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传染病。2014年2月份以来,埃博拉出血热在西非国家大肆蔓延,并造成上千人死亡,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2014年8月18日至2015年12月29日,洛阳市共接收到省疾控中心反馈的西非埃博拉疫区归国人员89人,全部进行了追踪,并完成了21天的健康监护。并对其中2名发热人员进行了医院留观,最终排除。本文通过对洛阳市埃博拉出血热疫区归国人员的管理,探讨输入性传染病的应对,为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埃博拉出血热 输入 防控
  • 简介:目的探讨合肥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K76T位点的突变情况。方法采集2010年从非洲疟疾高流行区,务工回国输入性恶性疟病人血样11份,采用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特异引物,以滤纸血片中的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进行巢氏PCR扩增基因,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鉴定。结果收集到11例滤纸血样,成功扩增6例,其中2例被酶切,为Pfcrt等位基因野生型;4例未被酶切,为Pfcrt等位基因突变型。结论合肥市输入性恶性疟中Pfcrt等位基因发生突变,应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的药物抗性监测。

  • 标签: 输入性恶性疟 Pfcrt基因 多态性
  • 简介:目的分析1例国外输入性伤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例来自印度的输入性外籍发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特点。结果通过认真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该患者被确诊为输入性不典型伤寒,临床治愈出院,期间未发生疫情扩散。结论对来自国外的输入性发热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控措施.逐一排查病因,尽早确诊,规范治疗,有效防止疫情自境外传入和扩散。

  • 标签: 输入性病例 伤寒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秦皇岛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昆虫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来自国外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类、蠓类和蝇类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3年共调查1200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来源地涉及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29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传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56.81%(417/734),月最高达93.00%以上,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13种。携带输入性蠓类船舶阳性率高达75.86%(66/87),共8属,已鉴定的吸血蠓类为3属12种,其中狂怒库蠓、码克库蠓、细齿蠛蠓和丰硕细蠓属国外蠓种,并采获1种蠛蠓新种,命名为海神蠛蠓(Lasioheleacymodoceasp.nov.),上述蠓种均为国内首次发现。5-10月携带输入性蝇类的船舶阳性率平均为72.73%(426/740),月最高阳性率达95.00%,已鉴定确认的蝇种达51种。[结论]调查证明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昆虫的情况相当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船舶 输入性 医学媒介昆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昌宁县2019-2021年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昌宁县2019-2021年输入性疟疾病例,对其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71-1995年,中华按蚊占捕获蚊总数的74.04%,2018-2022年,中华按蚊268只,2023年中华按蚊68只;2019-2021年,人员调查未检出疟原虫携带者,均为阴性。结论:对昌宁县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了疟疾主动病例侦查,该县是疟疾低风险地区,对其防治效果显著。

  • 标签: 昌宁县 2019-2021年 输入性疟疾 流行情况 防治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首例输入性病例疫情综合防控效果,评估寨卡病毒病发生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为制定进一步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商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疫情处置资料以及相关政策、文献进行综合评估,研判疫情趋势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结果中国大陆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系输入性病例,有委内瑞拉旅行史,经诊治已病愈出院。风险评估认为该病例不会引起继发传播,但本地发生输入性病例风险仍然存在。结论仍需密切关注国际疫情态势,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医疗、疾控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提升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能力,做好疫区来往人员的防护告知、口岸检疫和健康监测。

  • 标签: 寨卡病毒 输入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方法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包括鼠类、蚊类、蝇类、蠓类、蚋类和蜚蠊等进行采集并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调查2000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已鉴定确认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95种,其中鼠类2种,蚊类22种,蝇类51种,吸血蠓类12种,蚋类5种,蜚蠊3种,发现新种5个,中国新记录7个。结论调查证明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相当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 标签: 秦皇岛港 入境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采用经下腔静脉滤器间孔输入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1例肺栓塞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再次出现肺栓塞。结论临床上运用经下腔静脉滤器间孔输入导管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恒温灸与芦荟红花当归酒精提取液湿敷治疗留置针输入脂肪乳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缓解肿痛的情况。方法将66例静脉炎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艾灸组及湿敷组,艾灸组采用恒温灸方法,湿敷组采用芦荟红花当归酒精提取液湿敷方法,观察两组治疗静脉炎的疗效。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在缓解留置针输入脂肪乳致静脉炎的肿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减轻疼痛明显优于湿敷组,而在湿敷组消除肿胀效果比艾灸组好。结论艾灸联合芦荟红花当归酒精提取液联合治疗更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炎解毒并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及提高痛阈值作用。

