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诗人赵少琳,其诗作甚多,每部诗集和每首诗,都有可点可赞之处.在说其作品之前,我首先想说的是,他是一位可歌可叹的孝子、一名可交可托的侠士、一只可爱可敬的诗蠹.1少琳有一位做法官的父亲,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却遗传给少琳坚贞而耿直的秉性;少琳的母亲赵玉兰女士,现在是太原市文联麾下桃园诗社的社长,在她的主持下,这个诗社诗花绽放,是省城诗坛一景.少琳的母亲,和少琳的继父徐忠诚先生,以两支生花妙笔,写诗作文,在省城文坛并蒂开花,这一对再婚的老年伉俪,曾被《太原日报》整版介绍,成为文化养老的典范.赵玉兰女士的这种幸福晚景,是经历了丧夫的人生大不幸之后,在儿女们的支持下获得的.

  • 标签: 侠士诗 孝子侠士 蠹诗人
  • 简介:王愚悄没声息地走了。王愚以悄没声息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在我的直觉感受里颇为意外。然而,这确凿是王愚自己选择的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大约在他谢世前两三个月的时候,便留下"不设灵堂、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保留骨灰、不接受花圈……"的手书遗嘱。他不想惊动任何人,他要安静地悄没声息地告别这个世界。

  • 标签: 新时期 短篇小说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率性 评论文章
  • 简介:多年之前,就在和湖州朋友的交往中听说了许章伟,后来不知哪个场合认识了,就愈加密切交往起来,直至成为好朋友.他给人印象是特立孤行,不善言谈;但事实上交往久了你就发掘他是富有内涵和精神修养的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其实他本质上是外冷内热的人.

  • 标签: 印象 绘画 记忆 精神修养 外冷内热 交往
  • 简介:摘要本文将印象派笔触与肌理的表现,作为印象派绘画视觉特征的审美要素,从笔法的视角分析印象派画家对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印象派画家作画时,依据对自然风景的感受,有意识地保留写生过程中的一笔一划,保留画面笔触与肌理的过程与动态,强调在组织笔触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形式美,独特的笔触与肌理效果,成为印象派绘画普遍的语言形式。

  • 标签: 印象派 绘画 笔触 肌理
  • 简介:  "谁在受难?/我不知道,但他们是我的人./跟我走吧".很遗憾在将近三十岁的时候才读到聂鲁达这首《山河》.美好的事物,总让我们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它同时也让我更加相信,真正的诗,在抵达心灵方面,有着大致相同的路径.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在德令哈那片瓦蓝瓦蓝的天空下,女孩子李南一定也聆听过这神秘的耳语.那深切的有如母亲般的召唤,注定了一个诗人苦难的航程.多年以后,李南在她的漂泊之旅中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我独自走在东方的大道上/怀乡、疼痛,被沉朴的光芒覆盖/我是一个贫苦的诗人/心怀诗句和梦想/越过海水,那一些动荡的沧桑/在久远的福光中赞颂我的兄弟们"(《海》).……

  • 标签: 南诗印象 抵达李 晚钟抵达
  • 简介:  2003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万燕蹲士来杭州赠我一本.这是她与止庵的合著,闲聊中我无意间知道止庵就是方晴.在一阵惊讶与惊喜中,我想起十年前在北京我捧着鲜花去红星胡同探望身患肝癌的沙鸥老师时,沙鸥老师支撑着病体告诉我,他的小儿子方晴也写诗.由此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 标签: 之中止 书本之中 庵印象
  • 简介:在东北三省话剧小品汇演大会上,一出《山路幽幽》竟会拨动东北三省话剧名家感情的波澜,颇受赞誉,荣获大奖。作者用一种喜剧的、幽默的形式,再现了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社会风气,令人思索、品味不尽,展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深邃的洞察力。这位作者是谁呢?她就是吉林省四平市年近四十岁的女作家栾淑芳。人们说“文如其人”,这话不错。栾淑芳

  • 标签: 东北三省 话剧小品 令人 人生走向 此其 吉林省四平市
  • 简介:逝去的时光,无论留下怎样的斑驳痕迹,终将成为一种回忆。往事如烟,或盘旋于脑海,或萦绕于梦中,感觉近在咫尺,伸手却又遥不可及。那些散发着淡淡馨香,光鲜而惨淡、模糊又清晰的故事,时不时会拨动心灵深处那根弦。难得浮生半日闲。回到城南久别的老院,打开窗户,阳光即刻洒满屋子,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信手拿起一本尘封的书,阵风吹过,悄然掀起泛黄的页面,那些夹在书中的蝴蝶、牵牛花、树叶以及一些方方正正的小

  • 标签: 印象记 城南旧事 忻县 心灵深处 《红色娘子军》 一本
  • 简介:若不是办杂志,作为一个纯粹的作家,只怕到现在也不会认识鲁敏。2007年1月,我去参加复旦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圣天门口》研讨会,因为说起活动结束后要去南京组稿,一向出言谨慎的施战军,在别人将这方面的话都说完了,正要转移话题之际,才突然冒出一句:南京有个叫鲁敏的,小说写得极好,只、是现在还不为人所知。这话只是大意,原话中使用的字词更加强调,更为简明。

  • 标签: 印象 写作 信仰 复旦大学 中文系 南京
  • 简介:<正>至2007年为止,新《报告文学》杂志已出版七年。应当说,这份杂志的前世今生令人感慨,它的浮沉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艰辛前行之路的典型象征。它在新世纪元年的复活和一路行进,是否在暗示着中国报告文学新的复兴?也许这是一个过于乐观的判断,因为,当下报告文学的状态并不那么令人振奋。当然,也有一种意见认为,报告文学总体状况良好,好的作品不断

