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值血流速度(STA-PSV)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病因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未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患者301例,其中Grave病(GD)患者24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STA-PSV、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相关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TA-PSV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TA-PSV对GD的鉴别能力。结果GD组STA-PSV明显高于AIT组[61.00(41.00,86.50)cm/s比34.50(25.25,46.00)cm/s,P<0.001],ROC曲线分析,AUC为0.790(95%CI 0.734~0.845,P<0.001),当STA-PSV切点值≥49.5 cm/s时,诊断GD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3.3%。在所有甲状腺毒症患者中,以STA-PSV(对数转换后)为因变量,以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RAb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PSV与FT4(β=0.371,95%CI 0.005~0.010,P<0.001)和TRAb(β=0.138,95%CI 0.001~0.014,P=0.035)独立相关。结论STA-PSV对GD和AIT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且与甲状腺素水平和TRAb相关。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 甲状腺毒症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指征分为部分切除手术组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每组50例。部分切除手术组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组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部分切除手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3.21±2.45)min、(1.34±0.17)d、(85.21±2.12)ml,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8.21±5.11)min、(2.24±0.21)d、(127.21±13.21)ml;部分切除手术组手术操作耗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甲状腺切除术 治疗 原发性甲亢 合并甲状腺癌 患者预后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单纯性甲状腺肿治疗中,左甲状腺素 + 小金丸治疗效果 。方法 选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 84 例单纯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 42 例,分别实施左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 + 小金丸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P < 0.05 );研究组甲亢、甲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P > 0.05 ) 。结论 对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左甲状腺素 + 小金丸治疗,可提升疗效,且安全性理想,建议推广。

  • 标签: 单纯性甲状腺肿 小金丸 左甲状腺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剪切波速度(SWV)联合促甲状腺激素(TSH)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诊治的甲亢患者35例(甲亢组),同时选择3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予以常规二维超声及SWV检查,比较两组SWV及血清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甲亢患者SWV值与血清TSH、TRAb、TGAb、TPOA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一SWV值、血清TSH检测及联合SWV值和TSH检测诊断甲亢的价值。结果甲亢组患者不同部位SW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患者甲状腺左、右叶的上极、中极、下极SWV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同部位SWV值[左叶:(2.41 ± 0.34)m/s比(2.07 ± 0.28)m/s、(2.44 ± 0.39)m/s比(2.08 ± 0.25)m/s、(2.46 ± 0.43)m/s比(2.04 ± 0.30)m/s;右叶:(2.47 ± 0.42)m/s比(2.01 ± 0.25)m/s、(2.41 ± 0.40)m/s比(1.95 ± 0.23)m/s、(2.43 ± 0.35)m/s比(2.06 ± 0.24)m/s](P<0.01);甲亢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0.05 ± 0.03)kU/L比(2.74 ± 1.17)kU/L],而血清TRAb、TGAb、TPOAb水明显高于对照组[(15.82 ± 5.54)U/L比(0.55 ± 0.13)U/L、(290.63 ± 145.03)kU/L比(25.63 ± 7.12)kU/L、(627.17 ± 250.33)kU/L比(34.32 ± 5.95)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组患者SWV值与血清TSH呈负相关(r=- 0.862,P<0.05),而与血清TRAb、TGAb、TPOAb呈正相关(r=0.763、0.837、0.804,P<0.05);SWV值、血清TSH联合诊断甲亢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36、94.29%、91.43%,均优于SWV值(0.803、80.00%、74.29%)、血清TSH(0.842、82.86%、77.14%)单一诊断。结论SWV联合TSH在甲亢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剪切波速度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的应用对应激反应程度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56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1:1比例分成甲组、乙组,各28例。甲组术式为微波消融术,乙组术式为传统手术切除术,对比2组应激反应程度、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甲组FT3、FT4、CORT、E、NE均低于乙组,TSH高于乙组,各项差异显著,即P均<0.05。结论:微波消融术可较好的控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应激反应程度,具有优先选择和积极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结节 应激反应程度 甲状腺激素水平 微波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有关对DTC患者进行TSHR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4月4日,对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获得DTC患者TSHR基因突变谱。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包括395个DTC组织样本。TSHR突变频率为10.38%(41/395),其中92.68%(38/41)的突变发生在第10外显子上,M453T发生突变频率最高(6/37,16.22%),其次是F458S(4/37,10.81%)。在描述甲状腺功能状况的50例DTC中,81.82%(18/22)的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亚甲亢患者发生TSHR突变,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10.7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69,P<0.001)。结论DTC中TSHR突变并不罕见,特别是在低TSH水平下更易出现。TSHR突变可能与DTC发生有关,特别是在合并甲亢情况下。

  • 标签: 受体,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突变 甲状腺肿瘤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垂体腺瘤梗塞型卒中患者术前的内分泌学特征。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梗塞型卒中的26例患者,在术前进行垂体腺瘤卒中评分,并对垂体3个靶腺轴即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垂体-肾上腺轴进行内分泌检查,以评估垂体功能和靶腺轴功能。结果患者术前垂体腺瘤卒中评分(1.92±1.78)分,范围为2~8分。腺垂体功能受损患者25例(96%),其中全垂体功能低下13例,部分垂体功能低下12例(2个靶腺轴受累9例,1个靶腺轴受累3例)。存在垂体-性腺轴功能低下22例(85%),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低下14例(54%),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低下13例(50%)。患者术前泌乳素(PRL)降低26例(100%)、睾酮(T)降低26例(100%)、促黄体生成素(LH)降低18例(75%)、孕激素(P)降低18例(75%)、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18例(69%)、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17例(65%)、游离甲状腺素(FT4)降低14例(54%)、雌二醇(E2)降低13例(54%)、皮质醇(CORT)降低13例(52%)、促卵泡生成素(FSH)降低9例(3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低9例(35%)、生长激素(GH)降低3例(15%)。结论垂体腺瘤梗塞型卒中最常发生垂体-性腺轴功能低下,其内分泌学特点为患者术前PRL和T水平的急剧下降。

