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tagsforrelativeandabsolutequantitation,iTRAQ)技术筛选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shellfishpoisoning,PSP)中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STX)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以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为受试对象,使用浓度分别为10-8mol/L和10-9mol/L的STX标准品和阳性对照NSP(10-10mol/L)进行染毒。提取细胞蛋白、定量和酶解。iTRAQ标记后(其中114标记空白组、115标记浓度组1(STX10-8mol/L)、116标记浓度组2(STX10-9mol/L)、117标记阳性对照组(NSP10-10mol/L)),进行LC-MS/MS分析。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共筛选出184个差异表达蛋白。与PSP相关的蛋白共有22个。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参与10种生物学过程、4种分子类型。结论通过iTRAQ技术分析得到STX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ABCB6、TLR8、TES、TIAM2可能是与STX毒素相关的蛋白分子

  • 标签: 麻痹性贝类毒素 石房蛤毒素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LC-MS/MS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东方田鼠生化与分子遗传学标记检测法。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对东方田鼠某些同功酶进行活性测定。根据东方田鼠特异序列,合成引物,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将PCR产物回收,序列分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东方田鼠Trf,Es-3和Ce-2三个生化位点呈现遗传多态性,而Id1,Mod-1,Car-2,Gpd-1,Gpi-1,Hbb,Es-1七个生化位点无遗传多态性,用合成的特异引物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得到了丰富的多态性资料,对其中的20只东方田鼠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多序列比较,发现10个等位基因以及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论初步建立了东方田鼠生化及分子遗传学标记分子遗传学标记生化遗传标记相比,具有杂合率高,重复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东方田鼠的遗传标记相比,具有杂合率高,重复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生物进化规律积累了基础资料。

  • 标签: 洞庭湖 日本血吸虫疫区 东方田鼠 分子遗传学标记 生化遗传标记 抗感染性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一类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至今病因未明,诊疗效果不佳,亟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案。近年,众多青光眼相关生物标志被发现,为促进临床应用一系列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但目前获得的生物标志样本来自临床已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即这些生物标志的改变可能是中晚期青光眼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其病理机制的阐明是否有帮助仍有待探讨。本文从DNA、RNA、蛋白质等方面阐述可以帮助青光眼诊断的潜在分子靶标,并讨论其进一步的研究路径,希望从分子水平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探寻靶点。(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07-711)

  • 标签: 青光眼 早期诊断 生物标记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恶性肿瘤患者形成血栓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诊断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 366例[包括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男562例,女804例,年龄(59.45±15.10)岁],对照组为70名健康体检人群[男35名,女35名,年龄(50.41±18.90)岁],其中形成静脉血栓69例,男32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20±15.71)岁。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静脉血浆中的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PIC)。根据各项标志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项标志的诊断性能,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风险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肺癌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及乳腺癌(P<0.05);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血栓组的TM、TAT、t-PAIC及PIC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血栓组的TAT、t-PAIC及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0.57 IU/ml(敏感度为50.30%,特异度75.50%,AUC=0.671),TAT的最佳截断水平为4.16 ng/ml(敏感度为80.30%,特异度为62.80%,AUC=0.757),t-PA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44 ng/ml (敏感度为52.50%,特异度为84.00%,AUC=0.682),P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8 μg/ml(敏感度为67.20%,特异度为79.50%,AUC=0.790),四项分子标志联合检测敏感度最佳,诊断性能最好(86.90%,AUC=0.807)。年龄、分期、转移、手术、肿瘤直径及PIC水平是影响恶性肿瘤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血栓发生率不同,TM、TAT、t-PAIC及PIC联合检测诊断性能最好,可作为恶性肿瘤发生VTE的新型筛查方法。年龄、分期、转移、手术及肿瘤直径是恶性肿瘤发生VTE的高危因素,P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6个月内并发VTE风险的可靠标志

  • 标签: 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凝血分子标志在产后出血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8例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后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量为500-800ml为第一组,产后出血量>800ml为第二组,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孕妇,产后出血量<500ml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常规凝血指标及止凝血分子标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时第二组的5项常规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而第一组无明显变化(P>0.05),产后第一组、第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将三组产时与产后进行对比,可见第一组的D-D、ATAg、PAP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D、PAP呈下降趋势,而ATAg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产时比较,产时第一组D-D增高,ATA下降,具有差异性(P<0.05),第二组的D-D、PAP显著增高(P<0.05),ATA、TAT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产后比较,第一组的D-D显著升高,TAT减低(P<0.05),而第二组的TAT、ATA减低(P<0.05),D-D显著增高(P<0.05),产后第一组的ATAg高于产后第二组(P<0.05)。结论AT、DD对产后出血所致的DIC能早期诊断,常规凝血指标如PT、TT、APTT、FIB、PLT在DIC早期诊断上意义不大。

  • 标签: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产后出血 变化
  • 简介: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是肝细胞肝癌(HC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但是,HCC的高复发率使患者难以长期生存.准确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预后对指导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形成的机制研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遗传和分子标志被发现.这些标志不仅使HCC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并且可能成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HCC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超分子聚合的复合材料在本质上是一种纤维。超分子复合与增强体之间由于化学键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超分子聚合/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有许多重要的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复合的常用性能。将四重氢键进行组装得到超分子聚合,再将得到的聚合引入到环氧树脂基当中,用它作为增韧剂来提高固化的抗冲击强度。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机械性能的测试可以发现性能越多,应用范围也就越大。

