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摩擦过程中温度热应力分布状况摩擦学研究领域重要课题。基于炭/炭复合材料制动盘湿式制动试验,将制动过程中摩擦生热等效瞬时移动面热源,按传动学理论计算制动盘与冷却润滑油对流传热系数,建立三维循环对称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制动盘温度分布,给出典型时刻温度场分布云图及温度升高引起热应力场。利用有限分析刹车制动过程温度场,可为摩擦材料研制及制动盘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制动盘 温度场 移动热源 有限元分析
  • 简介:采用混合元素粉末法,通过冷等静压成形真空烧结,制备Ti600合金(名义成分为Ti-6Al-2.8Sn-4Zr-0.5Mo-0.4Si-0.1Y),研究烧结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以及密度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1100℃时,合金组织杂乱无章α层片组织,而在1200℃下烧结时α层片组织开始规则排列,形成α丛束,当烧结温度达到1300℃时,α层片组织基本都形成α丛束。合金组织中Zr元素Mo元素固溶于β-Ti相,Al元素固溶于α-Ti相,Si元素富集析出,Sn、Y元素分布均匀。随烧结温度升高,合金中孔隙α-Ti相数量逐渐减少,β-Ti相数量逐渐增加,合金致密度提高,力学性能明显提升,1300℃温度下烧结合金致密度92.8%,硬度(HV)324.0,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622.6MPa5.0%。

  • 标签: 粉末冶金 TI600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元素分布
  • 简介:详细分析了喷射沉积影响因素,归纳了建立数学模型、制定统工艺标准实行实时控制3方式来控制沉积体性能。

  • 标签: 喷射沉积 性能控制
  • 简介:用滚镀方法金刚石表面镀Ni层纳米Si3N4/Ni复合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刚石镀前镀后表面形貌,用DKY-1型单颗粒抗压强度测定仪测量金刚石单颗粒抗压强度。用热压烧结方法得到铁结合剂金刚石节块,INSTRON-5569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量节块抗弯强度,NMW-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节块耐磨。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Ni层纳米Si3N4/Ni复合镀层后,表面镀层均匀,纳米Si3N4/Ni复合镀层比纯Ni层更致密,更平滑,晶粒更细小;纳米Si3N4/Ni复合镀层金刚石单颗粒更高抗压强度;纳米Si3N4/Ni复合镀层金刚石铁结合剂节块更高抗弯强度更优良耐磨

  • 标签: 纳米Si3N4/Ni 复合电镀 铁基结合剂 金刚石节块 表面形貌 力学性能
  • 简介:Ni-Cr-B-Si钎料中添加WC,添加量(质量分数)不超过30%。对胎体材料硬度、抗弯强度耐磨进行测定,用扫描电镜观察胎体表面形貌,并对不同区域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随w(WC)增加,胎体材料硬度耐磨先增大后减小,w(WC)2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123.8HRB),耐磨最好,磨损量0.221g。抗弯强度随w(WC)增加先缓慢下降,w(WC)超过20%后急剧下降。抗弯强度1080~1220MPa之间,完全满足钻头对胎体抗弯强度要求(抗弯强度值/〉700MPa)。胎体中WC颗粒由原始尺寸45~50μm减小到5μm以下,含WC胎体材料出现较多孔洞,钎焊层致密下降。能谱分析表明,胎体材料中w元素与C元素没有同时出现,由此推断WC发生了相转变;黑色区域Ni、Fe、O富集区,生成Ni与Fe氧化

  • 标签: WC NI-CR-B-SI 胎体性能 金刚石钻头
  • 简介:以水热共还原法制备纳米W-30%Cu复合粉末,通过真空烧结包套热挤压制备细晶W-Cu复合材料,并进行后续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W-30%Cu复合粉体和合金成分及组织形貌,研究热挤压及后续退火处理对材料致密度、电导率硬度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热产物纳米(10~15nm)规则类球形结构,经煅烧及共还原后得到W-30%Cu复合粉末粒度细小,呈特殊W包覆Cu结构,颗粒分布均匀;复合粉末1050℃真空烧结后相对密度只有91.5%,经热挤压后致密度提高97.07%,布氏硬度达到223,组织细密,W相Cu相分布均匀,钨颗粒细小(1~3μm),形成典型钨骨架铜网络结构。经过后续退火处理,钨铜分布更均匀,钨粒径进一减小,材料致密度电导率都更高,分别为98.82%43.31%IACS,形成良好综合性能指标匹配。

  • 标签: 水热共还原 真空烧结 超细晶钨铜复合材料 包套热挤压 热处理 致密化
  • 简介:以微米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炭黑(C)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相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300nm细WC-Co复合粉末主相均为WCCo相,含有少量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nm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横向断裂强度2464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946MPa。

