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运用近年来模拟得到半解析星系模型对类星体SiII(1260.4)及FeII(2600.2)两条谱线进行了模拟观测。用蒙特卡罗方法产生样本星系进行模拟观测,假设吸收线具有Voigt吸收谱,经过平滑及加入高斯噪声得到模拟谱线。考虑星系各部分强吸收(W>0.3)发现冷气体云吸收为68.8%(SiII)与48.9%(FeII),星系盘吸收为27.0%与51.1%,卫星星系吸收为4.2%与0%。同时发现吸收星系中心到视线距离RI与静止等值宽度W存在反相关关系。

  • 标签: SiII、FeII 类星体吸收线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叙述了用内部光路反馈对激光测距系统系统延迟进行测量方法,实测结果表明,上海天文台的人卫激光测距系统在不同方位或高度状态下,系统延迟值变化约为3mm。同时,进行了内光路校准与地面靶校准比对,两种方法测得系统延迟值之差为12.6mm。

  • 标签: 人卫激光测距系统 内光路校准 地面靶校准 系统延迟值
  • 简介:目前国际上VLBI系统发展趋势是:串口控制向网络控制发展,模拟设备向数字设备发展,本地控制向远程控制发展,事后处理向实时处理发展。为与国际VLBI系统发展趋势同步,并为今后工作作技术储备,进行了佘山VLBI站远程控制开发。通过增加自动化接口板卡和开发软件,对上海天文台佘山25mVLBI基地设施手工操作工作方式进行自动化,对接收机、天线、终端、时频各子系统主要设备状态进行周期监测,对各类故障进行分类处理,对实验设备非器件实质性故障出错进行自动修复,然后通过B/S方式实现远程监控,从而使之成为我国第一个可远程监控VLBI观测站。佘山VLBI测站远程监控系统大幅度提高了设施自动化程度和实时性,也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 标签: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自动化操作 远程监控
  • 简介:在混合程对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湍流压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以及在对流外壳中出现动力学非稳定性判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初始质量为2.8M⊙星族I恒星从主序星到碳AGB星质量非守恒演化。结果表明,在RGB星和AGB星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30%。且湍流压效应可能是导致RGB星和AGB星靠近表面区域产生了动力学非稳定性,从而造成物质向外逃逸原因,我们认为湍流压效应可能就是造成有效温度低因而辐射压也低RGB星产生强星风,以及AGB星产生超星风物理原因,还发现当氦燃烧层源厚度与层源质量比值小于0.04R⊙/M⊙时,层源内会出现热核反应非稳定现象,即出现热脉动,且2.8M⊙AGB星经过6次热脉动后,恒星表面的C/O超过1,恒星演化成碳AGB星。

  • 标签: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AGB星 碳星 红巨星支 湍流压
  • 简介:叙述了新研制成功以8751单片机为主体23位光轴角度编码器电路原理,电路接口和程度实现,23位编码器分辨率为0'',155.同时它能以度,分,秒为单位显示望远镜指向(高度,方位)显示精度为1''。新23位编码器电路结构简洁,性能可靠,完全达到了事先设计要求并已正常用在激光测路仪上。

  • 标签: 光学轴角编码器 电路 接口 程序 人卫激光测距仪 分辨率
  • 简介:计算了日本海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对东亚9个VLBI站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径向和水平方向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Daejeon站相应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

  • 标签: 潮汐作用 重力漂移 经度变化 纬度变化 日本海 VLBI站
  • 简介:本文收集了43个视超光速源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改进Irene和Reme统计方法,在同步加速自康普顿散射构架上,从射电和X射丝观测结果导出源多普勒因子δ,并利用相对论性射束模型运动学公式,导出洛仓兹因子υ和喷流与视线夹角θ。将为些参数以及观测参数代入相对论性射束模型有关公式,计算理论模型预言光度和亮温度,并与它们观测值比较,通过它们相关性来检验理论模型。通过比较观测亮温度和理论亮温度,舅图1,它们有很强相关,Tth=38.5Tob^0.09,相关系数r=0.92,源数目为43,相关检验表明在99.9%水平上显著相关。这个结果对相对论性射速模型是一个支持,亮温度主要分布在10^11-10^12K范围内。把相对论性射束模型预言理论光度与它们观测单色光度比较,发现它们没有明显相关,但去掉8个不大可信δ值和υ值(δ<1和υ>>1)源后,得到28个源观测光度和理论光度有一定相产,如图2所示,Lth=4.0×10^27K=Lob^0.39,相关系数r=0.60,源数目n=28,相关检验表明在99.9%水平上相关,但相关性不旭亮温度相关性好。这有可能是Lth误差来源比Tth多,特别是Tth与υ、β无关,而Lth与υ、β有关。观测值与理论值相关性不是偶然,而是AGN内禀性质反映,说明理论模型预言是正确,这种相关性对相对论性射束模型是一个支持。

  • 标签: 河外射电源 光度 亮温度 相对论性射速模型 视超光速源
  • 简介:收集了一个新较为完备太阳附近25pc内F,G矮星样本,利用最新窄带测光资料和定标关系导出了148颗F矮星和382颗G矮星金属含量分布,讨论了对银河系化学演化意义。

  • 标签: 银河系演化 矮星 金属丰度 UBV测光 uvby测光
  • 简介: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1)高维Reissner-Nordstroem黑洞非热辐射,发现非热辐射中径向有效势及粒子能量均依赖于时空维数D。(2)高维Schwarzschild黑洞粒子轨道运动,发现光子圆轨道半径随着维数增大而减小;当维数大于4时,不存在有粒子速缚轨道,也不存在最小稳定轨道半径。

  • 标签: 黑洞 非热辐射 粒子束缚轨道 轨道半径 径向有效势
  • 简介:该文利用疏散星团NGC6530自行观测数据和成员判别结果,给出了星团光度函数,并详细讨论了星团质量分层效应。分析表明,NGC6530存在空间质量分层效应,但并不存在速度质量分层,因此星团表观空间质量分层可能起因于星团形成时初始条件,而不是动力学弛豫结果。

  • 标签: 疏散星团 NGC 6530 光度函数 分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