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大大以来,随着绿色发展环保理念的普及,我国北方地区的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在范围和规模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树移植技术作为园林建设的必要环节之一,在改善市容、保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常规植物栽培相比,大树移植工作对移植技术的选用和移植后的养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以提升移植大树成活率的目标为核心,对北方地区大树移植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并对移植后期的养护措施展开分析。

  • 标签: 北方地区 大树移植技术 园林养护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90-2019年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降水量年、月值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距平法等数理统计分析法分析近30年大柴旦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大柴旦地区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是17.354mm/10a,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春季、夏季、秋季以及冬季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143mm/10a、11.89mm/10a、5.687mm/10a以及-0.081mm/10a,这意味着春、冬季两个季节降水量均呈略微减少变化趋势,减少幅度均不明显;而夏季、秋季降水量均呈增加变化趋势,夏季增幅较大;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起伏非常大,年降水量最大值168.2mm出现在2017年,年降水量最小值44.8mm出现在1995年,年降水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8倍;降水量属于正距平有14年,占46.7%,负距平年份占53.3%;大柴旦年内降水呈显著的月际变化,表现为中间月份降水多,两端月份降水少的态势,5-9月份降水较为集中,该时间段平均降水量是83.7mm,占年降水量的84.95%,7月份降水量达到最大值,月平均降水量为27.5mm, 11月、1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为1.3mm;四季中,夏季降水量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 标签: 大柴旦地区 降水量 气候特征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当下,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水利工程施工这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各项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要求,除了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外,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并开展有效、科学的施工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完成建设的水利工程设施可以顺利投入到使用当中去,也才能对水资源进行调节,为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如此,水利工程在施工工作完成之后只有管理真正做到科学,其综合效益才能彻底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就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补充。

  • 标签: 高海拔 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消防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乡镇地区的消防安全尤其值得关注。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消防监管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下的不足之处,就如何加强基层乡镇地区消防监管力量建设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有效开展消防监管工作的对策,实现消防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基层乡镇 消防监管
  • 简介:摘要: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数字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大业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沂蒙文化为依托,研究沂蒙文化的数字化产业,为数字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案例支持。

  • 标签: 数字文化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沂蒙数字文化产业
  • 简介:摘要:岩溶地区在我国广泛分布,最为发育的地区位于西南、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南部、广东等地,岩溶对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影响较大,如果设计不够合理,就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岩溶地区岩溶发育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与此相关的特殊水文地质情况使得岩溶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问题多、困难大。因此,选择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的基础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展开分析和讨论,同时以实际项目经验来阐述岩溶地区的基础选型设计要点。

  • 标签: 岩溶地区 基础设计 选型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地区农村自来水处理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自来水处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促使,为提升地区自来水处理质量提供基本指引与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实施所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执行偏差问题。为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通过访谈调研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规整,总结出政策过程中的执行偏差以及具体表现,并结合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四个要素,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政策的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归纳产生的原因。

  • 标签: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执行偏差 过程模型
  • 简介:摘要:在空间开发逐步以存量为主的背景下,东莞市现状城镇建设呈现高密度、低效率、城乡混杂的特征,亟需通过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对空间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整理。为更好地对为数不多的增量空间以及现状低效的存量空间进行预控,本文结合东莞的情况,提出规划“留白”的类型,对留白用地进行分类管控,并结合用地用海规划图以及后续的管控机制,最终实现空间的治理。

  • 标签: 高密度,城乡混杂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留白”机制
  • 简介:摘要:分析广西岩溶地区公路建设中见到较多的地质灾害,及对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提升岩溶区公路施工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岩溶地区公路 地质灾害类型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在“旅游兴疆”战略背景下,喀什地区及周边州市旅游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在发展面临的问题中以景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景区管理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环境的破坏,旅游的不文明出游亦给环境带来破坏。

  • 标签: 喀什地区  景区环境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对于城市地下车库来说,不断强化地下车库工程施工质量,做好结构防水工作至关重要。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房屋发生渗漏问题,还能从整体上强化整个地下车库的使用性能,增加地下车库寿命以及实际使用年限。基于此,混凝土自防水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柔性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具有与地下车库物等寿命年限、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等优势。

  • 标签: 滨海地区 地下自防水 混凝土技术
  • 简介:摘要:在流水冲击的作用下可溶性岩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孔洞、沟壑等,导致岩土的整体承重能力下降,为了保障地基的稳定和工程质量安全,有必要采用勘察钻探技术对岩溶地区的工程土体结构进行勘察,本文主要针对岩溶地区勘察钻探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实践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岩溶地区 岩土工程 勘察钻探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铁路工程是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出行有着重大影响。当前铁路项目的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将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鉴于软土质量对施工的影响,施工人员应注意地基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铁路运营过程的安全性。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铁路施工人员经常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完成施工加工作业。本文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软土环境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希望有所借鉴。

  • 标签: 铁路施工 软土地区 钻孔桩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青海高原植树造林,不仅有利于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然而青海高原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所以造林成活率比较低,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探索造林技术优化措施,根据青海高原地理环境特点确定造林模式,不断提升青海高原造地成活率。本文以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了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地质特点和造林条件和整地技术、育苗技术、栽植技术和种苗质量管理技术等造林技术,以期为当地造林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环境特点 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属于重要部分,而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量高,整体的周期时间很长,地基基础可能会存在软弱土,地基施工的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也呈现出来,一旦出现地基工程施工的问题,将会导致上部分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埋下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因此应科学合理运用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确保整体及其结构施工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基于此,通过分析软土地区的工程特性,将对软土地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 标签: 软土地区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失,乡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进行全域全要素管控。

  • 标签:   乡村地区 要素管控
  • 简介:摘要:国土空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方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题研究为依托案例,对中方县国土空间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识别县域国土空间在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研究修复县域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本文可为湘西地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