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一、区域文化概述1.调研点简介夏河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东北部与临夏回族自治州相比邻,南部与合作、碌曲藏族聚居区相接,藏族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78%,藏、汉、回三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表现出一种多元共生的状况。调研点麻当乡位于夏河县东北,与东边的曲奥乡、南边的王格尔塘镇构成了由临夏入甘南、四川的咽喉。213国道和大夏河一起穿乡而过,全乡总面积达377平方公里,有6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计5673人,其中藏族达到全乡人口的68.2%,汉族和回族约占到全乡人口的31.8%。全乡有藏传佛教寺院3座,分别为孜孜合寺、格尔迪寺、果瓦塘寺。在麻当乡的核心区域(见下图),有藏传佛教寺院2座,即格尔迪寺与孜孜合寺,有2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其中纯汉族自然村3个,藏汉回族杂居自然村2个,藏汉族杂居村4个,麻当乡街道与当地唯一的工业企业麻当水泥厂等均位于这个核心区中。笔者选取此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域的纯藏族行政村亚休作为调查重点。

  • 标签: 区域文化 夏河县 甘南州 交往关系 临夏回族自治州 民族
  • 简介:梅县南口镇益昌村位于县城西边16公里,与南口圩场相连。过去的行政称谓有益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益昌高级社、益昌大队(公社化年代)、益昌管理区(公社改镇后),现称为益昌村。由三个自然村落组成:圩下片(含步背、沙岌、上街、下街、三栋、栏干、茶园、洛阳村民小组),

  • 标签: 客家农村 婚姻家庭 稳定性 童养媳婚姻 大行嫁婚姻 娶妻个数
  • 简介: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连,西依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与甘南州为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0℃。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属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丘陵沟壑区,是农区与牧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合部”。临夏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古称袍罕,

  • 标签: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调查 对策建议 成因分析 临夏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简介:自2009年9月下旬开始.云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用2个月的时问.通过客家祖居地田野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族谱与历史资料典籍,对县境内客家民系4个居住乡(场)现状与历史做了初步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其居住人口、渊源播居、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情况。

  • 标签: 田野调查 客家民系 客家人 例证 漳州 历史资料
  • 简介:将我国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从政府政策主张转化为国家法律制度,是一项迫切而又现实的立法课题。本文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就该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的最低生活保障这一主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法律规制的方法,即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路径选择——政策抑或法律,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规范——实体规范抑或程序规范,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手段一一行政抑或司法。

  • 标签: 精准扶贫 路径选择 法律规范 救济手段 文明 疏解
  • 简介:青海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补偿标准偏低,激励作用不强;二是按户补偿的方式使得部分牧户在减畜和移民方面缺乏积极性;三是部分游牧户没有纳入到生态移民的补偿范围内;四是后续产业发展不足,移民户就业无门;五是牧民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建议: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公式和补偿方式。将户籍游牧人口纳入补偿范围;加强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后续产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加大对牧民的教育及培训投入力度;以及拓宽资金来源。

  • 标签: 青海三江源 玛多县 退牧还草 生态移民
  • 简介: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观点各不相同。本研究基于对南疆莎车县维吾尔族村落的实地调查,细致梳理了当地村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现状,以及他们对两者关系的认知,最终得出结论:当地人的国家意识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国家的宣传和教育,另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国家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框架下,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落实国家政策,都充分考虑到当地人的民族身份。当地人在接受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会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弱化国家认同。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措施本身就体现了国家意志,所以当地人民族认同感的加强,实际上是对国家认同增强的体现。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于人们对于自身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二者并不冲突。

  • 标签: 维吾尔族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南疆
  • 简介:夏鲁寺是西藏后藏地区唯一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11-14世纪佛寺遗迹,对于元代政教史、汉藏交流史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夏鲁寺一层集会大殿转经回廊内壁中部为切入点,通过对千佛壁画的分布规律、墙体叠压打破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壁面千佛壁画题记文本的比对、考释,发现夏鲁寺一层回廊中部、北部建筑部分墙体的修筑和其上壁画的绘制年代要早于现存的其他建筑结构。结合夏鲁寺建寺史,可以推测这一部分壁画的绘制年代为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当时的夏鲁寺存在一条围绕西翼、北翼建筑分布的不规则转经道,这条转经道在后期的扩建中被改造,结合新修建筑形成了如今的转经回廊,原来的壁画都被保留在早期墙体之上。这一研究补充和丰富了对夏鲁寺早期建筑形态的认知。

