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比较艾滋病抗体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的结果。方法:以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本地区抽查的 1258例艾滋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血清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检测,完成检测后对血液样本实施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研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高于酶免疫法,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差异( 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均可有效检测艾滋病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高于酶免疫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in HIV antibody detection. Methods: 1258 HIV high-risk groups in our region from Sept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After the detection, the blood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nzyme immunoassa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 > 0.05). Conclusion: both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can detect HIV antibody eff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nzyme immunoassa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G、CD41a~+IgM及CD19~+B细胞内IgG和Ig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G和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G和Ig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G和Ig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G和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G和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宫颈及乳腺疾病检查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获取的组织标本以传统方法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35例)获取的病理组织以免疫组化技术制作成病理切片,对比两组制片效果及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制片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病理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技术 制片效果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肝五项检测之中,酶联免疫法(eu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IA)和金标免疫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检查的80例成人检测样本,依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40例。A组接受EIA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糖尿量实验;观察组采用西门子全自动发光分析仪做C肽和胰岛素测定。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疑似糖尿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DC-CIK生物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DC-CIK生物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化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采取DC-CIK生物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提升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DC-CIK生物免疫疗法 化疗 甲状腺癌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方法学对于乙肝病毒的检测的差异及检测结果对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评价。方法:对1576例血清学标本同时用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标志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标志物和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乙肝五项指标中,TRFIA法优于ELISA法,HBeAg与HBV-DNA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不同疾病的诊疗中,乙肝五项指标优于HBV-DNA判断病情。结论:乙肝五项指标中,HBeAg最能反映病毒复制能力,不能只看五项指标,结合HBV-DNA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感染情况以及诊疗效果。

  • 标签: []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乙肝标志物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儿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14%、对照组85.71%,P<0.05;施治前血小板计数、IgM、IgG、IgA 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血小板计数、IgM、IgG、IgA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对于ITP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方案可提升疗效,升高血小板数量并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数量 丙种球蛋白 免疫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感冒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与治疗组(4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均治疗3天。对两组的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不同时段的体温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IgA、IgM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情况比较P>0.05;治疗12h、24h、72h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进行治疗,能加速其病情的好转,并能降低患儿体温,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感冒发热 血清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以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行免疫检验的样本共980份作为此次研究分析对象,收集整理样本从采集环节直至保存环节的记录资料,分析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以线性回归方式分析),以此制定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结果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的因素有试剂平衡时间、样本质量、洗液更换、质检员操作水平、实验室环境(湿度和温度),(P<0.05)。结论试剂平衡时间、样本质量、洗液更换、质检员操作水平、实验室环境(湿度和温度)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通过提高检验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保证送检标本质量,规范使用检验仪器,选择实用性强可靠性强的检测方法,正确处理残留送检标本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检验样本的准确率。

  • 标签: 临床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相关措施
  • 简介:观察了复方莪术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莪术能明显提高荷瘤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促进溶血素抗体的形成及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降低荷瘤鼠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P<0.01),并呈量效关系。提示复方莪术可提高荷瘤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 标签: 复方莪术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溶血素抗体
  • 简介:摘要在计划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管理可以说是重难点的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使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接受免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免疫空白的情况,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机率,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需要积极进入社区进行排查,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强化流动儿童的管理,保证流动儿童接种工作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就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情况进行论述与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社区 管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创伤脓毒症进行免疫调理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迈普新和乌司他丁。结果治疗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用迈普新和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可显著降低TNF-α及IL-6的水平,对于患者免疫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对脓毒症采用免疫调理治疗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创伤脓毒症 免疫调理 乌司他丁 胸腺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