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制备了不同碱化度和硅铝比的聚合硅酸硫酸铝,样品经固化后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术谱研究了聚台硅酸硫酸铝的结构特征,发现聚合硅酸硫酸铝具有与聚台硫酸铝类似的结构特征。聚合硅酸硫酸铝是硅以与铝类似的结构形态取代聚合硫酸铝中的部分铝而形成的。在稳定的聚合硅酸硫酸铝中硅铝比与碱化度之间存在着成正比例的定量关系。聚合硅酸硫酸铝的常温结晶产物与聚台硫酸铝不同。

  • 标签: 聚合硫酸铝 硅酸 硫酸铝 新型 硅铝比 碱化度
  • 简介:用漆酶/木聚糖酶体系(LXS)对OCC浆料进行改性,以改善浆料强度;并探讨了酶改性后浆料强度与酶改性产生的自由基之间的关系,以及浆料强度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LXS对OCC浆料改性,能明显提高浆料强度。当酶用量10IU/g时,与对照浆相比,抗张指数、环压指数和湿抗张指数分别提高了37.1%、23.2%和50.4%,其中湿抗张指数的提高更为显著。采用LXS改性时,产生的自由基浓度与纸浆强度成正比关系,即自由基浓度越大,纸浆强度越高。通过对LXS改性对纸浆自由基浓度、纤维结晶度、接触角和红外光谱影响的研究,从理论上解释了漆酶改性能提高浆料强度的原因。

  • 标签: 漆酶/木聚糖酶体系(LXS) 抗张强度 环压强度 自由基 接触角
  • 简介:本文着重研究了干热老化、湿热老化和光老化对蔗渣化机浆H2O2单段和两段漂浆白度稳定性的影响和减少返黄的措施。采用红外光谱解释了有关机理,并与木材纤维的高得率浆的返黄情况进行了比较。

  • 标签: BAGASSE CMP PEROXIDE BLEACHING YELLOWING stability
  • 简介:利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升温速率和催化剂条件下脱墨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Coats-Redfem法对得到的热失重曲线进行模拟并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了脱墨污泥热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脱墨污泥的热解反应为一级三段反应;在脱墨污泥催化热解的低温段(220~370℃),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由大到小的次序为:MgCl2>CaCl2>ZnCl2>NaCl,MgCl2、CaCl2和ZnCl2的添加降低了低温段的活化能和最大失重速率;在高温段(600~750℃),4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差别不大,均可使脱墨污泥热解曲线向低温区域移动,且最大失重速率明显降低.与未加催化剂的脱墨污泥相比,添加催化剂后脱墨污泥的低温段和高温段热解的活化能均有所降低,其中高温段的活化能降低50%以上.

  • 标签: 脱墨污泥 热重分析 催化热解 动力学
  • 简介:针对造纸生产过程排产不合理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从优化排产角度建立了造纸生产过程排产数学模型,并运用整数线性规划得出了优化排产方案,仿真实例表述了这一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 标签: 造纸生产 分切 纸卷 整数线性规划 实例 资源浪费
  • 简介:采用絮凝-生化二级处理的方法对废纸脱墨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废水中的SS、BOD5及CODCr等指标,研究了脱墨废水在絮凝及生化处理时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脱墨废水的絮凝处理中,pH值、沉降时间、絮凝剂用量等均会影响沉降效果,二元絮凝方式沉降效果较好,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絮凝处理后,脱墨废水中SS、CODcr、BOD5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1%、71.6%、56.1%;经絮凝处理后的脱墨废水适合于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处理,较好的处理条件为接种量120mg/L,暖气时间4~6h,此时,CODcr、BOD5的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且连续运行也可以达到间歇操作的效果。

  • 标签: 脱墨废水 絮凝 生化 处理
  • 简介: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了尾巨桉新鲜木片与陈旧木片的溶出粒子特征及其微/纳米粒子在常规溶剂抽提和超声波、冷冻、微波预处理抽提中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常规溶剂抽提时,新鲜木片溶出的纳米粒子(粒径〈100nm)在体积和粒子数上大于陈旧木片,而大于91.3nm的粒子在体积和粒子数上小于陈旧木片;随着抽提时间的延长,尾巨桉新旧木片中抽提物的溶出量均呈增加趋势。超声波、冷冻与微波预处理可降低尾巨桉新旧木片溶出粒子的集聚程度,提高抽提物溶出量,其中超声波预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

