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方法:5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对照组(28例)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P〉0.05),第14、21、28天治疗组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5.86、6.79、5.32;P值均〈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41.02±5.42)天,少于对照组(56.31±7.65)天(t=2.87,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82.15%,高于对照组57.14%(x2=4.14,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湿润烧伤膏 糖尿病足溃疡 护理
  • 简介:有关脱发病因病历代医家早有论述,文章主要从肝肾、气血、肺损、脾虚生湿、血瘀、血热、湿热、痰瘀、肝郁、失精、胎弱等多个方面加以探讨,最终多种不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脱发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 简介:长期以来,临床医生治疗特应性皮炎通常选用抗过敏药、皮质类固醇制剂、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其中外用激素类制剂疗效最为肯定但其带来副作用早已被公认,除造成常见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局部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等副作用外,还有可能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 皮质类固醇 抗过敏药 毛细血管扩张
  • 简介: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种光化学疗法,利用聚集于靶细胞内光敏剂低强度无害可见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氧氧自由基等活性因子杀死靶细胞。光敏剂可分为卟啉类、叶绿素类、染料类(如酞菁、萘酞菁)等,相比于第代血卟啉衍生物(HpD),第代、

  • 标签: 光动力疗法(PDT) 真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有人说性欲出现时,男人表达用行动,女人表达用暗示,这话有道理,但不绝对。“趣”表达方式实际人格特征种本能流露,它不会独立于基本性格之外。试想,个绝对内向、木讷的人,表达性欲时做不出丰富姿态,也绝对不会使用夸张言语;个绝对外向、张扬的人,也不可能在做爱时过分矜持,就像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叶样。如果把不同性别间些比较有代表“趣”表达方式归纳下,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 标签: 异同 人格特征 性欲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被定义包含基底细胞癌(BCC)鳞癌(SCC)以及移形区域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梭形细胞变异成分。作者报道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8.5cm×6.0cm×1.8cm,灰白色中部黑色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其余部分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纺锤状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弹性蛋白。Ber—EP4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SCSC双重分化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多形红斑(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方法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52例SJS14例TE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SJSTEN可疑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发热、肝功能异常功能异常是SJSTEN最常见并发症。SJSTEN患者共有65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24例使用环孢素治疗。SCORTEN评分超过3分11例。共4例死亡。结论:抗生素SJSTEN最常见致敏药物,肝肾损伤及发热最常见临床并发症。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早期予以IVIG可能治疗SJSTEN有效手段。

  • 标签: 重症多形红斑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皮肤病是以水疱、无菌脓疱原发损害组疾病,由于其皮损比较广泛,水疱容易破裂形成大小糜烂面,患者可因感染、败血症及恶液质而死亡。而高血糖又使糜烂面难以愈合,给治疗护理带来很大困难。我科于2001年1月~2008年3月收治13例天疱疮23例类天疱疮患者,其中例伴有糖尿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大疱性皮肤病 护理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主因双手、双足多发性疣状皮疹于2008年10月就诊。患者系统红斑狼疮病史10年,长期口服泼尼松15mg/d,2005年7月患者开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骁悉)1g/d。

  • 标签: 寻常疣 多发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曲普瑞林烯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曲普瑞林3.75mg肌注,每4周1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d予以口服孕烯酮2.5mg,每周2次,连用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疗效、2年内复发率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0.0%)(χ^2=4.11,P<0.05)。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4例(10.0%),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27.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观察组21例不孕患者治疗后2年内14例成功妊娠,对照组19例不孕患者仅7例妊娠,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提高妊娠率,种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安全有效药物。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曲普瑞林 孕三烯酮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发病中意义.方法:对42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20例取其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IF-1α表达分布,同时取20例健康皮肤组织作对照;对另外22例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IGF-II浓度,并取健康血清20例作对照.结果:皮损组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25.21±24.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0±7.27)(P〈0.05),两组间阳性率差异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GF-II水平(308.39±432.7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73±23.2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皮损HIF-1α表达血清IGF-II水平均较正常水平明显增高,可能参与银屑病发病过程.

  • 标签: 银屑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梅毒血清固定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清固定患者与无血清固定患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MCIDO。结果梅毒患者IDO蛋白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血清固定患者IDO蛋白要显著高于无血清固定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梅毒患者外周血IDO水平升高与血清固定密切相关。结论IDO可能参与梅毒血清固定免疫耐受。

  • 标签: 梅毒 血清固定 外周血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 简介:目的:探讨αB-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高表达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存活凋亡影响。方法:构建αB-crystallin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acarr细胞并筛选出稳定高表达αB-crys-tallinHaCaT细胞株,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表达αB-crystallin对HaCaT细胞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出高表达仅B—crystallinHaCaT/CRYAB-1、HaCaT/CRYAB-2,该两αB-crystallin表达水平均较亲代HaCaT明显升高。αB-crystallin高表达HaCaT细胞H2O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t=5.23,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t=15.09,P〈0.05)。结论:αB-crystallin具有促人角质形成细胞存活抗细胞凋亡作用。

  • 标签: αB-晶状体蛋白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41岁女性患者,头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色结节1个月。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1:64。诊断:期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深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3周后复诊,皮损明显消退;3个月后复查RPR1:8,再次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深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第2疗程结束后皮损基本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