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反搏术(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人院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计30例,其中IABP组14例,均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术;对照组16例,应用升压药后行急诊PCI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天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肌钙蛋白(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IABP组与对照组人院时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删、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病3天及6个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第3天IABP组血浆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辅助PCI能显著改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狭窄的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56例行经皮血管腔扩张术治疗的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为研究组(28例)以及对照组(28例),前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SF-36评分,不良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扩张术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镜下泪鼻腔造瘘术的处理技巧和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6月耳鼻喉科慢性泪炎患者120例,对其实施鼻镜下泪鼻腔造瘘术,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其他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凿骨孔,而在瘘口采用生物凝胶粘合的方式,术后综合治疗,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随访工作,随访时间设为3—6个月。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共计180只眼,其中治愈168只眼,治愈率为93.4%,有8只眼得到好转,有效率为4.4%,4只眼无效,无效率2.2%,总有效率为97.8%。结论在鼻镜下泪鼻腔造瘘术中,如果对各种技巧和方法加以运用,可以有效的避免瘢痕挛缩、闭锁和狭窄。

  • 标签: 鼻内镜 慢性泪囊炎 鼻腔造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126例慢性泪炎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联合鼻镜下行慢性泪炎治疗,临床资料分析,随访复查观察疗效。结果术后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13例,占89.7%,好转13例,占10.3%,总有效率100%。结论鼻镜下低温等离子鼻腔泪手术,手术微创,效果良好,已成为治疗慢性泪炎的常用手术方法。

  • 标签: 鼻内镜低温等离子鼻腔泪囊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镜泪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开始我科采用鼻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患者42例(46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2例46眼术后随访3~6个月,治愈率为86.9%,总有效率95.7%。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熟练掌握手术操作要点,鼻镜下泪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炎的一种微创、美容、疗效确切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内窥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的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镜下泪鼻腔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2月到2019年3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接受镜下泪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炎256例(286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1例(125眼)术中使用常规膨胀海绵填塞法;试验组145例(161眼)术中使用微纤维止血胶原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治愈率为72.00%(90/125),好转率为21.60%(27/125),无效率为6.40%(8/125)。试验组治愈率为83.85%(135/161),好转率为11.18%(18/161),无效率为4.97%(8/16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9,P=0.019)。结论改良的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能够提高镜下泪鼻腔吻合术的效果。

  • 标签: 填塞,膨胀海绵,涂刷 吻合术,泪囊鼻腔,内镜下 泪囊炎,慢性
  • 简介:目的:研究淋巴减压术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Lermoyez综合征病例共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眩晕者,术前完善检查,行内淋巴减压术,术后进行随访,评估眩晕、听力、耳鸣、耳闷变化。结果术后66.7%(4/6)患者眩晕完全控制,33.3%(2/6)患者眩晕基本控制,57.1%(4/7)的患耳听力好转,33.3%(2/6)的患耳耳鸣减轻,80%(4/5)的患耳耳闷胀感减轻。结论淋巴减压术能有效控制Lermoyez综合症患者的眩晕发作,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Lermoyez综合征 眩晕 内淋巴囊减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膜迷路积水(endolymphatichydrops,EH),又称淋巴积水,1938年由Hallpike和Cairns发现其为梅尼埃病(Meniere’Sdisease,MD)的基本病理变化。随着对膜迷路积水的不断研究探讨,目前认为膜迷路积水是一些由于内耳损伤所导致的不同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包括梅尼埃病、伴

