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1正常海退与强制海退在VanWagoner等(1987)早期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域被定义为一连串同期沉积体系。他们将层序划分为Ⅰ型层序(包括低水位、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和Ⅱ型层序(包括陆架边缘、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但随着层序地层学应用推广到被动边缘以外地区,这些概念、术语和地层模式都有了变化,如Ⅱ型层序概念已基本被废弃,而强制海退沉积模式被提出来了。根据以往概念及对现代和古代沉积物研究,可识别出2种海退,即正常海退和强制海退。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受到容存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量影响,故海退发生于2种特定条件下:(1)输入海岸沉积量超过容存空间增加量,即(△Vs/△t)>(△Va/△t)式Vs代表供给海岸沉积物体积,Va代表沉积物作用现有空间,t为时间;(2)相对海平面下降。这2种情况下海岸线均向海迁移(图1)。

  • 标签: 强制海退 概念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正常海退
  • 简介:4D就是加入时间维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在油田内安装一套永久性地震采集系统,反复进行3D地震工作,就可得知油藏随时间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开发方案.预计,4D技术可使采收率达到65%~70%.

  • 标签: 四维 地震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 简介:本文在总结近十余年来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经验基础上,概括介绍了江汉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在高矿化度地层与低矿化度地层应用,重点阐述了中子寿命测井方法、现场施工工艺、资料处理软件研制与解释评价技术研究成果,并详细介绍了硼示踪剂室内岩心评价试验情况。

  • 标签: 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江汉油田 中子寿命测井 测井解释 资料处理
  • 简介:德士古(Texaco)公司推出一种新泥浆测井技术—荧光定量技术(Q.F.T),能够测定岩屑中油含量,该项技术已获美国专利。Q.F.T用便携式荧光仪测定岩屑中油荧光.仪器读数与岩屑含油量成正比。在读数值一深度关系图上最高荧光值对应着油层。该方法简单快速(5分钟分析一个样品),适用于现场和实验室。美国洛基山地区二叠纪盆地和加里福尼亚海山和陆地油田等几个不同地区和其他国家一些地区已

  • 标签: 泥浆测井技术 荧光定量技术 Q.F.T 德士古公司
  • 简介:目前,油气储量6P分类在石油公司已逐渐流行.要正确理解油气储量6P分类及其相关概念,需要注意3个关键问题:(1)6P分类对象;(2)如何正确理解油气商业性概念?(3)如何认识地质把握程度?文中对上述关键问题提出了看法,并阐述了在准确理解和应用6P分类应注意问题.

  • 标签: 油气储量 6P分类 分类对象 油气商业性 剩余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
  • 简介: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安断裂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滨,浅海-半深海环境发育历程,盆地内有丰富油气资源,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都受沉积特征强烈控制,内陆湖泊环境湖相泥岩段和海湾环境海湾相泥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深切河谷内河道砂体,碳酸盐台地及其斜坡脚塌积岩是有利储集岩体,上新世早期海进和高水位期间形成凝缩段是区域稳定盖层,其各阶段发育凝缩段多为局部性盖层。

  • 标签: 万安盆地 沉积发育史 油气生储盖层 层序地层学
  • 简介:介绍了根据斯奈尔定律和Zoeppritz方程,以动力学射线追踪进行二维各向同性介质多波地震正演模拟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复杂地质构造情况,而且也适用于地层速度纵向和横向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追踪地震波射线旅行时,也考虑了地震波在地层界面处透射和反射损失等因素,从而可追踪地震波动力学特征,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是一种比较实用动力学射线追踪方法。

  • 标签: 复杂介质多波地震 正演模拟 斯奈尔定律 ZOEPPRITZ方程 动力学射线追踪法
  • 简介:本文根据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碳酸盐岩高速层厚度变化影响,引起下伏构造层在时间剖面上畸变特点,提出用速度替代法,平面变速时深转换法和射线深度偏移等三种方法校正灰岩高速层和作构造图。并以116-1油田为例说明三种方法应用及效果。

