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镇江古城连冈三面,一水横陈,素享盛名。但有关镇江古城的历史记载多有舛漏,考古学材料也比较缺乏,故其面目不清。尤其是六朝时期的情况,因处草创阶段且历时久远,显得更加模糊,虽有东吴“铁瓮城”,东晋“晋陵罗城”等说法,真实情况如何,尚需考证.笔者不揣浅陋,草成下文,敬请方家识者指正。一、三国时期的京城镇江历史上最早的城池,一般认为是公开208年孙权所筑的铁瓮城,所依据的材料通常

  • 标签: 镇江 京口 京城 古城 瓮城 六朝时期
  • 简介:<正>1937—1945年发生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党派、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由于政党是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集中体现者,因此中国各党派基本上分别代表了全国工农商学兵、各族、各阶层人民和海外侨胞的立场和利益。又由于国共两党不仅党员人数多,而且各自拥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分别在自己控制的地域上实行有效的或比较有效的治理,因此国共两党的合作成为各党派合作抗日、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所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党派合作抗日,实际上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合作抗日。

  • 标签: 国民党 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 国民参政会 合作抗日 国共两党
  • 简介:<正>我国的校雠事业肇端于先秦,初兴于西汉,但那时还没有专职的校雠机构与专职的校雠人员.刘向、刘歆校书,皆系皇帝临时委派.直至东汉章帝设立兰台令史,始有专司校雠之职.恒帝延熹二年创建秘书监,才开始建立专门的校雠机构.唐时,校雠事业曾非常兴盛,秘书监弘文馆、崇文馆、司经局、集贤院等皆为校雠的专职机构,设有校书、正字等“典校四库书籍”的专职.宋代的校雠事业更为发达,但校雠机构与校雠专职人员不象唐时那样分散,而是集中在一处.本文仅就北宋时期的校雠机构及其制度作一初步的探讨.

  • 标签: 馆阁 校雠 秘书省 史馆 校书 校徽
  • 简介:60年代初,山西农业和全国一样。也遭受了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大跃进”中的失误有关,二是山西农业生产力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故从1961年起,山西省委从两个方面对全省农业进行了调整,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农业六十条》,调整生产关系,二是实行农业技术改革,发展生产力。农业技术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四化”,即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化学化。山西在发展“四化”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与不足?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山西 农业 技术改革 中国 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
  • 简介:人口是衡量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蠡测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国时期,吴县人口基数较高,与原苏州府内常熟、昆山、吴江三县相比,仍处于优势地位,但与周边相同规模的县相比,人口增速明显落后于武进、无锡,人口发展呈现出相对稳定、增长缓慢的特征。同时,吴县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占吴县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出现向城区集中的趋势。吴县人口增长缓慢的特征与江南地区城市体系的变动密切相关。

  • 标签: 吴县 人口 城市发展
  • 简介:浅铺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水利设置与河工组织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疏通运河淤浅,保持运道畅通。历经明清社会之发展,浅铺、浅夫经历了从“铺”到“堡”、由“征发”到“雇募”的过程,这既是漕运制度的革变之需,也是区域社会的应时之变。对区域社会而言,浅铺同时具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解决运河淤浅的空间设置,其存在与区域聚落的成长密切相关;另一种是由浅夫组成的“群体”组织,其来源与管理是区域社群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

  • 标签: 明清 京杭运河 浅铺
  • 简介:民国时期(1911—1949中非关系最基本的特征是中非人民在反帝反殖斗争中的互相支持、互相声援,并为1949年以后中非友好合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8年的中埃建交和互派公使,以及中国在阿尔及利亚、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建立领事馆,虽说中非外交关系的地域范围有了一定扩展,但仍分布有限,且属与殖民当局的官方接触(埃及除外。中非贸易30年代达到高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急剧下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跌至谷底。一个积弱不振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和受殖民主义统治的非洲是不可能建立真正友好合作关系的。

  • 标签: 中非关系 中非贸易 殖民当局 侵华战争 战争爆发 爱资哈尔大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先秦 楚文化 车制
  • 简介: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与中共的关系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及东北特殊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的.国际上,东北地区不断受到苏俄的经济渗透,作为东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张学良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继承其父的反苏传统,从反苏进而到反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国内,中共的活动波及东北,消除中共在东北的影响成为张学良念念不忘之事.