  • 标签: 尾巨桉 微/纳米粒子 超声波 冷冻 微波
  • 简介:将微晶纤维素溶解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剂体系,并与聚乙烯醇(PVA)NMMO溶液混合,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纤维素-PVA复合凝胶,探究不同凝固浴对复合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复合凝胶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等性能,讨论基于NMMO溶剂体系纤维素与PVA复合的成胶机理。结果表明,与分别以水及无水乙醇为凝固浴制得的复合凝胶相比,以20%NMMO/1%硼砂为凝固浴制得的复合凝胶无裂纹,且具有良好的韧性,机械性能最佳;经NMMO溶解后制得的纤维素凝胶由纤维素Ι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而经1%硼砂交联后制得的纤维素-PVA复合凝胶在2θ=13.18°和19.46°处出现新的结晶峰,其为PVA的衍射峰,说明纤维素与PVA交联复合;热重分析显示,与纤维素凝胶相比,纤维素-PVA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热降解初始温度从270℃升高至280℃左右;利用SEM可观察到经硼砂交联后的纤维素-PVA复合凝胶的孔隙约500nm,相对于纤维素凝胶,其孔隙结构更均匀紧凑。

  • 标签: 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 纤维素 聚乙烯醇(PVA) 凝胶材料
  • 简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竹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用红外光谱分析了竹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及其化学键结合机理.在两相界面内,羧化聚醚会同时与纤维和聚酰胺树脂发生化学键和氢键结合,起着偶联作用,从而提高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达到复合材料增强的目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羧化聚醚进行界面改性处理的纤维与聚酰胺树脂共混复合材料在低温脆断后,纤维外形不清晰,界面较模糊,纤维与聚酰胺树脂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界面粘合作用.

  • 标签: 竹纤维 聚酰胺树脂 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 简介:在无水碳酸钾与麦草碱木素质量比4∶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h的条件下制备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探讨了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的得率为17.9%,碘吸附值为827.5mg/g;用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处理100mL苯酚溶液时,当苯酚初始质量浓度250mg/L、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投加量0.1g、吸附温度30℃、苯酚溶液pH值约7时,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于80min时达到平衡.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等温式描述.

  • 标签: 碳酸钾 麦草碱木素 活性炭 吸附 苯酚
  • 简介:通过乳液型双酚A环氧树脂(BAE)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备出了具有强阳离子性和反应活性的改性PEI纸张增强剂。讨论了增强剂组成、添加量和助留剂添加量等因素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并用SEM对纸样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AE树脂的引入可增加聚乙烯亚胺分子与纸纤维的结合强度,改性PEI可使纸张湿强度从14.46%提高到21.65%,环压指数提高42%;SEM分析表明,纸张断裂是由纤维断裂引起的,为改性PEI可增加纤维间的结合强度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聚乙烯亚胺 环氧树脂 纸张增强剂 环压指数
  • 简介:以纤维素为骨架,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在85%磷酸溶液反应介质中合成了pH值敏感水凝胶(C-gAA)。主要研究了C-g-AA水凝胶的pH值敏感性及在不同pH值溶液(pH值分别为1.15,6.86,11.05)中的溶胀可逆性和溶胀动力学行为,并与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行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g-AA水凝胶的溶胀比随着凝胶中AA组分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73%;水凝胶溶胀具有明显的pH值敏感性,当pH值〉7时达到溶胀平衡,水凝胶对pH值的溶胀可逆性良好;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胀动力学表明,溶胀初期水分子在水凝胶中的扩散行为可用non-Fickian扩散定律来描述,整体溶胀行为满足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在去离子水中,水凝胶溶胀初期的扩散特征指数同样保持稳定,但整体溶胀行为却不遵循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

  • 标签: pH值敏感性 溶胀动力学 水凝胶 纤维素
  • 简介:落叶松AS-AQ半化学制浆的蒸煮终点宜控制在得率约62%、卡伯值100左右。得率为56.9%的落叶松AS-AQ,半化学浆在低打浆度范围内强度性能可达到我国2号未漂硫酸盐木浆标准,而且有可能达到1号标准。纸浆得率比落叶松硫酸盐浆实际指标(约43%)绝对值提高13%以上。

