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组织氧饱和度作为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后模型,并开发可视化列线图。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06月1日至2020年08月31日期间所有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创伤患者,采取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测量患者骶尾部受压部位皮肤温度与血氧饱和度,作为微循环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微循环评价指标的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并与单纯Braden量表构建的预测模型比较。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判断预测模型区分度。C指数对最佳模型进行内部验证、H-L拟合优度检验、整体鉴别指数观察预测模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33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占21.71%。Braden量表联合局部皮肤温度与局部组织氧饱和度后曲线下面积为0.866,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47。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8.37,P=0.051,即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模型整体鉴别指数=0.144,P=0.023。结论Braden量表联合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较单纯Braden量表预测效力提高14.4%,据此构建列线图,能够为临床提供快捷、方便可靠的预测工具。

  • 标签: 创伤 压力性损伤 预测 Braden量表 微循环 ICU 风险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血管包绕肿瘤细胞簇(VETC)阳性的危险因素及VETC风险评分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49例(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97例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6例,女33例;年龄为(58±12)岁;VETC阳性74例,VETC阴性75例。观察指标:(1)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2)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3)影响肝细胞癌患者VETC阳性的多因素分析。(4)VETC风险评分模型构建和效能评估。(5)模型预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连续校正χ²检验。将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向后逐步回归法。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构建VETC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及其95%可信区间(CI)。约登指数最大值为预测VETC阳性最佳截断值。VETC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一致性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白蛋白<36 g/L的VETC阳性患者为57例,VETC阴性患者为6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3,P<0.05)。(2)VETC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VETC阳性患者影像学检查特征中非周边廓清,马赛克结构,病灶内出血,晕环状强化,不光滑的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瘤内动脉,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强化类型(均匀低强化、均匀高强化、不均匀强化伴裂隙、不均匀强化伴不规则环状结构),肿瘤坏死或缺血及肿瘤长径>5 cm分别为73,35,33,15,39,28,42,27,(4、5、27、38),45,46例,VETC阴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4,16,13,3,19,15,9,13,(9、35、5、26),10,10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8.92,11.15,12.97,9.28,11.74,5.77,33.14,6.96,41.79,36.05,37.86,P<0.05)。(3)影响患者VETC阳性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强化类型为不均匀强化伴裂隙、强化类型为不均匀强化伴不规则环状结构、肿瘤坏死或缺血、肿瘤长径>5 cm是影响患者VETC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4.18、7.62、4.23、4.08,95%CI为1.60~11.60、2.00~31.70、1.71~10.90、1.60~10.80,P<0.05)。(4)VETC风险评分模型构建和效能评估。构建VETC风险评分模型:VETC风险评分=(不均匀强化伴裂隙,有:1.0,无:0)+(不均匀强化伴不规则环状结构,有:1.5,无:0)+(肿瘤坏死或缺血,有:1.0,无:0)+(肿瘤长径>5 cm,有:1.0,无:0)。VETC风险评分模型AUC为0.86(95%CI为0.80~0.92),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9.7%(95%CI为69.2%~87.3%)、80.0%(95%CI为69.6%~87.5%)和79.9%(95%CI为72.7%~85.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的VETC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5)模型预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情况。1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9(26~35)个月,肿瘤复发时间为29(24~33)个月,2年肿瘤累积复发率为43.0%。模型预测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2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7.8%和3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0,P<0.05)。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的VETC阳性和阴性患者2 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7.4%和3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20,P<0.05)。结论影像学特征的强化类型中不均匀强化伴裂隙或不规则环状结构、肿瘤坏死或缺血、肿瘤长径>5 cm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VETC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VETC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良好的术前诊断效能。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包绕肿瘤细胞簇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G)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77例行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训练集,并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62例行胸腺瘤切除术患者设为验证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经胸部X线、CT检查和相关检测确认477例行胸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MG发生率为14.05%(67/477)。发生MG和未发生MG的两组患者在合并免疫疾病、术前病程、手术路径、肿瘤是否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放化疗等资料上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为开胸、肿瘤未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为A+AB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未放化疗是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37(95%CI:0.807~0.867)和0.817(95%CI:0.784~0.850),两集的校正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反映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94~0.874)和0.825(95%CI:0.789~0.861)。