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风险护理干预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效果。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的40名管理人员,“双盲法”分常规组(常规管理)、风险组(风险护理干预管理)各20名,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较常规组,风险组管理质量更高;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更高,器械损坏率更低,P

  • 标签: 风险护理干预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 管理质量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6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观察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中的一种,但其检出率并不高,这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检测显示阴性相关。这一类患者是导致输血传播途径难以彻底阻断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分析这一类患者的特点,甄别相应输血传播风险,制定科学合理输血传播风险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HBV传播概率。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表面抗原 输血传播途径 输血传播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PDCA循环模式提升消化内镜护理效果,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将PDCA思想融入到消化内镜护理管理工作之中,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的制定与优化,最后针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分析PDCA思想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看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能够较为有效地有效地提升岗位管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仪器设备管理质量等方面的质量,为消化内科工作正常运行奠定基础。结论: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消化内镜管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为消化内科工作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病房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选取老年综合征共计60例,经检查确诊为老年综合征,对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做好老年综合征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老年综合征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比较,试验组管理后整体情况相对较优(p<0.05)。结论:对老年病房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能够改善其中的不良事件,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效果。

  • 标签: 老年 病房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四项检验诊断慢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慢性病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收入的50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段抽取外周静脉血,对所有患者进行血脂检查,对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TG、TC、HDL-C、LDL-C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四项检验分析,发现慢性病患者在TG、TC、HDL-C和LDL-C等指标上均呈现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提示血脂异常可能与慢性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并且血脂异常可能作为慢性病的潜在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病 血脂,血糖检验 临床诊断 病情分析
  • 简介:摘要:在骨科临床领域,营养不良作为常见问题,会影响患者恢复过程,易造成患者一系列并发症出现。而了解评估创伤骨科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能促进相关临床发展,进而为其提供个体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速度,并为骨科领域临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创伤骨科 营养不良 风险评估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患者中存在一部分高风险患者,其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如何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这类患者,是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对高风险患者的评估指标、评估工具、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高风险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标签: 急诊护理 高风险患者 评估方法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脏内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8.54±0.34、89.55±0.97、89.89±0.87、89.54±0.90,优于对照组82.65±0.65、81.76±0.65、82.65±0.65、81.65±0.88。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防控评分为91.76±1.54、92.54±1.55、91.43±1.12,优于对照组86.87±1.34、89.76±1.75、88.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为满意,在今后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内科 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脏内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8.54±0.34、89.55±0.97、89.89±0.87、89.54±0.90,优于对照组82.65±0.65、81.76±0.65、82.65±0.65、81.65±0.88。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防控评分为91.76±1.54、92.54±1.55、91.43±1.12,优于对照组86.87±1.34、89.76±1.75、88.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为满意,在今后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内科 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对比,判定实践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74例新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经统计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突出且安全性有保障,仅有1例不安全事件发生,且患儿家长对管理方案的实施性表示认可、满意,评价度较高,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实施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其方案内容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显高,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可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患儿家长对该项护理管理服务亦表示一致的认同与满意,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新生儿科 不安全事件 护理质量评分 家长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衡量医院现代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医疗器械种类较多,特别是手术室医疗器械。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对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尚存在缺陷,这对医院的长期良好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手术室医疗器械应用风险的控制,提高管理质量,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在全面质量管理下,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医疗器械风险的防控,积极的采取相关的策略对其进行防控,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 风险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风险预警与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制定出护理安全量化评分标准,并构建起护理风险预警以及预防管理体系,2019年开始实现对管理方案的调整,全面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以及预控管理,对方案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展开统计,并针对于护理缺陷与护理投诉的对比。结果:急诊科在实施基础护理工作、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评价中,所有的数据都高于实施之前(P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预警 预控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内收治的在我院急诊科救治随后转运的患者 186 例,其中 2016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的 93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未实施风险管理,在转运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剩余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93 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了患者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转运风险管理护理前后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不同管理与护理方式实施,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突发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转运的效率与安全性,用于急诊科能够有效提高各科室之间的配合度,临床效果较好,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危重患者 转运中护理 分析管理 实施效果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机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风险管理运用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可以预防护理风险事件。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但现阶段传统的常规呼吸道基础护理已经无法为患者呼吸道疾病的治愈提供保障,其中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出现护理不当导致患者健康甚至是生命受到威胁的现象发生,因此可以通过加强研究和实际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治愈时间,为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为优质的保障,同时也能够为医院自身的信誉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