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联合饮食护理在口腔溃疡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口腔溃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口腔护理联合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复发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溃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患者复发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护理 饮食护理 口腔溃疡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儿科护理工作不但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爱心、耐性与负责任的态度,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其中,尊重患儿的人格与权力,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为了探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才有了本次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人性化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过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伤口护理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比分析有效的护理方式,及该有效的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之间经过乳腺癌术后伤口护理的患者中抽取100名参加本次研究,将该时间段中的50名患者组成一个实验组,将该时间段的另50名患者组成一个参照组,研究中将参照组患者统一进行常规的护理,将实验组的患者统一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整理、对比分析。结果在手术后的伤口护理中,大部分患者均出现了不良情绪,并影响生活质量,经过两组的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术后伤口护理患者在基础的护理上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证良好的心理态度,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的使用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 伤口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护理中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采取循证护理的65例恶性肿瘤并发肠梗阻患者作为循证组,同时选取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5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和梗阻缓解时间、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护理后,循证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并发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循证护理 恶性肿瘤 肠梗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 责任制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现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妇产科护理中,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概念和发展,其次分析了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责任制护理模式 妇产科护理 回顾性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推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情况。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医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4例。参照组用常规,观察组用优质,比较心功能、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和并发症明显比参照组好,有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效力更强,能看护好心功能,防止并发症高发。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4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分别为( 70.6±3.6)、( 68.3±2.9)分, 护理后分别为( 51.6±1.6)、( 50.1±3.2)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分别为( 71.3±2.6)、( 69.4±2.7)分, 护理后分别为( 64.3±4.1)、( 60.1±1.9)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 SDS评分与 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 1例( 2.33%), 心力衰竭 2例( 4.65%)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 4例( 9.30%), 心力衰竭 3例( 6.98%), 休克 3例( 6.98%)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能调整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of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The SDS, SA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0.6 ± 3.6), (68.3 ± 2.9) before nursing, and (51.6 ± 1.6), (50.1 ± 3.2)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1.3 ± 2.6), (69.4 ± 2.7) before nursing, and (64.3 ± 4.1), (60.1 ± 1.9) after nursing. Before nurs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1 case of arrhythmia (2.33%), 2 cases of heart failure (4.6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 cases of arrhythmia (9.30%), 3 cases of heart failure (6.98%), 3 cases of shock (6.9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6.9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3.26%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adjust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结合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6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只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情况、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快速康复护理 创伤骨科 恢复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68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4例,采用全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护理应用在体检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程护理 体检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输液治疗中辅以临床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纳选对象为2021.01至2023.05在院接受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以数字奇偶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干预,比对护理质量、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参与量、疼痛感、等候时间以及穿刺时间对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临床护理干预予以护理,可减少输液参与量及输液治疗时间,有效提升患儿依从性,同时还可起到降低患儿疼痛感及增加家属满意度的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输液护理 小儿 临床护理干预 家属满意度 依从性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患者时间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1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腹痛消失时间平均11h、腹胀消失时间4h、呕吐消失时间3h,症状消失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满意度30.00%(3/10)、基本满意60.00%(6/10)、不满意10.00%(1/10)、总满意度90.00%(9/10)。结论: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恶性肿瘤 肠梗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液患儿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22.4-2023.4期间,我科室接收的输液患儿中选取60例,应用患儿挂号先后顺序予以分组为(常规护理模式)常规组30例,(临床护理模式)研究组30例。比较观察2组患儿穿刺成功率、舒适度、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患儿舒适度,明显更高(P<0.05); 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 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患儿护理后满意度高达29例(96.67%),明显更高(P<0.05)。结论:输液患儿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具有良好效果,一方面能够使患儿舒适度得到极大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患儿穿刺成功率提升,并且大幅度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实践中积极运用。

  • 标签: 临床 小儿 输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接收的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产妇进行平均分组,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即:采用一把护理的对比组和采用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每组中均纳入40例产妇,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产后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进食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等回复指标均低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产妇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相比于对比组更低,差异较大,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在产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康复速度,同时,能够大幅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剖宫产 产后护理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于血液净化中心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模式更好。

  • 标签: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血液净化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结合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接受治疗的106例儿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结合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家庭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基础护理、事故风险管理、病房护理、病历书写得分、家庭成员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静脉炎、液体外渗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个性化护理与家庭护理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家庭满意度,同时减少儿童不良反应。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家庭护理 儿科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