  • 标签: 超分子聚合物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复合物的性质
  • 简介:相变材料特别是铁电材料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大部分铁电材料都具有相变特征,在相变点附近,会出现明显介电异样和热力学的异样。近年来,关于铁电体的研究论文逐年呈指数上升,铁电性质的研究是当今国际上的热门研究领域。为了探索具有相变的铁电材料,本文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相变/铁电化合物类型及表征方法,为制备和测试具有结构相变及介电性质的化合提供依据与指导。

  • 标签: 相变/铁电 分子定子 有机阳离子 DSC
  • 简介:单体一般是不饱和的或含有两个或更多官能团的小分子化合。由于单体经过某些化学反应(如加聚、缩聚、开环等)生成高聚物,所以在高分子链中,单体转变为在化学组成上能够重复的最小单位,即链节。判断高聚物的单体,就是根据高分子链,结合单体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机理,找出高分子链中的链节,然后将其完形便得其单体。结合中学课本,归纳出以下几条判断单体的规律。

  • 标签: 高分子化合物 单体 化学反应 化学组成 反应机理 中学课本
  • 简介:针对内生真菌的生物防治,重点阐述了中草药提取的杀虫活性、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发现以及植物防御系统激发的最新研究。植物源提取作为潜在的线虫杀虫剂,为生物源农药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于今后线虫杀虫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根结线虫 线虫杀虫剂 sa途径 ja途径
  • 简介:当有机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环状结构时,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就会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此分子就具有不饱和度,用符号“Q”表示.在解有机化学题时,如能巧用不饱和度的知识,常能加快解题的速度.

  • 标签: 有机物分子 不饱和度 应用 求法 氢原子数 有机化学题
  • 作者: 范文佳 吴淳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8
  • 机构: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8
  • 简介:摘要:超分子化学研究中,大环主体化合是主客体化学的基石,其结构通常为具有多个重复单元的环状低聚。主体与客体分子以弱相互作用链接,这种主客体复合的形成,通常具有高选择性和动态可逆性,具有特殊的动力学性质,可用于构筑可逆的刺激响应性材料并应用于多种领域。葫芦[n]脲(CB)是一种是由亚甲基单元和甘脲单元组成的笼状主体化合。得益于良好的结构刚性和适宜的空腔尺寸,葫芦脲在超分子化学、聚合材料、发光材料等领域内的受到关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期基于葫芦脲的主客体化学在超分子聚合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整理。

  • 标签: 葫芦脲 主客体相互作用 超分子聚合物
  • 简介:分子量冠状结构杂多阴离子由于对金属离子的捕捉性,生成了各种金属离子配合。配合所具有的抗病毒、抗癌和抗艾滋病活性以及可能的催化活性,已受到多酸化学家和医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这类配合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应用背景,旨在引起国内相关领域同仁的重视。

  • 标签: 无机冠状物 合成 结构与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肢端肥大症患者骨转换标记水平和骨平衡状态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南京鼓楼医院确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68例(治疗后随访资料完善者3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匹配的肾上腺无功能瘤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骨转换标记水平及骨重塑指数;肢端肥大症患者根据术后生化是否完全缓解分为非缓解组和缓解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利用相关性及回归模型分析肢端肥大症患者骨转换标记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肢端肥大症患者血钙及血磷水平高,血清PTH水平低(均P<0.01)。骨钙素[45.98(31.98,60.27)比15.83(12.74,19.96)ng/ml,P<0.01]、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115.50(72.64,145.90)比 36.45(30.45,44.28)ng/ml,P<0.01]与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1.12(0.79,1.56)比 0.37(0.30,0.50)ng/ml,P<0.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肢端肥大症患者骨重塑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27(1.31,5.99)比0.03(-0.38,0.63),P<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是骨钙素(β = 0.610,P<0.001)、P1NP(β = 0.601,P<0.001)及CTX(β = 0.596,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非缓解组和缓解组经治疗生化异常改善后,血钙及血磷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非缓解组和缓解组治疗后血清PTH水平较前升高,而骨转换标记及骨平衡Z值均降低,但仅在缓解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化异常完全缓解的肢端肥大症患者骨转换指标及骨重塑指数可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呈非PTH依赖的钙磷代谢异常及高骨转换状态,总体骨形成大于骨吸收,并且与肢端肥大症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治疗后随着循环生长激素(GH)及IGF-1水平下降,高骨转换状态改善达到骨平衡状态。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骨转换标记物 骨平衡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回顾有关营养素、食物和膳食模式对机体炎症因子或氧化应激标记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营养素、食物、膳食、膳食结构、膳食模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炎症、炎性、氧化应激、免疫力、免疫等作为中文检索词,以nutrients、nutrition、food、diet、dietary structure、dietary patterns、protein、fat、vitamin、dietary fiber、immune、immunity、inflammatory、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等作为英文检索词,分别对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月10日收录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3篇中文文献和46篇英文文献。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D、多不饱和脂肪酸、部分氨基酸、膳食纤维、异黄酮、胆碱、甜菜碱和白藜芦醇等营养素可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或氧化应激标记水平,而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等营养素则可升高其水平。鱼类、精瘦肉、水果、大豆、十字花科蔬菜和坚果等食物可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或氧化应激标记水平,而牛奶、含糖饮料等食物可提高其水平。地中海膳食模式和其他健康化膳食模式均可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或氧化应激标记水平,而西方膳食模式可升高其水平。结论营养素、食物和膳食模式均可对血浆炎症因子或氧化应激标记水平产生影响。

  • 标签: 膳食 营养评价 炎症 氧化性应激 系统综述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有复发与缓解交替的病程特点,其疾病活动性的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被发现。本文就近年已认可的和正在初步研究的IBD粪便标记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粪便 生物学标记 疾病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