结论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为开胸、肿瘤未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为A+AB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未进行放化疗是行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胸腺瘤切除术后MG发生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标签: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 6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出院诊断、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入院时心电图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介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并记录是否发生院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VF)〕和死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T/VF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2 649例AMI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134例患者(5.06%)在住院期间发生VT/VF。VT/VF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非VT/VF组(38.1%比1.7%,P<0.01)。与非VT/VF组比较,VT/VF组患者基线收缩压(SBP)更低〔mmHg(1 mmHg=0.133 kPa):125.9±28.2比132.0±24.2〕,随机血糖水平更高(mmol/L:8.6±4.8比7.4±3.8),心功能更差〔心功能Killip分级≥3级:36.6%比10.7%,左室射血分数(LVEF)<0.50:56.7%比33.6%,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2.7%比1.2%〕,低钾比例更高(46.3%比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Killip分级≥3级〔优势比(OR)=3.540,95%可信区间(95%CI)为2.336~5.363〕、随机血糖>11.1 mmol/L(OR=1.841,95%CI为1.171~2.893)、LVEF<0.50(OR=0.546,95%CI为0.374~0.797)、频发室性期前收缩(OR=12.361,95%CI为6.077~25.144)、血钾<3.5 mmol/L(OR=4.268,95%CI为2.910~6.259)、SBP<90 mmHg(OR=0.299,95%CI为0.150~0.597)以及肌酐(Cr)>100 μmol/L(OR=2.498,95%CI为1.170~5.334)为AMI患者发生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各项预测因子构建VT/VF风险临床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VT/VF的AUC为0.779(95%CI为0.735~0.823,P<0.001);模型评分最佳截断值为17分,敏感度76.1%,特异度67.3%。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VF可明显增加院内死亡风险。心功能Killip分级≥3级、随机血糖>11.1 mmol/L、LVEF<0.5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血钾<3.5 mmol/L、SBP<90 mmHg以及Cr>100 μmol/L为AMI患者发生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对AMI患者VT/VF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纤颤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因早期消化道肿瘤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236例患者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长期使用抗血栓药物(OR=4.990)、活检次数≥3次(OR=7.834)、伴溃疡和瘢痕(OR=6.079)、病变直径≥3 cm(OR=5.316)、浸润至黏膜下层(OR=5.667)、术中明显出血(OR=5.745)及术者经验(OR=7.660)是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H-L偏差度检验结果为χ2=3.753,P=0.663,C-index为0.907(95%置信区间0.877~0.937),说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长期使用抗血栓药物、活检次数≥3次、伴溃疡和瘢痕、病变直径≥3 cm、浸润至黏膜下层、术中明显出血及手术者不熟练是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有利于护理人员筛查高风险患者并制订相关护理对策。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列线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构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实施的头颈胸及上腹部三、四级手术的患者,其中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有2157例。数据预处理后,通过循证和临床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预测模型的特征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等指标,评估三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GBDT模型和ANN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23 (95% CI: 0.790~0.855)、0.877 (95% CI: 0.841~0.913)和0.908 (95% CI: 0.878~0.93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PPC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在本研究构建的三种PPCs机器学习模型中,ANN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表现和临床价值。

  • 标签: 机器学习 术后肺部并发症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 简介:大多数的Meta分析都会用到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的一种,固定效应模型假设所有的纳入研究拥有共同的真实效应量,而随机效应模型中的真实效应随纳入研究的不同而改变。运用的模型不同,所得到的合并后的效应量均数值也不相同,这不仅体现在效应量的均值上,更多的体现在每个纳入研究权重的分配上,本文主要目的是深度解剖两种模型以及两种模型的假设,区分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两种模型计算每个研究所占的权重和合并后效应量的均数值,最后指出并比较其优缺点。

  • 标签: 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效应量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压力感知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SLE患者健康危险性压力感知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安徽省4所综合性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的310例SLE患者为建模对象,根据患者压力感知评分分为有健康危险性压力组(n=132)和无健康危险性压力组(n=178),将两组的一般资料、狼疮疾病活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进行比较,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采用Hosmer-Lemeshow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检验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效果,并纳入206例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疾病活动度、心理弹性、焦虑、支付类型、家庭月收入是SLE患者压力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χ2=6.123,P=0.6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60,预测临界值为0.497,敏感度为0.795,特异度为0.865。结论该研究基于SLE疾病活动指数、心理弹性、焦虑、支付类型、家庭月收入5项SLE患者压力感知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可为临床评估SLE患者健康危险性压力感知提供借鉴。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压力感知 健康危险性 风险预测模型
