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三个女人》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特具代表性的一首自白诗,大量指示语的使用是该诗显著的特征。运用认知指示理论,分析人称代词在文内的使用频次区别,探究感知指称与语篇指称以及艺术创新与培养独立女性认知、构建女性平等身份的主题表达,进一步反映女性在选择成为母亲时表达出的对传统规训从附庸到质疑再到背离的转变,反映妇女理性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困境与尝试,由小见大揭示培养女性理性意识的社会必要性。

  • 标签: 西尔维娅·普拉斯 《三个女人》 感知指称 语篇指称 理性意识
  • 简介:<正>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苏格拉底法律不是一门需要掌握的手艺,而是一种知识追求。——布赖恩·比克一、理论与语境之间的问题意识比克在该书([美]布赖恩·比克:《法理学:理论与语境》(第四版),以下简称"比克书",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9-11页)的第四版序言中指出:本书第一部分的论题(法律理论:问题和可能性)通常不包括在大学课程中,虽然他相信思考第一部分所提出

  • 标签: 比克 问题意识 法律理论 布赖恩 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出版社
  • 简介:祖诒与《1948年援华法》关系密切。从当时的客观情况以及祖诒具有的条件而言,他是主持求援工作的最佳人选。祖诒一方面抓住美国的政治要求,表明国民党"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利用国会内外的亲国民党势力向国务院施加压力,推动美国采取积极的援华政策。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通过《1948年援华法》间接介入中国内战。祖诒虽为国民党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却依旧没能改变国民政府失败的宿命。

  • 标签: 贝祖诒 国民政府 美国援助 《1948年援华法》
  • 简介:作为神话人物,普罗米修和耶稣都有爱人类并为之承受苦难的献身精神,均可称为'圣者'与'殉道者'.不过,在宗教教义上,他们互为异端,前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现实关怀,后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终极关怀.但是,这两者都以'人'为出发点,都有其出乎人性,合乎人道的人文内涵.由此,这两个异质文化范畴的人物成了马克思人格建构的精神之源,这反过来又说明基督教文化具有特定的人文性.

  • 标签: 耶稣 普罗米修斯 人文性 文化互补
  • 简介:<正>《走向十九号房间》(ToRoomNineteen)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莱辛(DorisLes-sing,1919~)短篇小说中杰出之作.这篇小说发表于1962年,被编入1978年在美国出版的莱辛短篇小说选《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还被收入《诺顿英国文学选》.在这篇小说中莱辛以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与细腻的心理剖忻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着力描写了苏珊·罗林这位知识女性的独特性格及其生活道路.读后无不使人受到极度的震撼和强烈的感染.

  • 标签: 多丽斯·莱辛 号房 苏珊 知识女性 家庭 女主人公
  • 简介:中国与俄罗斯既是自然地理上的近邻,又在政治上一直处于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尤其是自20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中国.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打开了新局面;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90年代末的苏联东欧剧变,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格局.现在,前苏联解体10多年了,那里的情况到底如何?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 标签: 俄罗斯 民族精神 20世纪60年代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 教授
  • 简介:布达佩的夏季时光,很让人惊艳。陆地上有废墟酒吧、博物馆,每个周末都有不同的小演奏或者节庆,以及多瑙河上的景致和烟火表演等。当然,就算是冬天,搭配上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商家以及路上的各种装饰,都能很快地让你融入这个环境,忘却你在寒冷之中。

  • 标签: 布达佩斯 博物馆 多瑙河 万圣节 圣诞节 废墟
  • 简介:陀氏倾向于现实主义,福克纳倾向于意识流。陀氏虚幻的现实主义是指陀氏热衷于刻划双重性格、变态心理的创作倾向,表现为朦胧、零碎、流动、随意、颠倒、简略。在心理分析上热衷于畸形、病态的心理刻划。福克纳的“骚动的”现实主义表现在作品中现实、神话和寓言交织交融的创作倾向。作品给人以扑朔迷离、眼花缭乱的感觉,到处充满了象征和隐喻。福克纳笔下骚动的现实主义是灰暗的、看不到光明的。

  • 标签: 福克纳 现实主义 陀斯妥耶夫斯基 小说 作品 比较研究
  • 简介:普京的《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通过对一个俄罗斯普通家庭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展示,对当今残酷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和彻底批判。小说作者对人们在精神领域中迷失方向和传统道德沦丧的行为发出了警示,对良知和人性的深情呼唤一直是拉普京为“俄罗斯的出路”问题所寻找出的答案。

  • 标签: 拉斯普京 《伊万的女儿 伊万的母亲》 俄罗斯当代社会 俄罗斯的出路
  • 简介:意大利建筑界殿堂级建筑师卡洛·卡帕,是斯坦普利亚基金会建筑修复的设计者。斯坦普利亚基金会建筑修复设计体现了他的建筑思想。卡洛·卡帕从场所出发,重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文脉出发,重视建筑的历史性。其作品与周围的文脉、与威尼斯地区的历史要素密切相关。此外,他的水元素的神奇设计手法和空间动线设计以及不规则的建筑思想也在埠普利亚基金会建筑修复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卡洛·斯卡帕 斯坦普里亚基金会建筑 修复设计
  • 简介:大学生生理上趋于成熟与心理上发展滞后形成鲜明对比,负性情绪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体感技术的问世为负面情绪宣泄带来新选择。本文旨在探讨体感技术与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体感技术 情绪管理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