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世界需要福娃来了解真实的中国11月11日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揭开面纱,正式亮相。吉祥物由五个拟人化的娃娃形象组成,统称“福娃”,每个形象都非常活泼可爱且意蕴很深:“福娃贝贝”原型为鱼,来自江河湖海,代表繁荣:“福娃晶晶”原型为熊猫,来自森林,代

  • 标签: 模拟试题 拟人化 晶晶 奥组委主席 奥林匹克圣火 奥运历史
  • 简介:施佩特与巴赫金同为20世纪俄国著名的符号学家、哲学家,他们对于语言符号思想的构建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施佩特首次提出“深层符号学”理论,并构建语词内部和外部的动态模型;巴赫金首次阐释话语的符号性特征,并提出以对话主义为核心的“超语言学”理论。本文对比了施佩特与巴赫金的语言符号思想,发现他们虽然理论溯源和研究对象不同,但在对语言符号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构建上具有相通性:施佩特从微观层面阐释了语词不断变化的特征,巴赫金从宏观层面解释了话语中的对话也具有动态性,且都阐明了语言符号的社会性本质。

  • 标签: 施佩特 巴赫金 语言符号学 动态 对话
  • 简介:动态影像设计是一种数字领域的综合艺术,应用了不同的设计类别与元素。索尔·巴斯作为20世纪纽约平面设计派的重要人物,最早将平面设计的创新理念应用于电影之中。他运用在片头片尾进行几何抽象的动画手法,加深了观众对电影的感知力和影像本身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创造了一系列经典之作。本文研究索尔·巴斯这位极具代表性的设计师,探讨他如何在动态影像中体现平面视觉元素。

  • 标签: 索尔·巴斯 平面设计 动态影像
  • 简介:一、陶本一先生的语文致用情怀陶本一先生在上海师范大学担任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时,曾亲自给博士生上《学科教学论》。他喜欢组织博士生讨论,话题有时来自报纸上的新闻报道。结果,有位博士生就向他人抱怨:“一个博导上课怎么能读报纸呢?”这个事件深刻地说明了某些研究者自筑学术樊篱,

  • 标签: 课程建设 艺术教育观 教育框架 语文 语言 学科教学论
  • 简介:在当前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语言濒临灭绝。如何保护语言资源,传承民族文化,以此发展民族经济和促进民族融合团结,成为多民族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丹麦学者托弗·斯库特纳布·坎加斯(ToveSkutnabb-Kangas)认为应该坚持各少数民族群族的语言权利,保证他们使用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维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她同时也提出了保护语言权利的做法以及母语为基础的双语/多语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

  • 标签: 语言权利 语言人权 双语/多语教育 民族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态病例情景模拟联合行为回放式教学在实习护生临床创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实习的8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试验组采用动态病例情景模拟联合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两组护生创伤教学时间(8学时)和实习大纲一致。授课结束后进行创伤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分析两组护生成绩、教学满意度,以及试验组的教学评价。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实习结束后,对照组护生的创伤理论考核成绩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73.40±7.11)分和(78.69±8.71)分,试验组护生创伤理论考核成绩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78.09±6.84)分和(85.34±6.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安排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34±2.19)vs.(94.94±2.58),P<0.01],且大部分[97.5%(39/40)]希望继续应用动态病例情景模拟联合行为回放式教学法进行创伤教学。结论动态病例情景模拟联合行为回放式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的创伤应急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

  • 标签: 动态病例情景模拟 行为回放 创伤急救 教学
  • 简介:本文基于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综合运用多重委托代理和三方不完全信息博弈等行为经济学理论,将学生分成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管理层和委托人共三方参与者,主要采用情景动态模拟实验进行审计学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对财务报表审计中五大循环的学习,旨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行为判断和反应的准确性和速度,进而提升其理论创新、实务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