  • 标签: 垂体腺瘤 梗塞型卒中 内分泌学 泌乳素 睾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切除术后3年内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者501例。分析性别、年龄、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合并糖尿病,腺瘤最大径、数量、病理类型,以及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腺瘤复发率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1例结肠镜下结直肠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3年的腺瘤复发率为25.5%(128/501)。腺瘤复发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为<25、25~29和>29 kg/m2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2%(32/167)、27.5%(44/160)和29.9%(52/174),其中BMI>29 kg/m2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BMI<25 kg/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P<0.05),腺瘤复发率在BMI<25 kg/m2与25~29 kg/m2、BMI为25~29 kg/m2与>29 kg/m2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合并NAFL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高于不吸烟、不合并NAFLD、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2.9%(51/155)比22.3%(77/346)、27.6%(61/221)比23.9%(67/280)、31.3%(25/80)比24.5%(103/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7.232、6.874,P均<0.05)。腺瘤最大径为≤5、>5~<10、10~<20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1.6%(23/198)、18.5%(23/124)、41.7%(43/103)、51.3%(39/76),其中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均高于最大径为≤5 mm和>5~<10 m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990、14.690、49.440、23.650,P均<0.05),腺瘤复发率在最大径≤5 mm与>5~<10 mm、最大径为10~<20 mm与≥20 mm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1、2和≥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6%(20/102)、23.2%(46/198)和30.8%(62/201),其中有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有1个腺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6,P<0.05),有1个与2个、有2个与3个腺瘤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性腺瘤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非进展性腺瘤患者[28.8%(98/340)比18.6%(3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5)。在腺瘤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中,分块切除(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分块黏膜剥离术合并)组的局部复发率均高于整块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合并)组[5/19比4.8%(4/84)、45.7%(16/35)比14.6%(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8.8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最大径、腺瘤数量、腺瘤病理类型均为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673、1.523、1.989,95%CI 1.759~6.528、1.096~2.897、1.564~4.089,P均<0.05)。结论高BMI、吸烟、合并NAFLD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腺瘤的最大径越大,数量越多,病理类型为进展性腺瘤,患者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率越高。在较大腺瘤的患者中,接受分块切除术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高。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复发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均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头颅MRI,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对术中留取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复查头颅MRI和内分泌功能,以判断肿瘤的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所有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23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其中19例(82.6%)为肿瘤完全切除,4例(17.4%)为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23例患者均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世界卫生组织Ⅰ级),其中3例(13.0%)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1例(4.4%)为催乳素细胞腺瘤,6例(26.1%)为催乳素-生长激素细胞腺瘤,10例(43.5%)为静默性腺瘤,3例(13.0%)为裸细胞腺瘤。11例行神经元相关染色,其中8例(8/8)突触素表达阳性,6例(6/6)特异性神经元核蛋白表达阳性,3例(3/3)神经丝蛋白表达阳性,3例(3/3)嗜铬素A表达阳性,1例(1/1)人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2例行转录因子检测,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均表达阳性。2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5~113个月)。随访期间,4例(17.4%)复发,其中1例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3例患者10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1%,总生存率为94.4%。结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依据术后病理学结果确诊,经鼻蝶窦入路的肿瘤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疾病特征 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与信号高低、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结果:在60例腮腺肿块患者中,腮腺多形性腺瘤36例(40个病灶),多位于腮腺浅叶,多呈分叶状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可见囊变,增强扫描呈“延迟渐进性强化”特点;腺淋巴瘤24例(35个病灶),好发于腮腺浅叶下极,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裂隙状囊变,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特点及贴边血管征。两者MRI图像 DWI均呈高信号,腺淋巴瘤ADC值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结论:正确认识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 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肾上腺皮质大腺瘤中 CT检查和 B超检查的价值。方法:以我院 2018.10~2019.12通过病理和手术证实的 56例肾上腺皮质大腺瘤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采用 CT、 B超诊断法进行诊断,比较单一 B超诊断法和 B超 +CT诊断法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B超 +CT诊断法在对肾上腺皮质大腺瘤诊断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 B超诊断法,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诊断肾上腺皮质大腺瘤中,采用 B超 +CT诊断法,可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度及敏感度。

