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脑磁图(magnetcencephalograg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癫痫病灶和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设备,是目前直接测量大脑功能活动的最新技术,可对脑磁信号及其发生源进行精确测定和定位,并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叠加于MRI影像上,即磁源性影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统一。对人体无侵袭、无损害,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其时间分辨率可达毫秒级(<1ms),空间分辨率<2mill,远高于MRI、SPECT、PET和PET/CT。

  • 标签: 脑磁图机 南京脑科医院 PET/CT MRI影像 引进 直接测量
  • 简介:目的介绍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听神经保留技巧.方法对51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51例病人均行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0例(39%)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27例(53%)为Ⅲ~Ⅳ级,4例(8%)为Ⅴ~Ⅵ级.根据Gardener-Robertson听力分级标准,3例(6%)听力保留.无手术死亡、脑干和后组颅神经损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大型听神经瘤均可以在保留面神经解剖完整的前提下手术全切.

  • 标签: 听神经瘤 听神经 乙状窦后入路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次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策略。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34例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分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位于额顶叶16例,额颞顶9例,颞顶叶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首次栓塞60%后,平均间隔2~3个月再次行栓塞,残留<20%的患者予以伽玛刀放射治疗,<10%者予以随访观察。结果经过2~3次的栓塞治疗,34例患者中完全栓塞者16例,残余10%以下者6例,残余10%~20%者12例。随访半年,本组患者均无严重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分次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次栓塞 动静脉畸形 功能区
  • 简介:本刊讯2016年3月21日是第16个“世界睡眠日”。当天上午9时30分,以“美好睡眠,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大型义诊活动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楼一层大厅拉开帷幕。

  • 标签: 世界睡眠日 解放军总医院 义诊 门诊楼
  • 简介:抗高血压治疗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一级预防作用已从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了充分的证据.对有脑卒中和冠心病病史患者血压水平与复发事件危险性的观察研究发现,二者间呈'J'形或'U'形关系.为了获得抗高血压治疗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证据,笔者对近年发表的大型国际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期望能为临床抗高血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抗高血压治疗 大型临床试验 二级预防 国际 临床研究证据 冠心病患者
  • 简介:由王保国教授和周建新教授主编的《实用呼吸治疗学》(第2版)已于2005年10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标签: 治疗学 呼吸机 出版
  • 简介:目的:建立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与能级配置模型,以期在保证患者监护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方法:运用专家会议、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5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现场实验与研究。结果:形成了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并建立了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模型。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分层配置模型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不同等级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医院 监护室 护理人员 配置
  • 简介: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3.0cm)听神经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术中打开岩裂-桥脑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3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打开岩裂-桥脑裂。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Ⅵ级2例。术后并发呛咳4例及吞咽困难1例。31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30.5月;肿瘤无复发;术后半年后恢复至B级3例,C级5例,无改善11例,未能保留听力12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口及小骨窗,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效果良好。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锁孔手术 岩裂 小脑桥脑裂
  • 简介:2015年3月13日,世界睡眠日主题发布暨"健康心理良好睡眠"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中国科协会堂启动。中国科协书记处徐延豪书记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协学术部刘兴平副部长、中华医学会科普部唐芹主任、中国科协学术部颜利民、中国科协宣调部副处长杨富国、中国睡眠研究理事长韩芳、副理事长王玉平、黄志力、贾福军、徐建、陈贵海、汪卫东、秘书长高雪梅、前任理事长陈彦方、前任秘书长晋小虎,常务理事以及部分在京的理事、专家唐向东、刘建红、胡志安、赵忠新、殷善开、陆林、刘艳骄、张斌、詹淑琴、许志飞、彭志平等出席启动仪式。

  • 标签: 世界睡眠日 科普宣传活动 中国科协 学术部 科普部 睡眠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的长期疗效。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治疗的142例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临床症状、囊肿体积和并发症情况的3个月至6年的随访,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评估该术式的长期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囊肿体积较术前明显减小,而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囊肿逐渐缩小(P〈0.05)。术后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93.4%,囊肿总缩小率为98.5%。不同年龄段组、不同部位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左侧组与右侧组、不同直径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囊肿一腹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率低,术后效果与患儿年龄和囊肿部位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肿-腹腔分流术 蛛网膜囊肿 儿童
  • 简介:目的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通过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并满足撤标准的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机械通气前及撤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index,RSBI)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撤后连续观察48h,需要重新应用呼吸的定义为撤失败,24h后可重复试验。无需应用呼吸者定义为撤成功。结果30例患者共完成38次撤,28次撤成功,10次撤失败,失败率26.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和撤前GCS评分的变化(ΔGCS)是影响撤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机械通气前,与撤失败组相比,撤成功组的浅快呼吸指数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撤前,与撤失败组相比,撤成功组的GCS评分、血磷、白蛋白、氧合指数较高,而体温、收缩压、血糖和RSBI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撤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3项指标判定能否撤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81.6%。结论撤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为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负压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和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的撤参数。撤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时。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失败。撤成功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失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成功相关的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成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和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和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成功的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成功的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吸气末膈肌厚度的超声评估,是优质的机械通气患者撤结局的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和RSBI,以改善撤结局。

  • 标签: 超声膈肌 撤机 机械通气
  • 简介: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大龟研究表明,睡眠及睡眠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睡眠研究会 健康睡眠 世界睡眠日 科普活动 慢病 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