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作为BSRF改进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高压科学研究专用的4W2光束线和实验站屏蔽棚屋(HUTCH)已完成设计和建造,于2002年冬季投入使用。高压站也由3WlA光束线移至4W2,对实验设备进行了重新组装和调整,并对用户提供了部分机时。在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的支持下,同步辐射高温高压实验平台的建设正在进行,已完成了部分设备的研制与安装。新的光束线和实验站将在光源质量和设备性能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为获得高质量的高压实验数据提供保障。

  • 标签: BSRF 实验站 光束线 高压站 数据
  • 简介:秦山第二核电厂堆芯功率分布测量试验使用堆芯仪表系统(RIC系统)的4个移动微型裂变电离室入堆进行测量。由于制造公差以及探测器辐照历史不同等原因,4个微型裂变电离室的探测效率各不相同。为计算探测器之间探测效率的校刻因子,一般使用参考通道校刻法和交叉通道互校法。本文给出了几种校刻因子计算方法,并将所计算的校刻因子结果与法国CARIN程序校刻因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

  • 标签: 功率分布试验 探测器 校刻因子 算法
  • 简介:本文从审评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给出了核电厂应急给水系统多样性设计的相关规定,介绍了各种不同应急给水系统的设计,以及不同配置在多样性问题上的考虑,最后从全厂断电及共模故障的基础上论证了应急给水系统多样性设计的必要性。

  • 标签: 应急给水系统 多样性 共模故障 全厂断电
  • 简介:福岛核事故3年后,国内外大量经验反馈指出,为了确保核电厂的安全运行,并在事故后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释放,降低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目前的应急准备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国内外针对福岛后的应急准备改进要求,其次对我国3个典型核电厂对《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最后初步归纳了《应急准备改进的技术要求》关键点。本调研报告将为技术要求的最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为国家核安全局及各核电业主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福岛 核电厂 应急准备 改进
  • 简介:对于x从0.0到0.4之间变化的Pt1-xSrxMnO3多晶体所进行的价带光电子能谱实验显示,在Fermi边和Fermi边以下-12eV范围内出现的能带态密度随掺杂量x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对这些现象以Pr1-xSrxMnO3体系在基态下发生电荷转移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随掺杂量x的非线性电荷转移机制和存在由电荷转移导致的二级相变的可能性。

  • 标签: Pr1-xSrxMnO3 价带 光电子能谱 稀土锰酸盐 能带态密度 非线性电荷转移机制
  • 简介:采用类凝胶法和超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得了一组具有不同Co/Mo比的超细非负载型Mo-Co-K催化剂,考察了其合成低碳醇性能,并运用EXAFS技术对还原态催化剂的局域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态催化剂中Co以CoMoO4的形式存在,Co的配位数低于标样CoMoO4的配位数,且随着Co/Mo比的减小而减小,由于催化剂中Mo与Co与Co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Co-O键长被不同程度地拉长,研究表明,催化剂中具有低配位Co且较弱的Mo,Co之间相互作用的类CoMoO4结构物相可以促进低碳醇的生成。

  • 标签: 合成 低碳醇 超细Mo-Co-K催化剂 局域结构 EXAFS
  • 简介:通过原位下的高压同步辐射X光衍射技术,对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a0.4Bi0.1Ca0.5MnO3中存在的Jahn-Teller畸变,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压力的作用下,样品中的畸变有所减小,超于理想的立方结构,并且在1.4GPa左右存在一个过渡相。