  • 标签: 膜迷路积水 手术入路 内淋巴囊 造模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泵衰竭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主动脉反搏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针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低血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安装主动脉反搏泵进行治疗,记录观察与护理全过程。结果通过主动脉反搏治疗,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及耗氧,增加心排血量及有效循环血量。结论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特别是股动脉穿刺处及球反搏导管的护理,有效管理机器运转、各项参数指标,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自体血管动静脉瘘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球扩张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6个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收入的自体血管动静脉漏狭窄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30名患者,并按要求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瘘重建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球扩张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进行记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更高,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选择球扩张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在患者手术后短期内即可使用,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 球囊扩张 内瘘切除重建手术 然后需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向,研究开放复位固定术与关节镜下球复位术的临床差异,分析关节镜下球复位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本次对照研究实验自2019年1月开始执行,持续至2020年8月截止,共抽取病例数9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我院完成手术治疗,以手术类型的差异加以分组,即接受传统开放复位固定术治疗者均为对照组,接受镜下球复位术的患者均为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n=45),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其常规手术指标(手术平均时长、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引流量等)、平均住院时长、疼痛控制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从而判定不同手术疗法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结果: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具优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成功愈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总计6.67%,大大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术后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SS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可见降低,相比之下,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球复位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相较于传统开放复位固定术可有效降低术中损伤,缓解患者疼痛反应,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度,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开放复位术后 关节镜 球囊复位 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扁桃体切除术是全世界儿童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慢性扁桃体炎和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最常见的适应症。扁桃体切除术目的是去除扁桃体组织并完整保留扁桃体包膜而不损伤外侧的咽肌,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就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扁桃体切除技术及其安全性的最新进展。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等离子 扁桃体囊内切除术
  • 简介:摘要在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腔碎石术中,为了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及碎石顺利冲出,往往需要进行灌注冲洗,但这极易引起肾盂高压。肾盂高压不仅对肾脏有一定损伤,还可导致灌注液中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吸收,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脓毒血症,甚至有肾脏破裂的风险。因此,认识肾盂高压并有效控制术中灌注是泌尿外科医生必然面对的话题。本文从肾盂的研究现状、肾盂发生高压的机制、肾盂高压的并发症、肾盂监测方法以及有效降低肾盂的措施等五个方面对肾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 碎石术 肾盂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危重病人颅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了本院收治的17例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在临床中,病人采取了平卧位,将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并对病人的颅、脑灌注变化展开了观测和分析,以分析不同体位对病人颅和脑灌注变化的影响。结果:当当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时,病人的颅和脑灌注压分别为1.64±0.71、1.32±0.61、1.04±0.59、0.96±0.54和9.96±1.23、10.34±1.41、10.76±1.43、10.97±1.52。并且,在不同的体位中,病人的颅和脑灌注的变化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体位变化 颅内压 脑灌注压 神经内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位变化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颅、脑灌注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临床中以平卧位,分别将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同时对患者的颅、脑灌注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分析不同体位对患者颅和脑灌注变化的作用影响。结果床头抬高0º、15º、30º和45º时,患者颅及脑灌注压分别为1.64±0.71、1.32±0.61、1.04±0.59、0.96±0.54和9.96±1.23、10.34±1.41、10.76±1.43、10.97±1.52,且不同体位患者颅和脑灌注变化差异突出,P<0.05。结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床头抬高30º,既能够有效降低颅,同时还能够避免脑供血不足和低血压情况出现,最为合适。

  • 标签: 体位变化 神经内科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侧脑室引流管测压进行实时颅(ICP)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脑室型有创ICP监测传感器置入术的28例患者,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连接侧脑室外引流管测量脑脊液传导压力(P1),通过临床监测数据采集软件系统每分钟实时采集P1和同期监测的有创ICP数据,每频段连续采集30 min,分析和对比2组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颅感染和浅表手术切口感染、颅再出血等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获得87个频段和2610对P1和ICP数值。有创ICP监测的平均值为(14.217±6.729)mmHg(1 mmHg=0.133 kPa),引流管测P1的平均值为(14.263±6.765)mmHg,ICP与P1的组相关系数(ICC)为0.977(P<0.001),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组数据Band-Altman散点图显示P1与ICP的差值为(0.046±1.435)mmHg(95%CI:-2.767~2.859)。28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颅感染、浅表手术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颅再出血等。结论经侧脑室引流管连接压力传感器测与有创ICP传感器监测所得到的ICP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持续监测ICP的有效技术。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 压力传感器
  • 简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与局部轴共同作用下钢筒仓的屈曲性能。研究的参数包括、局部轴压分布角及钢筒仓径厚比等。考察了各参数对筒仓屈曲模态、屈曲时对应的仓底反力、加载边中点下方仓壁的径向位移和环向应力等的影响。局部荷载作用下,仓壁的屈曲变形集中在仓壁局部。仓壁将形成压力拱承受该局部轴,且仓底局部范围的反力为拉力。减小仓壁的屈曲变形。同时由于局部轴作用下沿筒仓高度方向上仓壁的变形呈波浪状,仓壁的环向应力沿高度方向相应呈波浪状变化。

  • 标签: 钢筒仓 局部轴压 内压 屈曲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