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英国作家毛姆在创作中涉及过中国和中国人,然而并不友好。20世纪20年代初,毛姆到访中国,在拜访辜鸿铭的过程中,毕恭毕敬,表现出对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膜拜,而与中国现代戏剧家宋春舫面谈时,态度却极其傲慢。以往国内学者就此多从中外文学关系和形象学等视角来研究毛姆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本文通过追溯毛姆与辜鸿铭和宋春舫的具体交往,分析了毛姆一卑一亢的态度背后的旧史观。

  • 标签: 毛姆 辜鸿铭 宋春舫 卑与亢 历史观
  • 简介:本文选取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国来的父亲”一章中有关其父亲不同的入美方式,结合当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运用新历史主义的主要观点,即文本与历史互相交错、互相依存的关系,分析作者在处理父亲入美的虚构与现实之间所做的努力以及此叙事策略的动机、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 标签: 汤亭亭 虚构 现实 文本 历史
  • 简介: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涉及两种语言和文化。汉译外的过程也就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易于、乐于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这是译者面对的重大问题。以礼貌现象为例.结合《红楼梦》霍译本,从称呼语、请求语等方面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差异。汉语文学作品的外译,应考虑目的语文化与读者的接受,顺应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形态,包括礼貌方面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写。如果过分强调对原著的忠实.译文与普通读者的阅读期待相差太大,势必难以满足其审美需求,导致阅读行为的终止和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 标签: 礼貌 差异 改写 意识形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文化现象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发展特点。本文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研究了分属5个方面、包括40个中国文化词汇的每百万词频(PER/MIL)和总词频(FREQ)。词频分析表明,“中国”是最热门的话题,器物方面的中国文化词汇最受美国社会关注。

  • 标签: 中国文化词汇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词频分析
  • 简介: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其间产生了独特的中华民俗。中华民俗文化从产生、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几千年,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作为来源现实生活的小说,其中自然会有许多民俗文化。本文以莫言获奖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语料,通过考察《红高粱家族》小说中的民俗文化英译来探讨中华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结果认为:葛浩文的翻译以读者为导向,采用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同时也灵活兼顾运用异化以及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作为辅助。其目的就是在介绍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追求行文通顺易懂。

  • 标签: 红高粱 民俗文化 翻译策略
  • 简介: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在英语课堂上广为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组织策略认识的不足,任务型教学往往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么流于形式,学生热闹活动过后往往发现自己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要么换汤不换药,任务型教学只占一小部分时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依旧以知识讲授为主。维果茨基创始的社会文化理论是研究思维与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问题的理论,因而对外语教学的研究有着本质性的解释力。该文从社会文化理论三个核心概念(内化、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的角度来整体性的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组织策略:真实性与时代性,任务设置的策略和内化指引的策略。把握好这三方面的策略,才能够使这一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发挥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 标签: 社会文化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 组织策略
  • 简介:WilliamsandBurden(1997)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语言知识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积极建构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依据此理论,本文试图研究学生小组课堂展示这种新方法对促进大学生英语精读课文化习得的作用。观察及访谈结果显示,此方法能极大改善非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文化教学,但也存在着不足。

  • 标签: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 小组展示 文化习得
  • 简介:本文尝试在Halliday人际元功能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科普语篇的人际关系框架。由于科普语篇读者的特殊性,作者在构建语篇时往往会将权威身份与亲和力结合起来,以实现语篇传递信息和文化的双重功能。本文重点探讨了科普语篇以介入和协商手段达到作者和读者在社会和文化上的互动与沟通。

  • 标签: 科普语篇 人际关系框架 介入 协商
  • 简介:在人际交往中语言风格的选择至关重要,恰当的语言风格不仅有利于令人不悦话题的有效规避,更有助于尴尬情况的缓解。在英语文化中,委婉语是各种语言中的常见现象,这一修辞手段在英语交际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息息相关。该文将英语委婉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作为研究议题,以期为英语学习者更加有效的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性意见。

  • 标签: 英语委婉语 语言特点 文化内涵
  • 作者: 姜翠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07-08-18
  • 出处:《时代英语报》 7年第8期
  • 机构:近年来无论英语高考,还是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更加强调语言文化因素的作用,即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它包括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如南京市2004年中考试卷涉及到阅读理解的六篇文章中,有四篇是有关西方文化知识的。如完形填空整篇文章的内容是讲中西方就餐习惯的不同;而阅读理解题的A篇文章讲述的是有关澳大利亚的文化知识;客观题中的阅读短文讲的是美国的感恩节;而首字母填空讲的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美国老太太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包括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及中西方人的不同价值观的西方文化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探究了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课堂实施中所遇到的困境,试图从文化的视角解释出现这些困境的成因。文章以60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日志、事后访谈、观察笔记获取研究数据。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1)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以语法为主要内容的考试压力与协作学习的本质相冲突;2)中国式“关系”作为一种交际纽带,在英语课堂上促进生生互动,提高了协作学习效果;3)“权利差异”的存在阻碍了学生互动,造成了同伴之间的交际“鸿沟”。尽管协作学习与我国英语教学存在上述不兼容性,本研究认为,协作学习的本质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文化和谐统一,它们都强调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文章末尾之处,本研究为教师应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中国文化 协作学习 教学困境 质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2012年,宝应县教研室围绕文化课题举行了数次专家报告会。1月13日下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传播沟通学教授、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会长鲁曙明教授做了题为"英语文化与交际"的学术讲座。鲁教授的报告从自己的跨文化沟通经验谈起,从什么是文化,如何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沟通以及如何研究语言和文化这三个方面展开。

  • 标签: 文化知识 阅读教学 经典阅读 学术讲座 语言素养 中学高级教师
  • 简介:5月10日下午,天津外国语大学赵彦春教授来到南师大外院,在700号楼报告厅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语言表征与形意张力——以宋词英韵为例”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杰教授、副院长辛斌教授以及各位老师出席了讲座,由张杰院长致开场词。

  • 标签: 学术讲座 教授 科技文化 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院 副院长
  • 简介: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考试是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项目之一。实践证明,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考试既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测试手段,也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就2005年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考试笔试英译汉部分考后分析所折射出来的跨文化问题,对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高级口译 英译汉测试 跨文化交际能力
  • 简介: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由于世界各国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地域历史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众多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容易形成理解和表达上的误解。掌握颜色词在汉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用法以及差异所在,了解它们的成因,在进行翻译工作和跨文化交流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颜色词汇 中西文化 对比差异
  • 简介:文化敏感性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方面,是属于商务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微妙的一部分。在国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中,针对跨文化敏感性培养的研究比较少、目前还没有针对该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的研究。本文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出发,分析了商务英语的根本性特征和教学的目标定位,结合跨文化敏感性及其五维度分析,指出协作学习和服务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实现对学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这一微妙的情感能力。

  • 标签: 跨文化敏感性 情感能力 协作学习 服务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项长期的培养目标。当前全球信息智能化高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必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最重要手段,尤其在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地位更加重要。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涵、重要性、必要性、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特殊用途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