  • 标签: 张学良 东北 中国共产党 政治环境 俄国 蒋介石
  • 简介:引言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低碳环保设计成为当今最影响世界设计的倾向之一,天然的棉纺织品再次回归到世界时尚界的视野。但当今国内土布研究和开发,山东的鲁锦最早受到关注。而江苏的南通色织土布直到近一两年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笔者在江南土布及土布历史资料保存尚好的江苏南通、南京、苏州、无锡及上海松江等地区进行了历时2年多的调查研究,整理成文。把握其规律,为当今把握江南土布的纹样特点提供借鉴。

  • 标签: 江南 民国时期 纹样 环保设计 研究和开发 全球环境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声乐创作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歌曲艺术特点鲜明、西部民族风格浓郁,反映了甘肃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变化,开创了文艺创作的新局面。

  • 标签: 新时期 甘肃 声乐创作
  • 简介:本文以士族的家学特徵为切入点,具体考察了科举制度下文学、经学、史学和技艺作为家学的传承情况,借助社会分层和流动理论重新审视了士庶融合的历史过程。试图说明,科举制度下仕途走得最顺的不是文学“才子”,而是有经学家传的士族子弟;士族阶层在唐宋时期不完全是衰落,而是分化,一一有的衰落了,更多的人则凭藉世代相传的家学优势和优秀的遗传素质、通过科举制度继续走着仕途,并且与庶族阶层中的精英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士大夫阶层。

  • 标签: 家学 士族 科举 唐宋
  • 简介: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止隋唐五代间,佛教类书产生并发展起来,佛教类书是类书编纂形式在佛教典籍中应用与发展,其功用主要是利僧众行文翻检的资料汇编。《经律异相》《金藏论》《法苑珠林》《释氏六帖》等就是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出现构建了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发展史。佛教类书与世俗类书最大的不同是佛教类书有为宣讲佛法做资料准备的作用,其或者就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底本而被直接应用到佛法的弘传中。

  • 标签: 佛教 类书 编纂
  • 简介:1934年我15岁时,经人介绍到程汝怀家中做杂事。当时,他家住在汉口府南一路德义里1号,他本人担任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黄安县长,驻在黄安。我先在他家做杂事,后跟随他当卫士直至解放前离开,对他有所了解。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湖北 解放前 程汝怀 汉口 人物传记
  • 简介:民国时期新疆、云南、东北(吉黑)、四川、贵州、台湾等省曾发行过"限省贴用"邮票."限省贴用"邮票只能在所限省境内及该省发往他省的邮件上贴用,他省寄往该省的邮件上则只能贴用无加盖"限省贴用"字样的普通邮票或他省"限省贴用"邮票,如果使用限该省贴用邮票,此邮件则被视为欠资邮件.

  • 标签: 民国时期 限省贴用邮票 中国 使用范围
  • 简介:长期以来,民国时期审计教育研究一直是近代审计史研究的难点与空白。由于审计对社会经济活动及管理具有监督职能,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且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从学科体系看,又属于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审计教育的起步与发展,同整个社会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笔者通过对国民政府时期会……

  • 标签: 中央计政学院 课程设置 社会教育 国民政府时期 审计教育
  • 简介:苕溪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源,也是太湖与钱塘江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作为江南的一个次区域,具有地理文化学上的范本意义,但在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中,以河川流域作为次区域研究目前比较少见。正基于此,本文从人口集聚、水利兴修、次中心点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对秦汉时期苕溪流域开发的研究,揭示次流域经济圈在早期开发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 标签: 秦汉时期 浙江 苕溪流域 农业经济 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