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课堂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化学实验、flash动画模拟等手段,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途径地构建起'离子观',使学生能够运用微观概念解释和分析问题。最后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升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学以致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探究性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离子反应课时
  • 简介:就临战处置而言,应激反应指警察对临战处置所做出的应变反应和处置能力。警察作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主体,必须具备强烈的临战意识,保持积极的临战思维,进入相应的临战状态,运用得当的临战方式,提高临战处置成功率。

  • 标签: 警察 临战处置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1400例,按照年龄将14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以及成年组,老年组患者(≥60岁)876例,成年组患者(18~59岁)524例,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中年龄、冠心病、感染性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数值均高于成年组患者,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 标签: 老年患者 药物有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反应的原因与防护对策。方法将本血站2013年8月~2015年8月两年内的献血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献血反应、给予的防护对策及效果。结果献血反应率为2.4‰,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献血环境不佳、献血前过度疲劳等,经及时处理后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通过献血环境地改善,强化献血中心员工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加强献血者心理护理等防护对策,有利于献血者放松心情,降低献血反应

  • 标签: 献血反应 原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6月间接受输血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22例,对其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122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临床输血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现象主要是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总不良反应比例的95%,而所输血液成分和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的长短是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所输注的血液成分。另外要尽可能的缩短发血到开始输血之间的时间间隔,以确保血液的新鲜与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临床 输血 不良反应 因素
  • 简介:摘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177例临床常见病例中C反应蛋白的升高比例,并分析其升高机制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临床常见病例3177例,用生化分析仪CobasE702测定患者血清中CRP含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数据统计分析,在这临床常见八类疾病中,急性中毒组中CRP升高比例最高,其次为细菌感染、外伤、脑出血、肾衰、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梗死。结论CRP在临床辅助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临床检验诊断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背景由于媒体对预防接种反应的夸大和负面报道,不同程度影响了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间接影响了预防接种率,不利于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目的探讨降低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观察接种1540针次影响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降低措施。结论安全注射和接种时间选择能够降低预防接种反应发生机率。

  • 标签: 预防接种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告介绍的有关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结果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较多,有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使用利培酮时应密切注意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 标签: 利培酮 维思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双硫仑样反应的机理、症状和救治。方法对50例双硫仑样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症状明显缓解,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实施积极的健康教育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 简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高中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该部分主要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乘除、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计算表达式或结果等知识,下面根据课标、教科书和高考考纲的要求,对该部分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剖析。

  • 标签: 高中化学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基本技能 表达式 教科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危害,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以来至今收集上报的62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1个月的患儿7例(11.29%),>1个月至≤1岁的18例(29.03%),>1岁至≤3岁的15例(24.19%),>3岁至≤6岁的12例(19.35%),>7岁至≤14岁的10例(16.14%)。所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共6类,依次为抗茵药物27例(59.68%),止泻药13例(20.97%)、止咳药1O例(16.13%)、生物制品6例(9.67%)、解热镇痛药4例(6.45%)以及中成药2例(3.20%)。给药途径静脉给药56例(90.32%),口服6例(9.67%)。皮肤及附件最常被不良反应所累及,其次是消化系统,依次为呼吸系统、中枢及神经系统和注射部位。结论>1个月至≤1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大多由于静脉注射抗茵药物所引发,加强儿童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儿科学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布洛芬片是临床较为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不良反应多见于胃肠不适,皮疹及头痛等。近年来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少见不良反应(ADR)时有报道,发现其可能存在心血管安全隐患1例,眩晕失语2例,喉头水肿、神经性耳聋3例。现报道1例布洛芬引起严重溶血反应,并对其发生机制做一探讨。

  • 标签: 布洛芬 副作用 严重 溶血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确定其影响因素,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探讨护理对策并获得结论。结果4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输液操作是导致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1.22%,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反应影响因素包括操作、药品、环境、自身等,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输液反应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