  • 标签: B超 CT检查 肾上腺皮质大腺瘤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肝内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及较高的复发率。该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早期不易察觉,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易造成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肝包虫病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患者女性,38岁,有牧区生活史,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包虫病。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囊泡不同于传统肝包虫囊泡,术后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手术与半切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选择 2019年 1月~ 2020年 6月来我院就诊的 66例甲状腺癌患者, 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 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半切手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切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甲状腺功能减退、手足麻木、低血钙、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 6.2±0.8) cm, 长于对照组的( 5.4±0.6) 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t=4.596, 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为( 91.2±20.6) ml, 多于对照组的( 59.6±11.5) 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t=7.694, 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113.5±21.6) min, 长于对照组的( 62.5±19.2) 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138,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7.0±1.5) d, 长于对照组的( 6.1±1.8)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207,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手足麻木、低血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995、 4.258、 4.243, P<0.05) ;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6, P>0.05)。结论 采用全切手术进行甲状腺癌的治疗, 其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较明显, 但病灶切除更为彻底, 复发率低。全切手术不会造成喉返神经损伤, 虽然有其他并发症, 但可得到控制, 具有安全性, 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手术 ;半切手术 ;甲状腺癌 ;甲状腺功能减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tal and partial thyro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thyroid cancer.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ncer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alf cut oper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tal resection. The incision, bleeding volum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hypothyroidism, numbness of hands and feet, hypocalcemia and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s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2 ± 0.8) cm, which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4 ± 0.6) c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4.596, P < 0.05). The bleeding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2 ± 20.6) ml, which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9.6 ± 11.5) 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7.694, P < 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13.5 ± 21.6) min, which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5 ± 19.2) mi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10.138, P < 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0 ± 1.5) d, which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1 ± 1.8) 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 2.207,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hypothyroidism, numbness of hands and feet, hypocalc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 2 = 3.995, 4.258, 4.243,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 2 = 0.216, P > 0.05). Conclusion total resection of thyroid cancer for the treatment of temporary hypothyroidism is more obvious, but the lesion resection is more thorough, the recurrence rate is low. Although there are other complications, it can be controlled and safe, so it can be widely used.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随机筛选的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均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以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时间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甲状腺良性肿瘤 传统甲状腺手术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 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 = 40)和单纯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 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 经观察后两组间有效率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单纯甲状腺癌根治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 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及早期左甲状腺素治疗情况。方法:选取 2012年 5月~ 2014年 6月于我市出生的新生儿 2064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经筛查确诊后,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给予左甲状腺素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观察评价患儿身高、体重、智力发展等发育情况,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血促甲状腺素( TSH)、总 T3( TT3)、总 T4( TT4)水平。结果: 20646例检查结果中,有 4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血 TSH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正常水平: 0.34~ 5.6mU/L),阳性率为 0.20%,最终确诊 16例,患病率为 0.07%。给予确诊患儿左甲状腺素治疗后,血液中 TSH水平降低, TT3、 TT4水平升高,且 3个月后均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定期随访,患儿的各项身体发育及智力发展情况亦符合相应年龄段水平。结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早期左甲状腺素治疗可有效将机体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种途径相结合,有利于预防控制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筛查 左甲状腺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且确诊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CT检查、细针穿刺活检,以细针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CT诊断结果。结果:与CT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采取超声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CT诊断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