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妇实施全程助产护理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该护理方式的镇痛效果。方法 筛选80例于本院分娩的产妇,纳入年限2020年2月-2022年2月。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40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0例,全程助产护理)。通过两组产妇妊娠结局、镇痛效果(疼痛评分)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研究组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P

  • 标签: 全程助产护理 妊娠结局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球加物理镇痛仪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时间段内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护理与分娩球干球,观察组初产妇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接受分娩球联合物理镇痛仪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后母婴结局、产程时间、产程VAS评分。结果:(1)观察组干预后,同对照组比较,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新生儿致死率较低,组间差异确切,(P<0.05)。(2)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3)观察组干预后,初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分娩球加物理镇痛仪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母婴结局,减少初产妇产程痛苦。

  • 标签: 初产妇 助产护理 分娩球 物理镇痛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分娩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待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据分娩及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接受会阴侧切术联合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60例接受无保护分娩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第一、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缝合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等。结果: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缝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产程时间(第一、二)、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分娩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有助于降低产妇疼痛、减少缝合时间,产妇满意度好,不影响新生儿窒息率,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

  • 标签: 无保护,分娩 ,硬膜外分娩镇痛。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骨科病房指导患者不同踝运动频率强度的护理实践。方法:从本院下肢骨折患者中抽选68例分成两组。常规组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秒20组/次,实验组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8 秒25组×3tid,对比两组情况。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8 秒25组×3tid优势明显,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防止患者受到风险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骨科病房整体医疗质量与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频率强度 护理实践 骨科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方法:2021年02月~2022年06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进行问诊的120例患者质子抑制剂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所致药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皮肤系统共计52例,占比43.33%,呼吸系统次之,共计30例,占比为25.00%,神经系统共计28例,占比23.33%,其它共计10例,占比8.00%,临床表现为肌肉酸胀、关节疼痛、口腔溃疡、视力降低;从质子抑制剂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来看,发生不良反应品种中,奥美拉唑最多,为54例,占比45%,雷贝拉唑38例,占比31.67%,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占比较低,分别为8.33%、15.00%。结论:在质子抑制剂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用药风险,应在临床用药中做到合理用药,但若在使用中尽早检查并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规避不良反应,提高其临床用药价值,降低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合理用药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运动对预防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锻炼来进行预防,观察组医护人员每天鼓励并且指导病人做踝运动以此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进行踝运动之后,观察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要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并且指导骨科的病人进行踝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住院的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骨科 预防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胰岛素使用量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和皮下硬块发生的数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1%(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使用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常规的皮下注射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糖尿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使用营养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患者时的护理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截取我院收治78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均分为人数相等(各39例)的参照组和试验组,于住院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分别予以2组常规护理和个性化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较,试验组干预后APACHE II评分显著降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

  • 标签: 个性化综合护理 营养泵 肠内营养治疗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运动对预防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锻炼来进行预防,观察组医护人员每天鼓励并且指导病人做踝运动以此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进行踝运动之后,观察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要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并且指导骨科的病人进行踝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住院的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骨科 预防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治疗中使用胰岛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20年2月-2022年2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糖尿病患者,共计100例,分组采用随机数表法,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治疗模式,组间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结论:临床将胰岛素治疗方式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血糖,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名接受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C组鞘内注射1 mL生理盐水,D组鞘内注射5 µg 右美托咪定,S组鞘内注射5 µg舒芬太尼。所有产妇随后硬膜外连接 0.1% 罗哌卡因和 0.2 µg/mL 舒芬太尼的镇痛镇痛使用标准设置的患者自控模式。记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起效时间、鞘内注射持续时间、局麻药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D、S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C组。D组、S组与C组相比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鞘内注射持续时间延长,局麻药用量减少。D组低于S组。结论 鞘内注射 5 µg右美托咪定可提高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鞘内注射;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在急诊老年非创伤急腹症(non-traumatic acute abdomen, NTAA)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急诊科老年NTAA患者,通过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3 mg/kg或吗啡注射液0.1 mg/kg进行镇痛,静脉注射时间15 min,记录注射开始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90 min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以及两组间急诊期间补救镇痛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后诊断正确率。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VAS评分和生命体征的差别,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研究筛选老年NTAA患者13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K组)和吗啡组(M组),其中SK组68例,M组69例。排除脱落剔除患者后,最终纳入SK组39例,M组45例。SK组在给药后15 min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M组[(3.1±1.8)分vs. (4.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间及组内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K组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M组(61.54% vs. 31.11%,P=0.005)。结论相对于吗啡,尚不能认为静脉给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更有效减轻老年NTAA疼痛。艾司氯胺酮在提供较满意镇痛的同时,苏醒时间短,可控性高,是值得推荐的急诊老年NTAA镇痛替代方案之一。

  • 标签: 艾司氯胺酮 老年 急诊 非创伤性急腹症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labor epidural analgesia, LEA)对意愿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705例意愿阴道分娩的产妇,宫口开至2~3 cm时由产妇自主选择是否接受LEA。对试产中出现紧急剖宫产指征的产妇,由产科医师做出转剖决策。根据试产期间接受LEA情况和最终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4组:分娩镇痛阴道分娩组(V/LEA组,302例)、自然阴道分娩组(V/NLEA组,143例)、分娩镇痛试产转剖组(T/LEA组,85例)、自然试产转剖组(T/NLEA组,47例)。收集产妇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孕前病史、孕期状况、产前数据(包含心理学量表)和产妇配偶数据,记录分娩过程中最高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出血量、家人陪产及新生儿情况,产后第1天记录母婴同室及母婴亲密接触情况、NR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产后第3个月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估PPD发生情况。分别探讨LEA对阴道分娩成功和转剖产妇PPD发生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对PP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绘制森林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价模型拟合效果。结果4组产妇年龄、初产妇占比、产时出血量、最高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LEA组和V/NLEA组产妇产程时长、会阴切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EA组和T/NLEA组产妇转剖前宫口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产妇PPD总发生率为28.4%。在二次分析和调整组间混杂因素后,未发现接受LEA与PPD发生率降低相关[校正后优势比(odds ratio, OR)0.774,95%CI 0.469~1.276,P=0.3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愿阴道分娩产妇PPD的危险因素有:孕期慢性疼痛、产前EPDS得分较高、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the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得分较高、社会支持评定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得分较低、无家人陪产、产后第1天NRS评分较高。将上述因素拟合成逻辑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AUC=0.881,95%CI 0.851~0.911。结论接受LEA并不能降低意愿经阴道分娩产妇PPD的发生风险。孕期慢性疼痛,较高的EPDS、SAS得分,较低的SSRS得分,产时无家人陪产,产后第1天NRS评分较高等是P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分娩镇痛 连续硬膜外麻醉 产后抑郁症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不同时机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足月分娩的产妇展开研究,择样本量100例,随机分组,甲、乙组分别从分娩潜伏期、活跃期进行硬膜外镇痛,每组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分别结果:甲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较短、产后心理状态评分较低、舒适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潜伏期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不同时机 硬膜外 分娩镇痛 产程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分娩产妇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0.1%罗哌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给予观察组0.1%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用药20min、用药40min、宫口全开、分娩时)疼痛评分、镇痛起效时间、产后出血量、镇痛维持时间、静滴宫缩使用率、MAP、HR、RR水平(T2、T3、T4时间段)、产程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Apgar评分对比(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 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 产程时间 生命体征指标 胎儿Apga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同时复合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患者安静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使用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加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镇痛使用次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超声 椎旁阻滞 开胸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近期疗效为97.50%,远期疗效为92.50%。对照组的近期疗效为77.50%,远期疗效为70.00%,且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