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220例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BMI、HB、HCT、ALB等指标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指标系数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外源性人重组红细胞生产素用量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治疗后的指标明显低于甲组,上述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减少不良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6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rhTPO和rhIL-11在治疗该类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方法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L时分别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15000u及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3mg,每日一次,分为rhTPO和rhIL-11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最低值、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化疗后,rhTPO组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27.45±12.86,rhIL-11组为18.04±10.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hTPO组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为9.45±3.86,rhIL-11组为12.12±3.8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rhTPO组血小板输注量为0.55±0.69治疗单位,rhIL-11组为1.00±0.75治疗单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hTPO组为15%,rhIL-11组为4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我院45例2017年2月—2018年4月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则选择糖皮质激素加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对两组疗效;血小板上升的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施治前后患儿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血小板上升的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峰值时间、血小板计数的情况相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无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及预后肯定。

  • 标签: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55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蛋白尿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是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较为理想的方式,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甲泼尼龙 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