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严重烫伤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4只7~9周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背部模拟致伤的假伤组及背部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的单纯烫伤组及烫伤+甘草酸二铵组,每组18只。假伤组伤后不行特殊处理;单纯烫伤组及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进行补液抗休克,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分别于伤后1、25、49 h经腹腔注射50 mg/kg甘草酸二铵溶液。取3组大鼠,伤后24、48、72 h,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损伤相关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含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后72 h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伤后24、48、72 h肝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转录激活因子4(ATF4)、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假伤组伤后72 h及烫伤2组伤后24、48、72 h肝组织Bcl-2、Bax、GRP78、PERK、ATF4的蛋白表达。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检验。结果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中AST、ALT、LDH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相较于单纯烫伤组,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伤后24 h血清中AST含量明显下降(P<0.05);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伤后48 h血清中AST、ALT、LDH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总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伤后72 h血清中AST、ALT、LDH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伤后24、48、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清OCT含量分别为(48.5±3.9)、(40.8±2.4)、(38.7±2.0)U/L,均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5.1±2.5)、(15.7±2.6)、(16.4±3.7)U/L(P<0.01)和烫伤+甘草酸二铵组的(39.0±4.5)、(31.8±2.0)、(22.1±2.6)U/L(P<0.05或P<0.01)。伤后72 h,假伤组大鼠肝组织中细胞形态正常,排列规则,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细胞排列紊乱,伴有弥漫性的脂肪病变和中等量炎症细胞浸润;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肝组织中细胞排列较规则,可见散在的脂肪变性,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24、48、72 h肝组织Bcl-2 mRNA(P<0.05或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Bax的mRNA(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伤后48 h肝组织Bax 的mRNA(P<0.05)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伤后72 h肝组织Bax的mRNA(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Bcl-2的mRNA(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肝组织ATF4、GRP78、PERK的mRNA(P<0.05或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伤后48 h肝组织ATF4的mRNA(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伤后72 h肝组织ATF4、GRP78、PERK的mRNA(P<0.05或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甘草酸二铵能有效降低严重烫伤后大鼠肝损伤的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缓解内质网应激及减轻线粒体损伤。

  • 标签: 烧伤 内质网应激 肝损伤 线粒体损伤 甘草酸二铵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11例痊愈患者,21例显效患者,8例有效患者,2例无效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6%;研究组有13例痊愈患者,28例显效患者,2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χ2=4.835,P<0.05)。对照组有7%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研究组有5%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性(χ2=0.265,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临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过敏性紫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卿止痒洗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湿疹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湿疹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啶片治疗,实验组接受参卿止痒洗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卿止痒洗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湿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参卿止痒洗液 复方甘草酸苷片 湿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用于儿童水痘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水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给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入院后疱疹开始结痂时间,疱疹全部结痂时间上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水痘疱疹结痂的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常规治疗结合治疗儿童水痘,其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儿童水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中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乙氧苯柳氨软膏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乙氧苯柳氨软膏和巴斯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60.0%,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片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疗程14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的复常天数上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在肝功能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显效率上高于对照组。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导致的肝损害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抗肿瘤药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是儿童肾结石和慢性肾结石病的重要病因。反复发作的肾结石和肾钙质沉着症提示临床医师应考虑到先天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代谢病。不幸的是,由于对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基因型和表型认识上的缺乏,导致诊断和治疗上出现不可接受的延误,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就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的基因型与表型的特点、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以及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的治疗现状和未来的基因治疗展望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草酸尿症,原发性 基因型 表型
  • 简介:按上述方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回收率实验结果,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分别对甘草苷和甘草酸对照品溶液进行扫描

  • 标签: 含量研究 测定甘草 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胆红素、血清指标(ALT、AST)、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胆红素、血清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既可改善总胆红素、血清指标,提高ALT复常率及HCV-RNA转阴率,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肝炎病毒性传染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儿科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与对照组90例(儿科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7d。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后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53P<0.01);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值,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迅速减轻黄疸,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以试推广。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新生 复方甘草酸苷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阿德福韦酯联合甘草酸单钾盐片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阿德福韦酯与甘草酸单钾盐片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和AST分别为(35.66±24.86)、(33.56±23.85)IU/L;而对照组的ALT和AST分别为(39.87±26.55)、(36.46±24.05)IU/L,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下降明显,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甘草酸单钾盐片治疗乙肝,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甘草酸单钾盐片 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药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中药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采用通过90项症状清单(SCL-90)调查表、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两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两组SCL-90减分率相当,(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中药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中药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肺结核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复方甘草酸苷的增效作用。方法将68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参考组(n=34,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n=34,常规西药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肺功能指标变化、治疗后痰菌阴性率、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远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痰菌阴性率远高于参考组(P<0.05);联合组疗效分布情况与参考组对比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者总有效率远高于后者(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相近(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复方甘草酸苷能够改善肺功能,降低阳性率,增强疗效,并且不会明显增多不良反应。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肺结核 肺功能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紫杉醇、草酸铂、氟尿嘧啶联合对根治术后胃癌化疗的毒副作用、疗效。方法15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用紫杉醇、草酸铂、氟尿嘧啶联合静脉化疗,方法为紫杉醇175mg/m2vdripd1;草酸铂100mg/m2ivdripd2;5-Fu0.75/m2·日civd2-6。每4周重复,连用4-5周期。结果定期随访至2010年8月,无复发或转移病例发生。毒副反应中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发生率100%,均Ⅲ度以下;血红蛋白下降73.3%,均Ⅱ度以下;口腔粘膜46.7%,均Ⅱ度以下;神经毒性、谷丙转氟酶升高33.3%,Ⅱ度以下。无过敏、腹泻、血便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紫杉醇、草酸铂、氟尿嘧啶对胃癌患者全身静脉化疗可行,耐受性好。

  • 标签: 根治术后胃癌 紫杉醇+草酸铂+氟尿嘧啶 术后化疗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在慢性湿疹治疗中所发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9月诊治的慢性湿疹患者94例进行治疗分析,依照平行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患处涂抹哈西奈德溶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1%,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1%,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湿疹的治疗中,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效果更确切,联合用药安全性好,显著缓解症状,值得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依匹斯汀 慢性湿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3片,每天3次,联合外涂米诺地尔凝胶,早晚各1次。对照组外涂米诺地尔凝胶,早晚各1次。3个月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67.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斑秃 复方甘草酸苷 米诺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