  • 标签: 审计学教学 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动态博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自制多功能动态DR模拟控制台应用于实训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课程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设计可竖立摆放的大型动态DR模拟控制台,对面板上的各功能键进行编号。使用单片机控制电路控制触摸屏,触摸屏可显示对应编号的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具备实训考试功能。结果:使用模拟DR控制台实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学生都能实现动手操作,实训考核优秀率95%。结论:动态DR模拟控制台用于医学影像技术实训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模拟 动态DR 控制台 教学
  • 简介:“翻译是世界的转换”是翻译研究者根据洪堡特“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的论断提出来的。本文在论述了“翻译是世界的转换”的基本论断后,主要从不同语言间在范畴化、词汇化命名机制、人类对客观事物处理加工方式、人类对客观事物价值、态度和观念差异以及搭配联想方式、词序认知思维和逻辑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论述了翻译中世界的转换,即认知思维方式的转换机制,从而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翻译 认知 范畴化 命名机制 搭配联想 逻辑认知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7
  • 简介:  一、礼貌、面子和交际    交际中的礼貌可以被定义为,可以不考虑面子的交际活动是不存在的,三、美国人在交际中的面子问题    不同民族的人对面子的看法千差万别

  • 标签: 中国人美国 中的面子 交际中的
  • 简介:有"台湾新文学之父"称谓的赖和不仅支持台湾话文运动,而且尝试将台湾话文用于创作,并非如叶石涛所说的那样,是所谓台湾主体意识愈见强烈的证据,而是他主张以台湾大众日常所使用的台湾方言土语,去建设言文一致的大众化文学,藉着口语中方言、俚语、俗语的运用,不仅要呈现出台湾的乡土特色,更要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直接打进广大的社会群众中,以达致文章救国的初衷.

  • 标签: 赖和 台湾话文 大众化
  • 简介: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语言的构式、非模块和体验赋予英语教学诸多有益的启示。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将构式语法的语言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有意义教学、从整体上把握语言及对语言信息组块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发现,在构式语法语言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其中词汇与语法结构的教学效果最好,然后是写作和阅读理解。

  • 标签: 语言观 大学英语教学 行动研究
  • 简介:现代逻辑的产生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也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语言工具。在这种科学语言的基础上,人们第一次有希望科学地解决许多使世世代代的哲学家们困感不巳的哲学之谜。在这方面,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概念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光辉的范例。

  • 标签: 语义真理 真理观 塔尔斯基 现代逻辑 开语句 语言层次
  • 简介:  一、礼貌、面子和交际    交际中的礼貌可以被定义为,可以不考虑面子的交际活动是不存在的,三、美国人在交际中的面子问题    不同民族的人对面子的看法千差万别

  • 标签: 中国人美国 中的面子 交际中的
  • 简介:社会文化语言习得是在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语言习得认为人们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标志是能用这门语言进行思维,即言语和思维的紧密结合,其结合的根源在于外部交往活动,其过程是经过外部言语到自我中心言语再到内部言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习得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进行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训练,创设多模态外语学习环境,采用朗读、背诵、默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实施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相融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可完美体现社会文化语言习得的深刻内涵和理念。

  • 标签: 社会文化理论 语言习得 外语教学模式 外语评价模式
  • 简介: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语言即生活”“意义即使用”等语言哲学概念对外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为视角,分析了一些小学英语名师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并探讨了词汇教学策略和教师课堂话语对促进小学生建构语词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语言哲学 词汇教学 意义建构 教师话语
  • 简介:段玉裁在中指明了大量的俗字并对其进行了研究,而这一研究过程正反映了段玉裁'文字起于声音'、'形义相一'的语言文字,同时也显示了他'过分尊许'、'否定、排斥俗字'的局限性,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个文字规范化的作用.

  • 标签: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俗字 语言文字观 局限性
  • 简介:孔子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较早地将语言现象纳入到研究视野中。本文结合语言学、语用学、哲学的观点,分析孔子有关的文献,从语言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几个方面探讨孔子语言的学术意义以及在当今社会下政务微博如何言说意义。

  • 标签: 孔子 语言观 政务微博
  • 简介: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依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的语言的体验性, 以中国古代《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关雎》及Arthur Waley 对其的译作为语料, 从体验视角下对原诗及译作分别从词汇层面及篇章层面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译作在极大程度上与原诗保持高度一致, 但由于两者的体验认知有所不同, 对诗歌的用词及情感走向也有所不同。

  • 标签: 体验性 《关雎》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