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肢体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无药物治疗,试验组予通脉活血方治疗,终点时间为14天。在术后第1、7、14天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试验终点,D-Dimer两组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终点,PT、APTT两组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延长,FIB两组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PT、APTT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脉活血方可以降低髋部手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标签: 上肢骨折 骨折术后 通脉活血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 100例,时间在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n=50)根据出血量、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结果选择血液制品类型与数量,观察组( n=50)通过血栓弹力图观察凝血反应时间、形成时间、凝固角以及血栓最大幅度。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制品输注量以及出血量、不同时间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评估中应用血栓弹力图可对凝血功能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合理输注血液制品,减少输入量以及术后腹腔的出血几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普通肝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该院86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43人。B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治疗,A组则采用普通肝素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疗效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普通肝素干预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不良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普通肝素 肺间质纤维化 凝血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选取我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冠脉CT检查心血管凝血情况,分析了解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结果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有8例患者因心血管意外而死亡,其中有18名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但并不致死,死亡以及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的调查中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较低,同时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浓度较高;心血管意外死亡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比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而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又显著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水平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vonwillebrand因子(vWF)、PAP、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纤维蛋白原、TAT水平与年龄无关,其他凝血功能参数和心血管影响因素的关系。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与高凝血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为了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心血管意外 凝血功能 关系
  • 简介:摘要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据统计高达25%~30%,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研究证实,内皮细胞作为脓毒症众多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进展。脓毒症时失控的炎症反应破坏了内皮细胞的生理性凝血调节机制,甚至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脓毒症时受损的内皮细胞对凝血调节机制的影响,旨在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从而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脓毒症 内皮功能障碍 凝血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PCI治疗STEMI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患者的治疗药物的选择将其分为比伐卢定组(研究组,n=52)和肝素+替罗非班组(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活化凝血时间及出院后的用药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5min、30min、1h及2h的活化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用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β阻滞药及ACEI/ARB)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使用比伐卢定具有更好的抗凝疗效,临床安全性较高,在基层医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很好推广前景。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比伐卢定 凝血功能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病人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止血、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 标签: 凝血功能障碍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血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凝血功能障碍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轻度凝血功能异常16例,重度凝血异常4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均急诊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轻度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5例在术后未出现迟发性血肿并且恢复良好,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而重度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均出现迟发性血肿,3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结论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及时输成份血,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凝血障碍 手术策略 输血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兆子痫孕妇 50例进行本次研究调查,并另外整合 5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比对象,将两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其 aPTT(s)、 PT(s)、 TT(s)、

  • 标签: 先兆子痫 孕妇 凝血功能 指标检测结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189例(我院189例,以下数据请根据比例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NSCLC患者(观察组)和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检测并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T、APTT、Fib、D-D分别为(13.21±1.41)s、(36.32±4.82)s、(5.53±1.02)g/L、(0.83±0.07)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三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并接受血小板以及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55例,采用传统凝血项、血弹力图以及Sonoclot检测。结果:参数R、ACT、PT、APTT、INR等等反映出了凝血因子的活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参数MA、TP、PLT等反映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具有相关性,P

  • 标签: 凝血功能 临床输血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度子痫前期疾病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9例。常规治疗法用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法用于观察组。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子痫前期疾病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重度子痫前期 凝血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充维生素K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凝血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断为肝硬化的114例使用维生素K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用药情况以及用药前后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同时选择健康个体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肝硬化患者治疗前PT[(18.27±4.53)s]、APTT[(46.43±4.52)s]明显延长,PLT [(71.34±28.32)×109/L]、Fib[(1.82±0.41)g/L]明显降低,INR[(1.5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肝硬化患者经维生素K治疗后PT[(14.98±3.75)s]、APTT[(38.31±4.86)s]明显缩短,PLT [(82.31±46.14)×109/L]、Fib[(2.25±0.64)g/L]明显增加,INR(1.22±0.53)明显降低(均P<0.05)。肝损伤严重程度增加,PT、APTT延长,PLT、Fib降低,INR增加越明显(均P<0.05)。结论维生素K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数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维生素K 肝硬化 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