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肋骨固定板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0例患者采用肋骨固定板(实验组),另外50例未使用肋骨固定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呼吸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疼痛控制、肺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在所有评估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固定板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保守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速呼吸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且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肋骨固定板 多发性肋骨骨折 保守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洛铂或顺铂联合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70例入组对象为本院诊治的肺癌晚期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晚期肺癌 洛铂 顺铂 吉西他滨 生存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开胸肺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方式的价值及适合该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研究对象是90例因肺癌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7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参照组与研究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各包含患者45例。在治疗参照组患者过程中运用开胸肺癌根治术,在治疗研究组患者过程中运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示之为P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开胸肺癌根治术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杨式太极十三式功法改善AIDS合并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120例AIDS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调研目标,依据奇偶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开展杨式太极十三式功法干预,比值两组免疫功能与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免疫功能、肺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杨式太极十三式功法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肺功能,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杨式太极十三式功法 AIDS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科室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显示: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转移和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但两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与开胸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在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及控制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该术式作为首选方案,以获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早期肺癌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开胸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超声引导的前锯肌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手术麻醉与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选本院于2022年2月—2023年8月期间接收诊治的70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分为参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参照组采取常规麻醉复合麻醉方案,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超声引导的前锯肌阻滞,之后对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和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的前锯肌阻滞可以有效降低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提高其术后各阶段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前锯肌阻滞 胸腔镜肺癌手术 麻醉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临床作用作出实验分析。方法:截取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7月于本院治疗的肺癌患者 10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差距显著,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较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上述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效果显著,可帮助减少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多学科诊疗模式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 PET-CT及 C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4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 280组 (828枚 ),其中 34组 (39枚 )病理证实为转移。 PET-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 25组,阴性淋巴结 237组; 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 9组,阴性淋巴结 243组。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ET-CT较 CT对 N2分期的正确率与 CT比较虽呈明显增高态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ET-CT较 CT对 NSCLC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和分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肺癌化疗患者中采取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情绪状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其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 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阶段性改变理论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遵医性,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癌 化疗 临床护理 阶段性改变理论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炔诺酮对复发性更年期功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12月接受治疗的 186例复发性更年期功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n=93),其中对照组采用炔诺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米非司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84例( 90.32%),对照组总有效 73例( 78.49%),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半年内,观察组复发 2例( 2.15%),对照组复发 10例( 10.75%),复发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炔诺酮相比单独用药,治疗复发性更年期功血效果更佳,且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炔诺酮 米非司酮 复发性更年期功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接受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按照患者住院的时间均分,两组各35例。其中,通过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为参照组,通过微创胸腔镜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的对比上,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比,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肺癌患者接受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比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用时更短,患者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低,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癌 微创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低剂量CT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116例患者均给予全身低剂量CT检查,获取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Durie/Salmon plus分期和临床ISS分期,分析全身低剂量CT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 116例患者有112例表现出弥漫性或者是局灶性溶骨性病变,检出率为96.55%;Durie/Salmon plus分期和临床ISS分期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采取微创导管穿刺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方便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要求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微创导管穿刺方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28例),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36例)显著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自发性气胸 胸腔引流术 微创导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往往伴有前庭功能损坏,部分患者表现出眩晕等症状,预后较差。目前,高压氧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浓度氧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组织微循环,缓解感音神经受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干预可有效提高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听力改善。本研究探讨高压氧护理干预对伴眩晕的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氧 护理干预 全聋型突发性聋
  • 简介:【摘要】目的:本项目拟从感恩拓延—结构理论出发,从感恩、焦虑、听力三个维度,考察不同干预措施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住院的突发性耳聋病人60名,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感恩拓延—结构理论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得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SCL—90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测得的右耳分贝值和左耳分贝值都有明显的下降,而且观察组左耳分贝值和右耳分贝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感恩拓延—结构理论为基础进行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感恩水平,减少焦虑,提高听力,为突发性耳聋病人的康复提供保障。

  • 标签: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 突发性耳聋 六项目感恩问卷(GQ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C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随机筛选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掷骰子分组,24例为普通组,24例为实践组,前者行MPT方案治疗,后者行RCD方案(来那度胺+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样本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选,检测生化指标,评估有效性。结果:治疗前所检测的M-蛋白、β2微球蛋白无差异,P>0.05。治疗后再次检测,两项蛋白指标在实践组比普通组低,P

  • 标签: RCD方案 临床效果 疗效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理气健脾、熄风化痰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夹痰证的效果。方法 将60例于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予氟哌啶醇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