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广泛性焦虑障碍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0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各50名。参照组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焦虑评分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低于研究组的98.00%(P<0.05)。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研究组的22.00%(P<0.05)。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一周时没有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三周以及治疗六周后的SAS评分两组均有所降低(P<0.001),并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以及生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的患者(P<0.001)。结论:通过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西酞普兰 坦度螺酮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血管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58例伴有心理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之随机纳入常规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加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两组分别29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93.10%,较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脑血管病 心理障碍 抗焦虑 抗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广泛性焦虑障碍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0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各50名。参照组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焦虑评分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低于研究组的98.00%(P<0.05)。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研究组的22.00%(P<0.05)。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一周时没有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三周以及治疗六周后的SAS评分两组均有所降低(P<0.001),并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以及生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的患者(P<0.001)。结论:通过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西酞普兰 坦度螺酮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心脾两虚证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心脾两虚证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100例(2022年4月~2023年9月收治)进行分组,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西药治疗结合中药治疗,对比各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各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  中药治疗心脾两虚证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标签: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心脾两虚证 中药 西药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卡比齐他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对比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一家医院进行,选取100例焦虑障碍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卡比齐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方法。通过评定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焦虑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略逊于治疗组,且不良反应较多。两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结论:卡比齐他治疗在焦虑障碍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推荐卡比齐他治疗作为焦虑障碍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卡比齐他 焦虑障碍患者 疗效与安全性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情志护理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焦虑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毕节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233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抛硬币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情志护理),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及焦虑、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数、焦虑分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数同对照组比均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比均更高(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情志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情志护理 脑梗死急性期 焦虑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我们发现rTMS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协同作用,通过定向刺激大脑区域和调整神经递质水平来全面干预精神疾病。然而,治疗的个体化和长期效果评估仍然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此外,治疗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rTMS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为精神健康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其应用前景和机制。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曲唑酮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6周后,PSQI量表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曲唑酮 帕罗西汀 焦虑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接受多感官刺激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法进行1-60连续编号,奇数号分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从视听觉、嗅觉、触觉方面进行多感官刺激,共干预8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多感官刺激 MMSE评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护理学影响。方法 将我科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88例创伤后有应激症状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干预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相匹配,P>0.05。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比干预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遵医嘱依从率(97.73%)高于对照组(86.36%),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稳定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儿的身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应激障碍 焦虑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982、5.130、5.232、4.829,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465、9.29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4%(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情绪障碍 抑郁 焦虑 经颅磁刺激 生活质量 社会适应 安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坦度螺酮治疗焦虑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2例经MINI确诊的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2例研究组(单一使用度洛西汀治疗)和10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坦度螺酮治疗)。在基线、2周末、4周末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4%和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两组治疗后第2、4周末HAMA总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及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焦虑障碍坦度螺酮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度洛西汀 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药物整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纳入整合组与参照组(n=36)。为两组患者均应用噻托溴铵治疗,整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及PEF评分无显著区别,治疗后整合组患者的FEV1及PEF评分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整合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实施药物整合性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肺功能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药物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抑郁障碍患者 药物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文拉法辛及黛力新治疗部队官兵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70例部队官兵焦虑抑郁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黛力新,对比两组部队官兵焦虑抑郁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PCL评分。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部队官兵焦虑抑郁患者治疗前的三项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部队官兵焦虑抑郁患者接受治疗4周后,三项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优,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黛力新治疗部队官兵焦虑抑郁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部队官兵 焦虑抑郁 文拉法辛 黛力新 HAMA评分 HAMD评分 PC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中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下取得的效果做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西酞普兰,观察组治疗药物选择艾司西酞普兰,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治疗效果观察,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HAMA评分治疗后观察组(15.00±4.00)分低于对照组(22.30±4.50)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7.32%(3/41)低于对照组24.39%(10/41),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西酞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耳穴压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30例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30例均予以帕罗西汀联合耳穴压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评分及GAF评分均相对接近(P>0.05);接受相应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得以显著性降低(P<0.05),研究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AF评分均显著性升高(P<0.05),研究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帕罗西汀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可以取得明显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耳穴压籽 广泛性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焦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5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期抑郁障碍(HAMD-24≥20分、HAMA≥14分)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配到两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32例,帕罗西汀治疗组33例,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性项目(CGI-SI)及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w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有效率84.375%,帕罗西汀组患者有效率75.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司西酞普兰组第1周末HAMD及HAMA的减分明显多于帕罗西汀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艾司西酞普兰组(12.5%)低于帕罗西汀组(33.3%)。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焦虑均具有确切疗效,相比于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老年期抑郁障碍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实施在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干预有效性。方法:对 2018年 04月 --2019年 11月本医院治疗的 66例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数值指标研究,所采取组别区分方法是随机抛硬币方式,各项组别入组 33例,试验组开展西药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方案,参照组开展西药治疗干预方案,分析临床治疗有效合计数据、治疗后焦虑负面心理情况评估分数。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合计数据比较参照组统计数据结果升高( P<0.05);试验组治疗后焦虑负面心理情况评估分数比较参照组统计数据结果下降( P<0.05)。结论:为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治疗干预有效性。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焦虑障碍 糖调节受损 临床治疗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