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石棉医院内二科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一般情况。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22日于石棉医院内二科76名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胆情况、脂肪肝、血脂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在性别、年龄、胆囊结石、血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胆囊结石、血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考虑与生活习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性别 年龄 胆道结石 血脂 生活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海原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冬春季为流腮发病高峰季节;发病集中在2-15岁人群,占93.49%。结论流腮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2-15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腮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腮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分析 免疫规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暴发疫情及其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滨海实验小学189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进行调查、检测、处置及其全面分析。结果189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为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疫情暴发的原因主要是发现病例没有及时隔离,学生间互相接触传播引起。事件发生后,学校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疫情在10天内,得到了控制。结论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管理,基层卫生院的配合,控制疫情是非常重要的。并对类似事件防范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小学 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15岁儿童EV71和CoxA16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全县抽取1个手足口病高发乡镇和1个低发乡镇,根据抽样比例对每个年龄组进行系统随机抽样。按照年龄共分为17个组,对519名0~15岁儿童,抽取3ml静脉血分离血清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用微量法中和实验进行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检测,对结果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⑴新生儿EV71和CoxA16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0%、80%。EV71抗体阳性率从1月龄开始迅速下降,至6月龄时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3.33%,1岁开始逐渐升高,4岁后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CoxA16抗体阳性率从2月龄开始迅速下降,至9~11月龄时最低,为3.33%,1岁开始逐渐升高,5岁后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⑵0~15岁儿童EV71和CoxA16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79%、53.18%。⑶男性和女性EV7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09%、52.46%,男性和女性CoxA16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64%和54.92%。结论EV71、CoxA16抗体阳性率从1~2月龄即迅速下降,1岁开始逐渐升高,4岁、5岁时EV71抗体阳性率、CoxA16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80%以上。预防手足口病要从新生儿开始,重点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

  • 标签: 儿童 EV71和CoxA16抗体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德江土家族地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对于德江土家族地区从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4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中,选择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为46例,探讨患者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病因,并给予治疗干预。结果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与药物、食物、情绪、应激因素有关,做好治疗干预措施,才是防止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关键。结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发病原因复杂,多于患者服用损害胃粘膜药物、用药依从性差、有不良情绪、饮食不合理以及应激因素有关,只有做好对患者的防治干预措施,合理使用药物,调节患者情绪,提升患者应激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发病率。

  • 标签: 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发病原因 调查
  • 简介:摘要射阳中医院以典型引路拨好服务“亮点”、形成合力重抓质量“重点”、采取措施攻下医德“难点”的措施,使服务环境有改善,医疗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长顺网络直报乙脑病例共3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70/10万,年均死亡率0.09/10万,年均病死率5.26%,2006年发病率高,发病率为8.1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占发病总数的86.84%;2-10岁年组均有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2-3岁2个年龄组,占42.11%;男性发病22例,占57.89%,女性发病16例,占42.11%,男女为1.38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3.16%),其次为学生(31.58%)。结论乙脑预防应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的综合措施;重点防控时间放在7-8月,对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视力低下是中小学生常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视力低下情况逐渐增长。为了解荥经小学生视力的现状,为开展视力低下儿童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抽取的一所县级小学2154名学生及一所乡级小学1192名,共3346名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分析。结果小学生视力低下总检出率为32.99%,其中县级小学校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为38.44%,乡级小学校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为23.15%。结论我县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县级学校明显高于乡级学校。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严重,为了减缓和降低近视的发病率,教育、卫生等多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小学生 视力低下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的样品参照食品国家安全标准进行检验。结果从8份病人的大便中检出志贺氏菌属宋内氏Ⅰ相菌5株,占62.5%。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品保存不当,由志贺氏菌污染引起的。

  • 标签: 志贺氏菌 食物中毒 少数民族家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省屯昌育龄夫妇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基因分型及频率情况。方法以血液学表型MCV≤85f1的受检者为疑似地贫患者,应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分别分析疑似地贫患者的β-基因突变类型。结果1000例受检样本中,经基因检测检出β-地贫基因阳性59例,检出率为5.90%。通过溶解曲线分析,发现5种常见类型CD41/42(-TTCT),-28(A>G),IVS-Ⅱ-654,CD71-72(+A),CD17(A>T)。结论海南省屯昌β-地中海贫血携带率比较高,应加强该地区地贫婚前及孕前的筛查,以降低地贫重症患儿的出生,提高该地区人口质量。

  • 标签: &beta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疾病患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探讨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肺结核患者102例,采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总结肺结核疾病患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和防控措施。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防控措施从传染源进行控制预防,同时对于肺结核患者应该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和个性化的护理管理,以达到提高治愈疾病的结果。

  • 标签: 防控措施 肺结核 慢性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临床实验研究,有必要了解研究对象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分布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1年3月威远进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调查3502人,包括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各类人群。结果2009-201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率为85.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8.25%,HBV感染率为49.6%。流行特点为儿童期的高HBV感染率已得到有效控制,抗HBs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HBsAg和抗HBc阳性率的年龄高峰后移在14岁以上年龄组结论调查结果揭示了威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苗临床研究方案制订和实施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疫情暴发的现状及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扑灭疫情。控制疫情扩散及蔓延。方法对所有的发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根据传染病诊断标准GB16002-1995,GB/T4789.5-2003,对疑似菌痢部分病例采集大便及肛拭标本做志贺氏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调查348人,(教师32人,学生316人),病例均为学生,共发病65例,罹患率为20.57﹪。检出福氏志贺氏菌IV型。结论对全校校舍的室内﹑周围环境进行喷杀和灭蝇工作。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不喝生水和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在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大家一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 标签: 学校 痢疾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1~2014年确山CDCHIV确证实验室所做的WB条带的分析,了解了各个带型在所有WB条带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初复筛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的样本,再经WB确认为阳性的WB带型分析。结果在151份WB条带中检出HIV阳性133份,阴性12份,不确定6份,其中WB全带79份,WB检测条带阳性率为88.1%,阴性率7.9%,不确定率4.0%。WB全带在所有确认阳性条带中占59.4%。

  • 标签: HIV感染者 WB条带 带型分析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维西第三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维西第三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7年10月17日-12月6日维西第三中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全校发病132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罹患率为6.25%(132/2111),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无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是此次维西第三中学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原因。

  • 标签: 学校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疫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刚察应征适龄青年的HBsAg、抗-HIV1/2及尿液毒品检测阳性率情况。方法对本县自2009年至2013年征兵体检者的HBsAg、抗-HIV1/2及毒品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至2013年征兵体检者HBsAg阳性率2009年最高,为8.57%,2013年最低,为0。抗-HIV1/2及尿液毒品检测历年均为0。结论本县征兵体检者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抗-HIV1/2及吗啡/甲基安非他明虽无阳性结果出现,但开展检测项目十分必要。

  • 标签: HBsAg 抗-HIV1/2 吗啡/甲基安非他明 征兵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2月24日发生在平塘某镇一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病82例,罹患率为14.75%,发病主要集中在三年级,共计35例,占发病总数的42.68%,班级之间发病有明显差异(X2=151.15,P<0.01),男女性别比为3.11。结论疾病监测敏感性不强,疫情处置不及时,是本次疫情爆发、蔓延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开展相应的防控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