  • 标签: 原位还原碳化 WC-Co复合粉 超细WC-Co硬质合金
  • 简介:采用不同球磨介质对Ti+30%HA(质量分数)粉料进行高能球磨,随后1000℃氩气气氛中热压,研究了球磨工艺对Ti/HA生物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复合材料致密度略有下降,硬度上升.热压后,Ti基体形成连通网络,HA弥散分布Ti基体中.干磨工艺条件下,球磨时间越长,显微组织越细;湿磨工艺条件下,较短球磨时阍,即可达到较好细化弥散效果.因此,采用高能球磨,可使Ti/HA生物复合材料较低温度下致密化.此外,湿磨介质存在有利于短时间内得到力学性能生物活性较好Ti/HA生物复合材料.

  • 标签: 生物复合材料 球磨工艺 高能球磨 力学性能 生物活性
  • 简介:利用粉末冶金方法研制了Sm(CobalFe0.24Cu0.08Zr0.027)7.0,Sm(CpbalFe0.27Cu0.05Zr0.027)7.0,Sm(CobalFe0.26Cu0.05Zr0.026)7.03高温永磁,并对磁性能、温度稳定性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Sm(CobalFe0.27Cu0.05Zr0.027)7.0具最高内禀矫顽力(2165.6kA·m-1)最大磁能积(212.0kA·m-3);3磁体温度系数都较低,最高使用温度均在400℃以上,大大高于般商用磁体;增加Sm,Co,Cu含量减少Fe含量可以提高材料温度稳定性.X射线分析表明,合金中含有Sm2(Co,Fe)17主相,Sm(Co,Cu)5相,含Zr化合等.Sm(Co,Cu)5相、单质Zr、晶粒边界等钉扎畴壁,使合金具有较高矫顽力.

  • 标签: 高温永磁 磁性能 温度系数
  • 简介:通过非自耗磁控电弧炉熔铸700℃,20h高温退火处理,制备出含铬18%~30%(质量分数)含Laves相TiCr2过共析钛铬合金,并研究其中组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化系数2.57~4.62过共析钛铬合金经过熔炼后,随炉冷却条件下得到单相β-Ti组织;铸态合金700℃保温退火时,金属间化合TiCr2不仅沿晶界生成并形成连续分布,还将在基体内部弥散析出;随后空冷过程中合金内局部会发生β-Ti→α-Ti+TiCr2共析分解.合金含铬量越高,高温退火时析出TiCr2量越多,粒径越大,合金硬度也越高.电弧熔炼加上700℃,20h高温退火制备含Laves相过共析钛铬合金可行工艺.

  • 标签: 钛铬合金 共析转变 TiCr2 Α-TI β-Ti
  • 简介:以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噻吩三氟甲酰丙酮配体,二安替比林甲烷,三正辛基氧化膦、2,2'-联吡啶、邻菲咯啉及邻菲咯啉N-氧化第二配体,合成了系列铕三元配合.经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组成;研究了它们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吸收,但是吸收峰位置发生了移动;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红外光谱,400~500cm-1出现了吸收峰,这是Eu-O伸缩振动峰;荧光光谱研究表明,第二配体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配合荧光性能.

  • 标签: 稀土 苯甲酸 配合物 荧光
  • 简介:与通常采用纯雾化铁粉部分合金化铁粉作为温压粉不同,作者对水雾化Fe-Ni-Mo合金钢粉作Fe-1.5Ni-0.5Mo-1.0Cu-xC(x=0.6,0.8,1.0)粉末进行了温压与烧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计新型聚合润滑剂,高硬度合金钢粉仍适用于温压工艺.当粉末模具加热温度分别为125145℃时,Fe-1.5Ni-0.5Mo-1.0Cu-0.8C温压密度较高.735MPa压力下进行压制,压坯密度达到7.35g/cm3,比室温压制提高了0.19g/cm3左右.并且,温压压坯弹性后效比室温压制降低了40%,1120℃烧结1h后烧结密度7.32g/cm3.

