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下肢骨折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6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6),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冰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骨筋膜综合症的发生率为18.8%,高于研究组患者骨筋膜综合症的发生率2.8%,常规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冰敷方法预防下肢骨折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骨折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骨折骨筋膜室综合症 预防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一旦护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生肢体功能丧失或截瘫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挤压综合征而威胁生命。通过对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和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我们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及处理措施是治疗该疾病,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骨折 肿胀
  • 简介:摘要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指一个或几个筋膜间室内的肌肉与神经等软组织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肌肉瘫痪、感觉异常、患(肢、指)牵拉试验阳性五大症状。在治疗上,筋膜间室形成高压前,冷敷、利尿、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有助于促进血管外液向血管内转移,增加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一旦高压形成,应进行手术减压同时抗休克和纠正酸中毒等全身性治疗。

  • 标签: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肌肉坏死神经变性诊治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选择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42例为观察组,并以传统方式子宫全切术42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术后情况等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疼痛程度减轻。结论: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术式简单,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愈合快、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横切口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5例43指,皮瓣切取面积为1.5cm×2.0cm~3.5cm×2.5cm。通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价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3指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无指骨、肌腱外露及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参考王澍寰的指端植皮疗效评价标准优39指,良2指,可2指,优良率95.3%。结论采用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皮肤移植术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的方法。方法在半腹膜外子宫全切术的基础上,采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在子宫动静脉端稍上方环切开宫颈筋膜层约3mm,顿性分离宫颈筋膜达阴道部,沿阴道穹隆环形切除子宫。结果术后体温升高,术后病率、对胃肠功能明显少于或小于常规术式组。结论半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主韧带、宫骶韧带不切断,避免了输尿管损伤的危险,可防止阴道脱垂,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U”形切除术用于子宫腺病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2年4月本科接诊子宫腺病病人4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子宫层“U”形切除术,对照组行经腹手术治疗。对比子宫体积等指标。结果:关于子宫体积,术后:试验组的数据是(104.71±10.36)cm3,和对照组(126.89±17.81)cm3相比更低(P<0.05)。关于VAS评分,术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子宫腺病用子宫层“U”形切除术,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价值 子宫肌层“U”形切除 子宫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产后腹直分离患者进行腹直电刺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后腹直分离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指导自行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产后腹直分离患者进行腹直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腹式呼吸训练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水泥微创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胸腰背的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骨水泥作为充填材料,在C臂透视监视下,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行骨水泥微创注射术,治疗31例,共35个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比较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及手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例少量骨水泥渗漏入椎旁软组织,未引起严重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微创注射可有效安全地缓解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

  • 标签: 骨水泥 脊柱 微创 骨质疏松性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相关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為观察组和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对两组患者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疼痛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与护理前相比疼痛缓解程度大与对照组。结论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可以显著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

  • 标签: 疼痛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 腰背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进行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份到2015年3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卧床静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疼痛消退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疼痛消退时间,治疗次数,复发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的疗效显著,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无侵袭,高可控性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非甾体抗炎药 卧床静养 椎管内麻醉 腰背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护理人员职业腰背痛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改善齐齐哈尔市护理人员腰背痛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根据医院规模和科室设置,对齐齐哈尔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通过Xlsx软件统计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软件和SA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腰背痛发病率达93.5%。工龄、焦虑程度、每月夜班数均与腰背痛发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与护理工作的生理负担相比,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对对临床护理人员影响更大。为了改善职业腰背痛现状,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更需得到关注。

  • 标签: 职业腰背痛,影响因素,焦虑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效果。结果分别于护理1、3个月时为患者行VAS评分测定,并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1、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行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疼痛护理 老年女性 腰背痛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与满意度。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接诊的80例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每组40例。在骨质疏松腰背痛护理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疼痛护理。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的疼痛度评分明显偏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疼痛护理是一种更加科学、优质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骨质疏松腰背痛护理中,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持续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疼痛护理 骨质疏松 腰背痛 患者满意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探讨分析对于因骨质疏松而产生的疼痛老年患者采用疼痛护理措施介入后的改善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21年1月15日~2022年1月15日住院接受治疗的90名骨质疏松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90名患者通过统计学无规律分数法被分为实验组组(n=45)、常规组(n=45),本次实验对常规组患者采用我院老年患者一般护理,对实验组加以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介入,为期12个月,其护理内容包括疼痛评估、健康教育、运动锻炼、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等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三个月、半年和满一年后对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护理方案对高龄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 标签: 高龄患者 骨质疏松 疼痛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