长2年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T36.5°C,P90次/分,R23次/分,BP16//11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扪及一约妊娠3+个月大小包块,质稍硬,活动可,无压痛。妇科检查:宫颈光滑,质稍硬,宫体平位,约妊娠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整,质地稍硬,活动可。B超示:子宫肌瘤。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全切术。

  • 标签: 脉管内平滑肌瘤 输卵管系膜 子宫肌层 水肿 入院查体 腹部包块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179例分成4组,A组:联合用头孢克肟颗粒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B组:联合用头孢克肟颗粒和炎琥宁静脉滴注。C组:仅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D组:仅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8.6%,B组总有效率为93.3%,C组总有效率为84.8%,D组总有效率为90.9%。结论:联合应用抗生素药物并不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且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要好于利巴韦林,值得在儿科推广使用。

  • 标签: 门诊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和钙粘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病(adenomyosis,AD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24例ADS患者为ADS组,23例无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AK和E-cadhefin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ADS组表达(10.660±0.259)高于对照组(8.357±0.348),而E-cadherin在ADS组表达(9.122±0.212)低于对照组(10.300±0.318)(P〈0.05);FAK的表达在ADS组增殖期(10.400±0.422)、分泌期(10.960±0.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fin在ADS组表达增殖期(9.563±0.232)高于分泌期(8.600±0.316)(P〈0.05);ADS组FAK、E-cadhef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63,P〈0.001),对照组FAK、E-cadhef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04,P〈0.001)。结论ADS中FAK表达增加与E-cadherin表达下降呈相关关系,FAK和E-cadhefin可能共同参与ADS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 FAK E-CADHERIN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上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关系及治疗。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为病例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RRI组MP感染率为45.71%,对照组MP感染率为17.14%,RRI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感染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2010年收治13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结果:132例患儿中11例患儿应用NCPAP治疗失败,改用呼吸机通气,余121例未使用呼吸机通气,均治愈出院。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是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发性呼吸暂停 早产儿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应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采取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PO2、PCO2及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O2、PCO2、pH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患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新生儿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态,降低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酰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Akt)-叉头框蛋白(forkheadboxO1,FOXO1)信号通路在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中的表达及其在POP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因POPⅢ度、Ⅳ度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POP组)和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骶韧带组织中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proteinkinaseB,p-Akt)、FOXO1、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FOX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1,GPX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OP组较对照组,骶韧带组织中p-Akt/Akt、p-FOXO1/FOXO1表达比例明显上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下调。结论POP组织中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被激活,并下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这一分子机制可能参与POP发生发展。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PI3K-Akt-FOXO1 GPX1 MN-SOD
  • 简介: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病(腺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5/45)、4.44%(2/45)和11.11%(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1.11%(32/45)、64.44%(29/45)、42.22%(19/45)和33.33%(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T-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及发病相关。

  • 标签: T-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肺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受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75例缓解期危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肺呼吸康复治疗组(25例)、缩唇呼吸组(25例)和无呼吸康复组(25例);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walkingdistance,6MWD)、ADL和QOL。结果:3组治疗前后FEV1.0和FEV1.0/FVC差值为肺呼吸康复治疗组!缩唇呼吸治疗组!无呼吸康复治疗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肺呼吸康复治疗和缩唇呼吸治疗后患者6MWD和ADL评分均上升,但QOL评分均下降;而且肺呼吸康复治疗组改变幅度较缩唇呼吸治疗组大,差异均有显著性;3组治疗前后6MWD、ADL评分和QOL评分差值为肺呼吸康复治疗组!缩唇呼吸治疗组!无呼吸康复治疗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缓解期危重度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提高运动耐受能力,而且肺呼吸康复治疗优于缩唇呼吸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存质量 肺功能 六分钟步行距离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儿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肺部物理疗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显效率,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儿的无效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物理肺部护理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部物理疗法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