  • 标签: 令人 先锋性 短篇报告 胡曼 小说领域 杨黎光
  • 简介:2000年无疑是康城写作生命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诗作接连登上等全国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康城诗作所呈现的思辨能力和"即使绳索烧成尘土,也能留下形状"的语言功底,使他迅速被诗坛看好,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新近崛起的诗歌"70后"群体.他的诗作入选等集子,成为福建诗界又一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 标签: 呼吸康城 康城印象 文字空气
  • 简介:近期几见广州新太集团《新太之光》编辑部寄来的对开四版大报,阅后方知新太集团原是由《广州新技术研究设计院》发展起来的民营大型高科技企业,迄今已拥有20几个国内外分公司和数百名平均年龄不足26岁的高科技人才队伍,近年新太研制的高新技术产品及项目多达90余项,产值高达数亿元。在一张报纸头版报楣的右上角昂扬地标示着新太集团的“三字经”——德为先诚为尚和为贵。顺着右楣向下瞧,便觉新太人出语格调卓尔不群——“新太人将掀起中国公用电话的第二次革命”、“新太要成为民族高科技林中永远不落的太阳!”“新太这轮旭日永远高悬在世界的东方!她将汇聚太阳之光,为国家为民族创造跨世纪的辉煌!”

  • 标签: 总裁翟才忠 新太集团 翟才忠印象
  • 简介:<正>那个矮小孱弱的商州客,就是我的乡党——一个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盛夏。1979年盛夏的一天。酷暑、炎阳,如蒸如燎。西北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平房教室里,中文系近二百名师生沐着淋漓的热汗,倾听着又一次报告。

  • 标签: 贾平凹 作品 中文系 作家 泉水 风俗小说
  • 简介:雪与火的印象──读潘虹莉诗作韩子勇乌鲁木齐正有一个暖冬。马路上黑糊糊、黏糊糊。雾与烟紧锁边城。混浊的天空有一搭、没一搭地飘下湿渡流的碎雪,沾身即化、很是烦人,流感袭来、挥之不去,于是常有人打“电话到电台:“该冷不冷,容易得病。”于是、气象台资深工程师...

  • 标签: 世纪末中国文学 流水意象 叙述程式 浅尝即止 内分泌失调 乌鲁木齐
  • 简介:字如其人,看薛小舟的书法作品,我便习惯性地将其与书写者本人联系在一起。小舟是八零后的一代,质朴聪颖,虚心好学,我看好这样实在的年轻人。人正则字正,这是小舟学书的根性,他在传统上已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孜孜以求,我想说以小舟对书法艺术的敬心与虔诚,他不会放慢自己前行的脚步。学习有三个途径:向经典学习,向前辈和身边道友学习,加上自己勤思多悟,这三点小舟做到了。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小舟通晓这些道理,小舟是智慧的小舟。

  • 标签: 书法作品 印象 书法艺术 习惯性 年轻人 学习
  • 简介:对于文坛而言,刚刚过去的2013年无疑是个“大年”.一些重要作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比如韩少功的《日夜书》、余华的《第七天》、苏童的《黄雀记》、阎连科的《炸裂志》等等.质量姑且不论,数量已足先声夺人.与之相比,中篇小说创作领域显得似乎波澜不惊,但真正深入到文学现场,却又发现其实不然.有不少作品,就像是生长于地下的根茎类作物,在不露声色之中,奉献出沉实可喜的结果.也正是藉着这些有价值的作品,我们得以勘测本年度的文学地形图,已经达到的幅员和海拔,也可以说——它所能达到的疆界和极限.

  • 标签: 中篇小说 印象 小说创作 韩少功 阎连科 根茎类
  • 简介:《收获》上刊登的小说,大多不错,一向的评价也很高,勿庸多谈。这里想说的是它的其他栏目和作品。如今年就有两个相对固定的专栏,一是“历史的喘息”,一是“西部地理”。前者的内容主要是苏俄特别是斯大林时代的文学状况,后者则是中国西部的历史人文(文

  • 标签: 《收获》 文学期刊 “历史的喘息” “西部地理” 栏目设置
  • 简介:自从晚清“文学立科”以来,在过去百余年间的中国,大概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像当下这样“繁荣”——不仅每年都有数量十分巨大的批评文章与著作问世,而且一支规模已经相当可观的“职业批评家”队伍还在不断地急速扩容。曾有论者指出,当代文学的危机不在创作,不在传播,而在阅读。

  • 标签: 批评家 读书人 印象 刘涛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 简介:中国男性作家里面,我认为眼睛最招人喜欢看的是胡学文。一张脸上最生动的地方是眼睛。很多男性作家的眼睛常常看人时斜睨着自负,时不时地嘬一根烟,满腹华章急于外溢的样子,其实都不如胡学文那双眼睛来得踏实。我们2004年认识,海南,《小说月报》笔会,他话

  • 标签: 人间胡学文 胡学文印象
  • 简介:许多人知道蒋殊此前在太钢工作,却未必了解她的文学历程。她的起步算是比较晚,即便是在太钢文学圈儿,比她早或与她同时期写作的人,也很多。但是,像她这样坚持一步一个台阶走到今天,却鲜有其人。

  • 标签: 作品印象 情感深处 情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