  • 标签: 碳酸盐岩 高速层 下伏构造 作图方法 礁油藏 勘探
  • 简介:莺歌海盆地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它在盆地沉积中心厚度达2000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层有机质丰度高,且完全成熟;它处在深,热、封闭、含水和高压系统。这种系统有利于烃类生成、保存和运移,并且形成独特模式——石油深热成因和水相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梅山组 石油 深热成因 水相运移
  • 简介:用GC/MS分析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烃源岩及原油样品,检测出丰富C30甲藻甾烷和C28-304-甲基甾烷。根据色谱保留时间、质谱特征及与文献对比,确认出4α、23,24(R)-三甲基胆甾烷(20R)与4β,23,24(R)-三甲基胆甾烷(20R)结构及6个相应C30甲藻甾烷异构件。研究表明,甲藻甾烷不仅是海相环境生物标志物,而且也是湖相咸水~半咸水沉积环境生物标志物,在研究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及油源对比中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地质意义 辽东湾地区 生油岩 下第三系 甲藻甾烷 半咸水湖相沉积
  • 简介:核磁测井是当代唯一能够直接测量油导自由流体孔隙度高技术。俄罗斯采用核磁测井探测油层采收率和可采储量,方法先进,效果显著,开创了核磁测井在石油工业应用新领域,从而提高了测井学科地位。

  • 标签: 核磁测井 探测 油层 采收率 可采储量 高技术
  • 简介:根据对辽中北洼钻井分析,认为本区东营组二、三段具异常高压,属于同一套异常压力欠压实系统,其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推测下伏沙河街组属于另一套异常高压系统。受2套异常压力系统控制,纵向上可望形成3个油气聚集带。指出位于欠压实顶附近油气聚集带为首要勘探目标。

  • 标签: 渤海辽东湾 辽中北洼 欠压实特征 裂缝带 油气勘探
  • 简介: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0)资料反演热史是否存在多解性取决于所采用热流演化模型,采用目前常用线性或指数模型,用R0作为检验标准,通过地史与热史联合模拟,能够对持续沉降升温含油气盆地热史进行反演,R0不仅与温度及受热时间有关,而且与地层压力和镜质体类型等因素有关,用TTI-R0法恢复烃源岩热演化,应当进行校正和氢指数校正,文中提出了具体校正方法。

  • 标签: TTI-R0法 热史恢复 镜质体反射率 含油气盆地 烃源岩
  • 简介:1引言在深水(水深大于300m)海底钻进过程中常会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钻井泥浆中一旦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将会对钻井工程和设备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解决办法主要是在泥浆体系中加入抑制剂来抑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本文主要对近10年来国外在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类型、作用机理及相关泥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深水海底钻进 钻井泥浆 天然气水合物 抑制剂
  • 简介: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前三角洲湖相泥岩、远砂坝、河口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滩砂、粒屑滩、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本文重点对北区、广北区沙三段、沙四段沉积微相展布与演化进行描述。

  • 标签: 八面河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时期 沙四段 展布 演化
  • 简介:有机成因δ^13Cco2值小于-10‰,无机成因δ^13Cco2值则大于-8‰;天然气CO2含量大于60%是无机成因,小于此值有机、无和混合成因均有。CO2含量90%以上称CO2气藏、90%-60%叫亚CO2气藏、60%-15%为高含CO2气藏、15%以下为含CO2气藏。我国东部已发现万金塔气田、花沟气藏、黄桥气田和平方王气顶气藏等一批无机成因CO2气藏。其中黄桥和万金塔气田已开发。最后,研究了无机成因CO2气藏特征。

  • 标签: 中国东部 二氧化碳气藏 无机成因 特征
  • 简介:珠江口盆地自36Ma至今划分出23个三级层序,基本可与EXXON旋回图对比,但SB33,SB4.2未能识别,SB26.5,SB15.5和SB13.8为Ⅱ类层序,珠江口盆地一级海平面旋回表现为大海进,与EXXON旋回图上截然相反,造成本区三级层序呈“退积充填”型式叠置,从而决定了珠江口盆地,(1)缺乏“前积充填”盆地中所具有的滚动背斜,盐丘、泥丘及底辟构造等圈闭类型;(2)发育良好“海进底砂岩”,形成良好储集层和长距离输导层;(3)礁/滩发育且总是被深水泥岩覆盖,形成良好地层/岩性圈闭;(4)低位体系域中盆底扇及斜坡扇砂体总是被深水泥岩包裹,可能有潜在油气富集。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层序地层 特殊模式 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