  • 标签: 水雾化Fe-Ni-Mo合金钢粉 温压 烧结
  • 简介:对7B50铝合金热轧板460~490℃范围内进行固溶处理、室温水淬及人工时效,通过室温力学性能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及电导率测试,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研究固溶温度对Al-Zn-Mg-Cu铝合金组织与应力腐蚀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固溶温度能有效减少残留相,增加再结晶体积分数。当固溶温度从460℃提高490℃时,屈服强度(σ0.2)抗拉强度(σb)分别提高20.9%23.5%,固溶温度从480℃升高490℃时,强度变化不大,但随着固溶温度升高,伸长率先提高后降低,抗应力腐蚀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固溶温度480℃时,应力腐蚀敏感性最低,综合性能较好。残留相增多再结晶程度提高引起应力腐蚀敏感性提高主要原因。腐蚀溶液中,应力腐蚀断口形貌典型沿晶断裂。

  • 标签: 铝合金 固溶处理 再结晶 应力腐蚀
  • 简介:TiO2电极片制备盐电脱氧法制备金属钛重要环节。本文采用单向模压工艺制备TiO2电极片,利用排水法、SEM、XRD等测试手段,研究成形压力、烧结温度、烧结时间、掺杂及造孔剂引入,对烧结后电极片孔隙率、生坯密度、孔径大小、微观组织形貌颗粒尺寸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中掺入5%碳粉,30MPa压力下成形,950℃烧结4h制得电极片具有合适孔隙率、组成微观结构,满足电解要求。

  • 标签: 熔盐电脱氧 成形压力 烧结时间 烧结温度 孔隙率
  • 简介:介绍了国内外铝电解用NiFe2O4型惰性阳极材料研究与开发进展情况,指出了该材料具有耐盐腐蚀、抗氧化电阻率低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抗热震性能差电连接困难等缺陷.此外,简要阐述了NiFe2O4型惰性阳极主要制备工艺.

  • 标签: NIFE2O4 惰性阳极 金属陶瓷 铝电解
  • 简介:由中南大学刘咏教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汤慧萍教授著成《粉末冶金钛结构材料》书已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之,主要针对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钛合金和钛铝金属问化合

  • 标签: 粉末冶金 结构材料 钛合金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南大学 出版社
  • 简介:研究了经真空热压、热挤压工艺制备涂覆颗粒(化学涂层工艺)增强Al-Fe-V-Si耐热铝合金复合材料不同温度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涂覆后SiCp与基体结合更加牢固,涂覆层(Ni)加入降低了材料内部颗粒(SiCp)与基体(Al-Fe-V-Si)之间孔隙,10%SiC(Ni)/Al-Fe-Si(0812)复合材料室温断裂强度分别比基体10%SiCp/Al-Fe-V-Si(0812)复合材料增加了62.15%2.82%,400℃时分别增加了55.3%28.6%.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比增强体未涂覆复合材料大大提高,载荷50N,转速0.63m/s工况下,经增强体涂覆复合材料300℃时以磨粒磨损为主磨损机制;高于350℃时,以粘着磨损为主磨损机制.

  • 标签: 涂覆粉末 热挤压 耐热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 简介:采用电化学方法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铜,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Tween-80)添加剂,制备高纯细铜粉,通过因素(电流密度、温度、SDS质量浓度Tw-80浓度)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对铜粉形貌与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对铜粉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pH值0.5,温度20℃点解液中,脉冲占空比0.8、周期10ms,电流密度100mA/cm2,电解液中SDS质量浓度2g/L,Tween-80体积分数2%。制备铜粉纯度99.92%、平均粒度4.9μm,微观形貌紧密堆积圆形颗粒,平均晶粒尺寸33nm,抗氧化性能良好,接近400℃温度下才开始氧化。

  • 标签: 废旧电路板 电化学方法 超细铜粉 工艺条件 微观形貌 抗氧化性能
  • 简介:以钛酸丁酯前驱体,聚乙二醇(PEG)2000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研究PEG2000添加量对TiO2薄膜性能影响。通过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接触角分析等手段对薄膜热稳定性、晶相变化、比表面积、孔结构、表面形貌和亲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PEG2000添加量增加,TiO2薄膜锐钛矿晶型转变为金红石晶型温度升高,薄膜表面从致密平滑转变为开裂粗糙,比表面积持续增大,平均孔径则减小,接触角由3°增至20.2°;当PEG2000添加量5%时,TiO2薄膜性能最佳,表现出超亲水性。

  • 标签: TIO2薄膜 聚乙二醇 表面形貌 亲水性 热学性能
  • 简介:以异丙醇铝前驱体,HNO3胶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膜。考察HNO3浓度对溶胶及薄膜影响,通过TG-DTG,XRD,AFM,BET等表征手段对溶胶稳定性及黏度,薄膜热稳定性,组成,表面形貌,微孔结构及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HNO3浓度增大,溶胶黏度增大,HNO3浓度5mol/L时溶胶发生团聚;薄膜热稳定性较好,高于500℃加热薄膜几乎没有质量损失;随烧结温度升高,薄膜中γ-AlOOH逐渐向γ-Al2O3转变,薄膜因此变得更加稳定;薄膜表面较为平整,微孔分布均匀,平均孔直径4.22nm。

  • 标签: HNO3胶溶 溶胶-凝胶法 AL2O3薄膜 异丙醇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