  • 标签: La0.4Bi0.1Ca0.5MnO3 晶格畸变 JAHN-TELLER畸变 同步辐射 高压 X射线衍射
  • 简介:本文利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了爆破阀传热模型,采用稳态及瞬态求解器对AP1000型核电厂正常工况和严重事故工况下的爆破阀传热过程进行了计算与研究。计算过程中实时监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为验证爆破阀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的可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正常工况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约为75℃;严重事故工况下,阀体表面与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别采用10、50及100W·m^-2·K^-1三种条件进行计算,药筒壁面最高温度分别达到95.7℃、124.8℃及154.8℃。计算结果表明,严重事故期间,药筒壁面最高温度不超过160℃,不会对爆破阀所用火药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爆破阀 严重事故 传热 可用性
  • 简介:高活度废放射源整备装置要求清晰可见和屏蔽性能良好的观察系统。通过对ZnBr2水溶液的可视性能、对电离辐照的屏蔽效果和耐辐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将ZnBr2溶液用在高活度废放射源整备装置观察系统中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ZnBr2 屏蔽 观察窗 热室
  • 简介: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谱详细研究了Cu(111)面上超薄Pb膜随厚度与退火的反应。发现室温下Cu(111)面上亚单层Pb以二维密积岛的形式生长。退火至200℃形成Pb-Cu表面合金。这种表面合金只发生在Cu(111)面的最外的一个原子层。作为在单晶Cu(111)表面诱使薄膜层状生长的活化剂,Pb的表面合金化可能会对它的活化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光电子谱 表面合金化 表面亚单层铅膜 铅铜合金 层状生长
  • 简介:1现状调查海水循环水泵电机是核电站重要的电气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核电站在机组启动、加载、额定功率以及故障等各阶段能够驱动海水循环系统的泵组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证海水循环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 标签: 偏高原因 分析对策 原因分析
  • 简介:共沉淀-浸渍法制备Pt/Co-Ba-Al-O样品。采用XRD,XAFS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载体经过800℃焙烧后,Co物种主要以四面体配位的铝酸钴相存在。铂物种则以小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添加钴物种对Ba物种存在形态的影响不大;但改善了氧化铝相的分散度:抑制了金属铂原子簇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使Pt在催化剂表面分散更均匀。

  • 标签: 稀燃NOx阱 Pt/Co-Ba-Al-O XAFS 微观结构 共沉淀-浸渍法 分散度
  • 简介:介绍了维修规则中的性能指标概念和作用,重点介绍了维修规则中可靠性和可用性指标设定的几种方法。以三门核电厂用水系统为例,采用不同方法计算了各个序列对应的可靠性指标,并进行了计算方法的比较和验证,计算结果与概率安全分析的假设相一致,并证明这些方法均可用于维修规则中性能指标设定的具体实践。

  • 标签: 维修规则 性能指标 可靠性 可用性
  • 简介:采用程序升温氮化的方法制备了钼氮化物催化剂,并用EXAFS方法研究了氮化前后Mo原子的局域配位情况。负载MoO3样品的径向结构函数中有三个峰其中前两个峰对应着最近的Mo-O配位壳层,但是第一个峰与第二个峰的比例比晶体MoO3中的比例大很多,表明分子筛负载的MoO3具有更紧密的结构。氮化以后,Mo2N样品的径向结构函数中有三个峰,对应于一个Mo-N和两个Mo-Mo配位壳层,与面心立方模型符合的很好。根据X射线衍射和EXAFS谱的计算表明,Mo2N中的N原子使Mo-Mo键拉长并削弱。分子筛负载的Mo2N样品具有与非负载Mo2N样品相似的径向结构函数,只是对应于Mo-N壳层的峰较弱,表明负载的MoO3更难氮化。

  • 标签: Mo2N 分子筛负载 钼氮化物催化剂 EXAFS 结构 程序升温氮化
  • 简介:通过合成镧叶绿素a(La-Chla),研究稀土在叶绿素中的赋存状态。La-Chla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证实,镧离子已配位到叶绿素a的卟啉环上。其磁圆二色谱(MCD)在Soret带具有双层夹心卟啉结构的特征结构。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采用双层夹心结构模型拟合,确定La周围的近邻结构,取得满意结果。表明合成镧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La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与上下卟啉环上共八个N原子配位,La-N平均键长0.261nm。

  • 标签: 稀土 配位结构 双层夹心分子结构 镧叶绿素a EXAFS M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