  • 标签: 半化学浆 硫酸盐浆 纸浆得率 卡伯值 脱木素 打浆度
  • 简介:介绍了尘埃度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广州造纸有限公司两条脱墨生产线各阶段的理论净化效率和实际净化率,指出了主要设备,特别是精选设备对提高净化效率和净化率的重要作用。更多还原

  • 标签: 尘埃度 理论净化效率 实际净化率
  • 简介:淀粉酶能够将淀粉水解成二糖和各种寡糖,可用于对混合办公废纸进行脱墨.利用Novozymes公司提供的淀粉酶对办公废纸进行脱墨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1.0KNU/g的淀粉酶可使混合办公废纸的脱墨率达到93%.

  • 标签: 淀粉酶 混合办公废纸 脱墨 造纸
  • 简介:中国林纸一体化从萌芽阶段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已进入关键性的整体推进阶段,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分别对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进程与问题、研究进程与动态、政策进程与对策进行系统探讨,由此勾勒出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研究和政策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全景图谱。通过对这3条发展脉络的分析,指出了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 标签: 林纸一体化 实施 政策
  • 简介:研究了现代化高速纸机干燥部烘缸轴承运行状态振动监诊技术、故障发生过程振动信号变化规律及谱图特征、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对策。结果表明,在高温、高负荷、高湿度工况下,高速纸机烘缸轴承的损坏主要是内圈滚道的剥落,随着剥落的加剧,烘缸轴承振动值变大,振动频谱中轴承损坏频率从高频区往低频区转移,损坏频率两边的转速边带逐渐增多增高;一旦烘缸轴承外圈断裂,振动频谱将呈现转速谐频的松动特征;过度热膨胀是高速纸机烘缸轴承频繁损坏的主要原因,消除过度热膨胀可保证轴承润滑油膜不变薄,从而延长烘缸轴承的使用寿命。

  • 标签: 烘缸轴承 振动监测 故障诊断 频谱图
  • 简介:以锇酸标记、X-射线电子能谱检测为手段对纸张涂布加工过程中胶粘剂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的研究条件下,胶粘剂在施涂和干燥阶段中都存在向涂层表面迁移的现象,但在干燥阶段中的迁移量要显著大于在施涂过程中的迁移量.通过对施涂过程中胶粘剂的受力分析,提出了胶粘剂受旋转升力和剪切升力作用向涂层表面迁移的观点.

  • 标签: 涂布加工 胶粘剂 机理 纸张 涂层表面迁移 迁移量
  • 简介:为获得较高的还原糖转化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蔗渣的工艺条件并将预处理后的蔗渣进行高浓磨浆后再进行酶解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比了蔗渣原料纤维、预处理后和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晶度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OH用量1.5%(化学品用量对蔗渣绝干质量而言)、Na2S03用量10%、液比1:5、蒸煮最高温度160℃、升温时间1h、保温时间1h的预处理条件下,酶解后的蔗渣还原糖转化率较高,为61.1%(对蔗渣原料)。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前的57.1%变为63.3%;酶解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后的63.3%变为55.6%。蔗渣纤维经预处理后和酶解后,各晶面的晶体尺寸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后和酶解后的蔗渣纤维在1037cm^-1处出现了磺酸基的特征峰,说明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的部分木素被磺化。预处理后蔗渣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微孔,暴露出大量的细小纤维,纤维比表面积增大;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构被破坏.有大鼍的残余块状木素。

  • 标签: 蔗渣 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 X射线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从理论上研究了纸张背衬不同衬底的光反射率,得出下列表达式:Rb=Ra+(Rx-Ra)×(1/Rx-Ra)/(1/B-Ra)(B为衬底的光反射率),该式简单实用且物理意义明确。利用上述公式,可将Tappi标准刊出的Tappi不透孵度C0.39的换算公式简化,并可从理论上定性地讨论纸张不透明度与印刷透印性的关系。

  • 标签: 纸张 Tappi标准 印刷 不透明度 换算公式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