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下肢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a例,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进行检查,评价不同电压和浓度对比剂对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下肢主动脉显示清晰度较高,主观评分均大于3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客观评价指标里,B组的各动脉中点CT值均小于A、C两组,背景噪声从大到小依次为C、B、A,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从大到小依次为A、B、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背景信号则无明显区别;A组对比剂总量高于其他两组,C组的CTDIVOL值、DLP值和ED值都低于其他两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未增加辐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得以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运用电子喉镜对上气道形态、结构及表面特征的直接观察,Muller呼吸试验模拟上气道阻塞状态下咽腔塌陷情况推断睡眠时气道可能发生阻塞的部位,为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30例OSAHS病人和30例单纯鼾症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分别在平静呼吸及Muller呼吸状态,观察其悬雍垂根部、扁桃体下极、会厌上缘平面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表现在多个平面。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电子喉镜对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及其变化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道情况的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喉镜检查 Muller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在术后12个月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调查,并对比6个月、12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结果 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的12个月,病灶的消失率为96.15%(100/104),治疗有效率为100%(104/104),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3.85%(4/104);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PCS分数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总分和MCS分数均有改善,改善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概率较低,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逐渐提升。

  • 标签: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流量吸氧治疗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72例,均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入院治疗,并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持续流量吸氧治疗),各36例。计算比较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无创呼吸机 持续低流量吸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效果及对生活治疗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在术后12个月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调查,并对比6个月、12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结果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的12个月,病灶的消失率为96.15%(100/104),治疗有效率为100%(104/104),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3.85%(4/104):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 PCS 分数数据差异不明显, 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总分和 MCS 分数均有改善,改善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 P

  • 标签: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但存在CSF的患者90例,依据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分为OSAHS组(n=39)和非OSASH组(n=51),分别测定2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OSAHS组患者的FMD、NO较非OSAHS组明显下降(P〈0.05),ET-1、TNF-α、hs-CRP较非OSAHS组明显升高(P〈0.01)。OSAHS组的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aO_2)〈90%时间与FMD呈明显负相关,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_2)与FM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OSAHS能明显降低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达拉非联合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共3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1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他达拉非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EF)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EF)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他达拉非联合低能量脉冲式超声波对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确切,优于他达拉非单一药物治疗。

  • 标签: 他达拉非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LARORC)中采用改进头足高"人"字形卧位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2例LARORC患者进行体位研究,采用双盲法分为Ⅰ组(17例,改进头足高"人"字形卧位)与Ⅱ组(15例,头足高截石位),研究指标为眼压数据与疼痛指数。结果:Ⅰ组LARORC患者眼压数据、疼痛指数低于Ⅱ组,P<0.05。结论:在LARORC开展过程中采用改进头足高"人"字形卧位更加有利于眼压控制,减轻LARORC患者的手术疼痛感。

  • 标签: 改进头低足高"人"字形卧位 眼压 直肠癌前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SYBRGreenPCR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前后HT-29和LoVo细胞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T-29和LoVo细胞中p16蛋白在药物作用后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到0.5、1.0、1.5μM5′-Aza-CdR处理后p16基因mRNA和蛋白均重新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下调甚至失活的主要原因。5′-Aza-CdR能够较成功的逆转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能恢复mRNA及蛋白重新表达。

  • 标签: DNA甲基化状态 5′-氮杂-2′-脱氧胞苷 HT-29 P16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过程中应用消鼾利气汤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新方法取得的远期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方法:挑选2021年度在我院老年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嗜睡量表评分、呼吸暂停通气指数评分及终点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92%),且嗜睡量表评分(6.8±1.42)和呼吸暂停通气指数(7.2±1.31)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鼾利气汤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度脉冲超声波和股四头肌肌张力强化训练联合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膝骨关节炎病患7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强度脉冲超声波和股四头肌肌张力强化训练疗法,对照组行常规物理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3%,比对照组78.38%高,P<0.05。 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于膝骨关节炎中联用强度脉冲超声波和股四头肌肌张力强化训练方案,不良反应少,且利于疗效的提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低强度脉冲 疗效 股四头肌
  • 作者: 杜以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山东省军区莱阳干休所杜以利【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率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是否伴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为依据,分为甲(不伴随)、乙(伴随)两组,再选取同时期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动态心电图参数以及睡眠呼吸参数。结果乙组患者“非杓形”血压患者构成比高于甲组与对照组,昼夜血压值大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频域指标、时域指标均高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AHI值高于甲组、对照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血氧水平降低,心率变异明显增强,AHI增加,血压昼夜节律主要呈现为非杓型。
  • 作者: 李强胡俊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咽扁桃体增生又称腺样体肥大。咽扁桃体增生是儿童期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在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中,以往诊断儿童咽扁桃体增生主要依靠耳鼻喉科的物理检查、器械检查或患者的主诉及临床体征[2],而儿童的主诉往往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器械检查又会或多或少遇到患儿不能合作等情形,而且其准确性及可重复性也较低,而鼻咽部CT扫描能提供准确的参考。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中关于儿童期咽扁桃体的影像学测量方法的内容中,执行的标准各不统一,Fujioka等[3]利用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测量咽扁桃体最厚处的上下径(A值)与鼻咽腔上下径(N值)的比值来衡量咽扁桃体增生的程度,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关于上气道的测量方法,但是,以测量鼻咽腔及咽扁桃体A/N比值应用最为广泛[3]。从鼻咽侧位X线片测量A/N比值不能很确切的观察鼻咽腔周边结构,不能很好的识别患者的伴随病变。笔者对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的咽扁桃体增生的100例2~15岁的儿童进行CT鼻咽部斜冠状面扫描及颞骨横断面扫描,测量和计算出咽扁桃体A/N的比值,并对该100例患儿并发的中耳乳突炎症程度进行量化和评分,然后进行以下统计学的分析:首先比较X线与CT对A/N比值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之后将咽扁桃体增生患儿的A/N比值与相同年龄经过耳鼻喉科检查咽扁桃体正常儿童的A/N比值进行比较,比较其差异性;再将咽扁桃体增生患儿的A/N比值与反映其中耳乳突炎程度的C/D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目的在于探究2~15儿童咽扁桃体增生的CT分度及手术指征,探究2~15儿童咽扁桃体增生与儿童中耳乳突炎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经耳鼻喉科临床检查确诊的并经过相关影像检查证实的100例儿童咽扁桃体增生患者进行研究,该组为增生组。增生组的确诊标准采用鼻咽镜或间接喉镜的判定法,该法在耳鼻喉科被常规应用,即在鼻咽镜或间接喉镜下观察鼻咽腔,能看到咽扁桃体肿大且向鼻咽腔突出,表面纵沟消失或变浅即为咽扁桃体增生的确诊病例[4]。该组男性儿童60例,女性儿童40例,年龄2岁~15岁,病程为1周至9年。按照病人的局部症状:睡眠打鼾的97例;长期张口呼吸50例;流涕或鼻部症状77例;耳鸣、听力减退或外耳道-中耳分泌物增多的16例;阵咳、咽喉肿痛的55例;按照病人的临床检查体征:口咽腔扁桃体肿大51例;双侧中、下鼻甲肥大88例;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