  • 标签: 夏鲁寺 建筑年代 千佛壁画
  • 简介:在藏传佛教影响巨大的藏文明系统中,"守护神不和禁止通婚"是安多社会至今秉持的通婚禁忌。这起因于守护神本身的善恶之别和他们归属于藏传佛教、苯教、民间信仰的地位之差。文章从藏族守护神分类入手,呈现田野不婚个案,阐发守护神对藏族择偶通婚的制约并分析该制约所反映的藏族多元宗教在社会内部分层、群体边界建构中的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藏族的婚姻与家庭、宗教与社会、观念与现实,触摸他们宗教生活的精神必将助益积极。

  • 标签: 守护神 顺玛 典巴 通婚禁忌
  • 简介:通过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F寨过山瑶刀耕火种的混农林业的考察,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了这种耕作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生态补救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过山瑶在人工营林中,针对不同的林地采取小面积分散地开垦,坚持最小改动的原则,采取浅坑堆土定植幼苗、林地间种经济植物和其他农作物、间伐代抚的操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地表土壤的原有结构,实现生态补救,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维护相兼容的目的。这种生计方式包含了瑶族人民朴素的生态智慧,并非所谓的破坏生态环境,在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有着借鉴价值。

  • 标签: 过山瑶 人工营林 生态人类学 水土保持
  • 简介: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人才“瓶颈”问题有重要意义。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社会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成都地区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四川省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藏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返乡就业 藏族大学生 意愿现状 对策
  • 简介:历史与现实,阿拉善盟的汉族与蒙古族──阿拉善盟民族关系调查刘援朝AnInvestigationintotheRelationshipAmongtheDifferentEthnicGroupsinA-La-ShanLeague¥LiuYuanchaoA...

  • 标签: 民族关系 阿拉善盟 汉族人口 蒙古族 阿盟 蒙族
  • 简介:广西武鸣县清江、全苏村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一个壮族社区的调查与研究覃乃昌(广西民族研究所)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曾对广西武鸣县清江乡(即今武鸣县马头乡清江村和全苏村)壮族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调查,发表了《武鸣县清江乡壮族...

  • 标签: 广西武鸣县 社会文化 壮族 农村经济总收入 社会历史调查 非农产业
  • 简介: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约请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1988年,江西省社科联和兴国县社科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提到、分析的8个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

  • 标签: 农民家庭 兴国县 中国农村 历史 红一方面军 反“围剿”
  • 简介:当前流动穆斯林难以适应城市社会管理的要求,同时城市社会管理部门也不适应流动穆斯林的社会管理需要,这是导致城市社会管理中矛盾冲突不断,影响社会安全的不和谐因素。因此,应当加强两者的交流与互动、建立社会安全阀制度、发挥伊斯兰教协会的协调作用,不断消解“两个不适应”,促进城市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 标签: 城市 社会管理 流动穆斯林 不适应
  • 简介:腰站村是一个由满族清皇室后裔聚居的村庄.云南大学国家"211"工程课题组在此进行民族学调查时,对该村的经济发展问题给予特殊关注,认为该村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因而展现了多元与多能并重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辽东山区具有较普遍意义的代表性.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在于,为辽东地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经济发展 多元多能 结构调整
  • 简介: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有必要对当前新疆民族关系现状加以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本文通过对新疆6县市入户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已取得重大成就:当前各民族族际交往意愿较强,本地居民与流入人口相互包容,民族身份平等程度较高,各族众的中华民族意识认同与对本民族意识认同协调,各族居民对过去民族关系的态度较为满意。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缺乏共同语言媒介、宗教信仰差异显著、族际通婚意愿低等问题,当前民族关系不容乐观。正确审视民族关系问题,需要结合民族之间接触率、文化融合程度和结构整合状况加以分析。本文基于以上结论分析提出有关促进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建议。

  • 标签: 新疆 民族关系 接触率 文化融合 结构整合
  • 简介:省委、省政府针对辽宁实际,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题,提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一主三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项工作中,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振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主三化"是民族自治地方振兴的必由之路,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重中之重.为了解和掌握我省民族自治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笔者深入到宽甸、岫岩满族自治县,对两县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考察,并从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两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等八个方面予以透彻的剖析和阐述.本文对于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如何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全省小康目标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 标签: 民营经济 民族地区 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