  • 作者: 余丽娟 袁丽 刘春花 安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门诊,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乌鲁木齐 83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4例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于入院当日、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测量患者D-二聚体值和患肢周径;出院时向患者发放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VTE发生率为1.6%(1/62),对照组为6.5%(4/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876,P=0.171)。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试验组D-二聚体值为(1.26 ± 0.65)、(1.27 ± 0.35)、(0.96 ± 0.27)mg/L,术后5 d、出院当日试验组患肢周径为(29.81 ± 4.15)、(28.86 ± 3.40)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 ± 0.58)mg/L、(1.51 ± 0.55)mg/L、(1.25 ± 0.44)mg/L、(31.84 ± 5.22)cm、(30.83 ± 3.9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05~4.485,P<0.05)。试验组健康教育及指导、个人特质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等维度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26.31 ± 3.06)、(35.73 ± 3.64)、(27.89 ± 3.11)、(8.47 ± 1.18)分和(111.08 ± 6.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5 ± 2.31)、(33.92 ± 2.66)、(26.27 ± 3.41)、(7.42 ± 1.82)分和(106.52 ± 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0~4.433,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骨科大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患肢肿胀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 作者: 王瑞雪 王增淼 田怀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欧美国家肆虐,德尔塔变异株在国内引起数次小规模暴发,对大型活动赛事期间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进行模拟,从而提前做好人员、物资、隔离场所等各类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例,介绍使用数学模型对来华运动员、官员和其他奥运会利益相关方(简称“涉奥”)入境风险、闭环内风险和防控措施进行模拟。在2022年1月19日的模拟结果中,预估涉奥入境海关核酸检测产生的阳性病例数为357例(95%CI:153~568),实际来华涉奥病例数为323例;模拟冬奥会进入闭环内的“种子”病例数为195例(95%CI:43~335),实际闭环内检测病例数为212例。本研究展示了传染病数学模型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 大型活动赛事 数学模型 北京2022年冬奥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CE风险模型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感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确诊并采用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LACE风险模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自我感受得分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得分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自我感受得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CE风险模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缓解自我感受负担,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并提高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LACE风险模型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 自我感受
  • 简介:目的构建中国台湾35-74岁健检人群高尿酸血症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随访刚满5年且基线无高尿酸血症的健康体检人员21190人,分为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构建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结果研究人群5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2.64%。纳入预测模型变量有性别、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教育,其OR值(95%CI)分别为0.397(0.334-0.472)、1.021(1.015-1.027)、1.018(1.016-1.020)、0.763(0.651-0.894)、1.416(1.261-1.591)、1.304(1.194-1.424)和0.877(0.830-0.927)。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95%CI,0.753-0.779),验证队列为0.764(0.752-0.776)。结论由研究数据库建立的高尿酸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验证效度,对于该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预测具有实用、可行的特点,对评估发病风险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风险预测模型 纵向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模型评价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并分析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进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42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同家医院行手术且术后并发VTE的28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Caprini风险评估得分,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术前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恶性肿瘤史、BMI≥25 kg/m2、高血压、高血糖、方式为叶切、有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prini风险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VTE的危险因素为血浆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有吸烟史、BMI≥25 kg/m2(P<0.05)。结论Caprini风险模型能有效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VTE,可分类量化DVT发病风险。术前血浆D-二聚体升高、体重超重、重度吸烟史可能是胸腔镜肺叶术后患者发生VTE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胸腔镜 手术后并发症 肺叶切除术 Caprini模型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 作者: 余丽娟 袁丽 刘春花 安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门诊,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乌鲁木齐 83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4例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于入院当日、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测量患者D-二聚体值和患肢周径;出院时向患者发放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VTE发生率为1.6%(1/62),对照组为6.5%(4/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876,P=0.171)。