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泌尿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泌尿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将其分成肾结石组、输尿管结石组、肾输尿管结石组和其他疾病组,分析术后感染的特点与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  血液、肺部和尿路是主要的感染发生部位,除却血液感染外,其他感染发生部位四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病原菌检测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四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药物的使用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占比最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四组患者均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中对术后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菌进行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确保患者获取更好的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泌尿外科 术后感染 药物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抽取5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高脂血症组)、5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胆源性组)为临床研究对象,获取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患者的性别、病程严重程度与胆源性组比较无差异(P>0.05);高脂血症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胆源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酯、血淀粉酶、空腹血糖、尿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胆源性组,糖尿病患病率与脂肪肝患病率大于胆源性组(P<0.05)。结论:明确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辅助临床确诊患者疾病,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

  • 标签: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儿科中成药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思考,评估其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计120例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儿科中成药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临床判断,确定使用的儿科中成药种类和剂量。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较短,且康复率较高。结论:儿科中成药在儿童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临床用药特点包括剂型适合儿童口服、服药时间短、疗效迅速等。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中成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临床用药 特点 儿科 中成药 思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儿科中成药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思考,评估其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计120例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儿科中成药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临床判断,确定使用的儿科中成药种类和剂量。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较短,且康复率较高。结论:儿科中成药在儿童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临床用药特点包括剂型适合儿童口服、服药时间短、疗效迅速等。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中成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临床用药 特点 儿科 中成药 思考对策
  • 简介:摘要: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有效的护理策略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了当前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如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的困难。提出了优化护理策略的方法,包括个性化护理和多学科合作,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优化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和团队协作的护理服务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炎 临床特点 护理策略 个性化护理 多学科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0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中度以上瓣膜反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与病理结果。将病理结果作为依据,对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例数进行分析。分析两者符合率与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发生率,对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350例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的患者有34例,发生率为9.71%;超声心动图对30处病变(85.71%)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描述,病因提示性诊断有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作为诊断参考依据。

  • 标签: 原发性心脏瓣膜 黏液样变性 超声特点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矽肺患者 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收治的 142例矽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及临床检验确诊为矽肺。回顾性分析 142例患者 X线特点。结果 6111例患者存在弥散性小结节影,占 78.17%; 59例存在结节融合,占 41.55%。 20例合并肺结核,占 14.08%; 51例合并肺气肿,占 35.92%; 7例合并气胸,占 4.93%; 7例合并肿瘤,占 4.93%; 25例合并出现胸膜肥厚,占 17.61%。其中,合并肺气肿的患者最多( P<0.05或者 P<0.01)。结论 单纯性矽肺,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伴合并症或者症状不典型矽肺患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 X线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X线 诊断 矽肺  
  • 简介:目的探讨肛肠源性Fournier坏疽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肛肠源性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其中6例并发阴囊坏疽。均行外科清创、引流、抗感染等治疗。7例行高压氧治疗。结果5例经二期缝合痊愈出院,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24h至4周死亡。结论肛肠源性Fournier坏疽预后较差,治疗以早期广泛清创,加强局部引流及应用广谱抗生素为主,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 标签: Foumier坏疽 清创术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颅脑交通伤患者52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损伤情况,并根据其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2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72例,死亡率为13.8%;预后良好359例,预后不良90例,分别占68.9%和17.3%。对患者的处理前的GCS评分和GOS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可见r=0.901,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颅脑交通伤的患者通常病情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快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休克等情况进行及时纠正,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颅脑交通伤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接收的 58例儿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特点的分析,患儿在年龄段、性别、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科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致病原不同,并发症种类影响治愈时间。结论:儿科重症肺炎多见于婴幼儿期,男孩较易感,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临床特点进行适宜的综合治疗。尽量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儿科 重症肺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肝肾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 201 6 年 8 月~ 201 9 年 9 月在我院治疗的 68 例 肝肾移植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 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 。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理特点, 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 护理前后的 HAMA 、 HAMD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 护理后的 HAMA 、 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为 8.82 % 低 于对照组的 29.41 % , P < 0.05 。 结论:肝肾移植患者除了自身心理因素外,还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环境引起的不良心理状况。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肾移植 心理特点 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患者接受及时的急救护理后,其急救情况有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及病死率,临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血管疾病 急救护理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设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其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我国某一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8年内接受诊疗的呼吸内科患病为例进行实验,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从中选出800例病患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编制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表,统计分析引起医院感染因素的各类内容。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可实施性比较强的预防措施。结果在这800例病患之中,有70例病患在医院感染,感染的概率约为8%。其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呼吸道的感染病例人数约为25例,占总体的35%。其年龄全部超过60岁。住院的时间都超过了14天,其中,有侵入性操作、激素应用等病患在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引发呼吸内科病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基础性疾病。结论呼吸内科病患在医院内产生受到感染和其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年龄及伴有基础疾病因素有着极为紧密的连接关系,其是引发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性危险因素,需要对其做好基础的防治措施,真正层面上的做到防微杜渐。

  • 标签: 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骨间背神经损伤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3--2010年,我科对11例骨间背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手术治疗。急诊患者均做显微外科修复,二期损伤在前臂中上段做探查修复;无法做神经修复者.可行肌肉植入或腓肠神经移植;如效果差行功能重建术。结果本组11例术后随访0.5~6年,神经外膜及束膜显微缝合6例全部恢复;神经移植1例恢复至M3;二期行肌腱移位,神经末端肌肉植入法2例。其中1例效果好,另1例恢复至M3;肌腱移位1例恢复效果好;神经内外膜松解1例恢复效果好。结论骨间背神经损伤后,根据具体情况,不论一期修复或二期功能重建,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骨间背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特点。方法:从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61例,实施急救护理。统计急救效果,评估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61例患者治愈37例、病情稳定20例、死亡4例,急救成功率为93.44%。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实施急救护理,能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血管疾病 急救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