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在马克思的哲学语境中,“对象(Vergegenstandlichung)”概念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费尔巴哈而非黑格尔第一个大量使用“对象”概念,而且费尔巴哈是为了阐释黑格尔的哲学而提出“对象”概念的,他关于人的“对象”的分析实现了对黑格尔自我意识哲学的一种再诠释,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刚刚踏上哲学之路的马克思。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伊壁鸠鲁研究片段》以及后来的博士论文中,创造性地使用“对象”概念,赋予其自我意识哲学的内涵。“自我意识的对象”不仅意味着意识以对象方式呈现其自身,并且意味着意识以对象方式把握其自身,这是意识的真正的自我实现。这种分析也反映出青年马克思对个体自由的现实诉求。这样,“自我意识的对象”也就构成了马克思柏林期间哲学思考的核心范式。

  • 标签: 马克思 对象化 费尔巴哈 自我意识 博士论文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牵引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在中国逐步构建起来,成为新时代我国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历史赋予的新目标。如何用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诠释中国道路在现代性培育中遵从的历史理性,这是不断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中,支撑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性元素是资本而非资本主义,复合资本的现代发展模式,不仅有资本主义,更存在社会主义。中国道路创建的现代性,其世界意义在于真正突破了单一资本主义现代性。正确认识中国道路创建的现代性,必须纠正把它理解为摒弃资本的现代性或认作特色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错误认识。

  • 标签: 马克思 中国道路 新现代性 新时代
  • 简介: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脉来说,已进入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时代。本文就谈谈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诞辰200周年
  • 简介:抗日战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成熟及在多方面展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在深刻总结以往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动力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党的七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系统总结并使之得以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思想,并为党通过群众路线凝聚人民和民族的力量、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简介:2017年9月15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贵州大学等近3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列宁思想 年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发生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与中国实际问题之差异。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不只有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而且引发了思维方式革命:否定了从文本原理出发讨论现实的经院哲学思维定势,破除了对“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就能保证革命胜利”的迷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理论 中国 哲学思维 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