  • 标签: 脂肪乳 静脉炎 艾灸 芦荟红花当归酒精提取液湿敷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莱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和蜚蠊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共调查181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0.5%(1/181),已鉴定的蚊类1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44.7%(81/181);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1.7%(3/181);已鉴定确认的蜚蠊1种。未发现输入性鼠类。结论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比较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莱州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作者报告了自1993—1997年海外归来的斯洛伐克公民和到斯洛伐克工作、学习、商务或长期居留的外国公民寄生虫学检查的结果。在这段时间里做了14504例寄生虫检查。从斯洛伐克出国旅游的有172例阳性,外国人有877例阳性。最常

  • 标签: 寄生虫感染 Bratislave Kosics 大学医院 输入性 寄生虫检查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黄骅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共调查202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7.9%(16/202),已鉴定确认的蚊种4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4.5%(9/202),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4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3.O%(6/202),已鉴定确认的蜚蠊2种。未发现输入性鼠类。结论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黄骅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死亡率极高等特点。2005~2007年全国报告狂犬病病例分别为2537例、3279例、3311例,狂犬病疫情呈上升态势。北京市丰台区2006~2007年无本地病例发生,但辖区内的佑安医院作为传染病医院,收治22例在外地致伤来京就诊的狂犬病病例。现将上述22例输入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狂犬病 流行病学 疾病监测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12月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共计1108艘次,来源地以韩国、日本为主。其中输入性鼠类平均阳性率为0.27%(3/1108).已鉴定3种。输入性蚊类平均阳性率为6.4%(42/650),已鉴定4种。输入性蝇类平均阳性率为7.0%(78/1108).已鉴定9种。输入性蜚蠊平均阳性率为1.9%(22/1108),已鉴定1种。结论了解2006年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基本情况,今后应予高度关注。

  • 标签: 大连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摘要】登革热以伊蚊叮咬传播为主,尽早发现管理病例,采取有效的蚊媒控制措施,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加强登革热的应急监测能力也是疾控中心必须重视的工作,本文对2023年扬州市江都区一例登革热输入性疫情的蚊媒应急监测控制全过程进行了详细报告,以切磋同行。

  • 标签: 登革热 应急 蚊媒监测与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上林县非洲返乡疟疾住院病人治疗效果,为今后疟疾病人治疗和抢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该县从非洲返乡人员血检实验室检验数据及疟疾住院病人临床治疗资料,采用Excel20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该县三年中从非洲返乡人员中血检发现疟疾病人共1352例,血检阳性率为18.59%(1352/7272),住院治疗的疟疾病人共777例,占该县总病人数的57.47%(777/1352),其中恶性疟占77.22%(600/777),间日疟占11.07%(86/777),三日疟占1.54%(12/777),卵形疟占2.45%(19/777),各类型混合感染占1.42%(11/777),其中脑型疟病人11例.经青蒿琥酯等药物治疗和抢救后全部疟疾病人治愈出院,无疟疾死亡病人发生.结论青蒿琥酯在治疗和抢救疟疾病人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未出现疟疾死亡病人,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继发性疟疾病人,有效保证了当地居民及返乡疟疾病人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输入性疟疾 恶性疟 住院病人 青蒿琥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者加温系统与液体加温输入法对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及麻醉后寒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加温系统组、液体加温输入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产妇上肢体温的变化,比较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利用热舒适度模拟评分对三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加温系统组手术有效率(100%)与液体加温输入法组手术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术中应用病人加温系统与液体加温输入法对产妇体温及麻醉后寒战产生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明显防止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低体温,降低麻醉后寒战发生。,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手术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加温系统 寒战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营养给药,输入复方氨基酸症状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壶腹癌患者不能进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液,输入复方氨基酸后引起精神亢奋行为失常的处理方法。结果通过药物镇静、心理护理和控制输液速度,调节输液的顺序,使其症状改善。结论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进行心理护理,是预防及护理症状的护理关键。

  • 标签: 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 复方氨基酸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