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试验组D-二聚体值为(1.26 ± 0.65)、(1.27 ± 0.35)、(0.96 ± 0.27)mg/L,术后5 d、出院当日试验组患肢周径为(29.81 ± 4.15)、(28.86 ± 3.40)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 ± 0.58)mg/L、(1.51 ± 0.55)mg/L、(1.25 ± 0.44)mg/L、(31.84 ± 5.22)cm、(30.83 ± 3.9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05~4.485,P<0.05)。试验组健康教育及指导、个人特质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等维度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26.31 ± 3.06)、(35.73 ± 3.64)、(27.89 ± 3.11)、(8.47 ± 1.18)分和(111.08 ± 6.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5 ± 2.31)、(33.92 ± 2.66)、(26.27 ± 3.41)、(7.42 ± 1.82)分和(106.52 ± 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0~4.433,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骨科大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患肢肿胀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进行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3例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9例,女184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41~81岁。基于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其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估。根据列线图模型对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总分进一步行递归分割分析,构建决策树模型对患者进行风险亚组分析。观察指标:(1)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2)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3)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4)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应用RStudio 3.4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1)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443例患者中,89例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09%(89/443)。(2)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T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2=12.177,Z=-2.754,-4.218,-4.254, χ2=3.908,33.025,30.3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2.165,3.442,2.876,95%可信区间为1.380~3.396,1.787~6.633,1.631~5.071,P<0.05)。(3)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指标,包括肿瘤位置、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构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46。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与实际淋巴结转移概率吻合度较高。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阈值为0.001~0.819时,应用该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收益。(4)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转移概率的风险亚组分析:决策树模型根据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将患者分为6个风险亚组:A组,无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无转移;B组,无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1~3枚;C组,无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4枚;D组,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0~2枚+肿瘤位于胸上段或胸中段;E组,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0~2枚+肿瘤位于胸下段;F组,脉管侵犯+胸部淋巴结转移≥3枚。A组为低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为11%;B和D组为中低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分别为27%和21%;C和E组为中高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分别为56%和55%;F组为高危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为80%。结论肿瘤位置、脉管侵犯和胸部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脉管侵犯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影响最大,胸部淋巴结转移数目次之,而肿瘤位置最小。构建胸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可将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概率分为6个风险亚型。

  • 标签: 食管肿瘤,鳞癌 腹腔淋巴结转移 胸部淋巴结转移 脉管侵犯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风险分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测定HE4、CA125和恶性风险指数模型(RMI)在附件肿块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8月收治住院的附件肿块患者20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8例卵巢癌患者,129例卵巢良性疾病;同时选择同期无年龄、性别差异的67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测定各组HE4、CA125数值,并计算RMI,分析其临床价值。应用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HE4、CA125。结果 附件肿块良性组与对照组比较,CA125、R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附件肿块 HE4 CA125 RMI
  • 简介:摘要吸烟有很高的风险,它会提高各种疾病得病率。现已证实常年吸烟的人100%会得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导致人口死亡率在未来几年内保持显著水平。吸烟致死率在不同国家大致相似。

  • 标签: 阶段变化模型和动机性访谈模型戒烟 疗效更好
  • 简介:【摘要】吸烟有很高的风险,它会提高各种疾病得病率。现已证实常年吸烟的人 100%会得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导致人口死亡率在未来几年内保持显著水平。吸烟致死率在不同国家大致相似。

  • 标签: 阶段变化模型和动机性访谈模型戒烟 疗效更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炎症发病原因、炎症模型的分类和应用进行概述,为炎症模型的探讨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果研究抗炎药物的关键是正确选择炎症的模型。结论尽量完善炎症模型的制作方法,为抗炎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 标签: 炎症 模型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