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评价七氟烷麻醉对颅脑创伤(TBI)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的TBI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18岁,性别不限,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或七氟烷。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丙泊酚麻醉或七氟烷麻醉对TBI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入院瞳孔反应、入院APACHEⅡ评分、入院CT指标、入院诊断类别、入院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方式、术中液体出入量等混杂因素后,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丙泊酚麻醉相比,七氟烷麻醉对TB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无差异。

  • 标签: 二异丙酚 麻醉药,吸入 颅脑损伤 预后
  • 作者: 王天龙 黄宇光 陈向东 罗爱林 夏中元 张宗泽 王东信 欧阳文 严敏 梅伟 李民 李茜 肖玮 邓小明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1007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43006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43007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长沙 41001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杭州 31000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成都 610041,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学部,上海 20043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200081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老年人群感染疾病将使临床诊疗、转归和管理面临巨大挑战。结合老年患者麻醉特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肺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与感染控制建议"。该建议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的术前访视与感染控制、麻醉管理方案、麻醉监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麻醉维持和感染控制、术中肺保护策略、抗应激与抗炎管理、血流动力学优化、麻醉苏醒期感染控制、术后镇痛进行了阐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安全有效实施老年患者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麻醉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9日于本院行急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孕产妇36例,均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三级医疗防护措施下进行麻醉管理;麻醉设备专用,单独消毒;麻醉药品一人一用,麻醉用品使用一次性用具;新生儿复苏时要避免接触性传染,尽早隔离,并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孕产妇剖宫产术前及术后并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分布情况:术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比率11%,临床诊断病例比率17%;术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断病例比率22%,确诊病例比率8%。椎管内麻醉比率86%、全麻比率14%,椎管内穿刺时间(15±7) min、全麻气管插管时间(2.1±1.3) min、手术时间(95±36) min,出血量(276±166) ml。新生儿Apgar评分(8.8±0.5)分。1例术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妇的新生儿,出生36 h时咽拭子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截至2020年2月10日,1名参与手术的麻醉医师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综上所述,妊娠期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难度较大,有必要在三级医疗防护下进行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尽管三级医疗防护下麻醉操作难度增加,但麻醉医师只要严格训练并遵守防护方案,就能规范地进行麻醉管理,保障母婴和个人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剖宫产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羟考酮组(O组)和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3 mg/kg(O组)或芬太尼3 μg/kg(F组)、丙泊酚2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羟考酮(O组)或芬太尼(F组)、七氟醚与顺式阿曲库铵行全身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手术进行1 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1 min(T7)、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测定T0、T2、T4、T5、T7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0~T8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2、T4、T5、T7各时点Glu、Cor、E及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拔管时间及入PACU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的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全身 羟考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老年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近年研究表明,POCD的发展与手术和麻醉关系密切,但麻醉深度对POCD发生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文章从麻醉深度定义、不同麻醉深度对POCD发生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麻醉医师应该关注术中管理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为POC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深度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脑电双频指数
  • 简介:摘要产科麻醉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临床麻醉工作的重要部分,这方面的麻醉管理面临着筛查难、病情急、变化快、需兼顾母体和胎儿/新生儿等挑战,应关注如下方面:(1)细致的COVID-19相关评估,除疫情相关评估外,还应认识到孕产妇生理特点和病情复杂与危急程度对评估的影响,同时关注孕产妇肺部状况对胎儿的可能影响,确定适当的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和防护等级。(2)严密的防护,应从环境、人员和物品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感染控制。对于疑似和确诊COVID-19孕产妇,分娩应在隔离产房或负压手术间进行;限制进行麻醉管理的人员数量,并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医务人员应严格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3)麻醉管理优化的关键在于维持氧合的充足和循环的平稳,对于椎管内麻醉应尽量避免咳嗽和低血压;对于全身麻醉应关注气道管理的感染控制。(4)实施人文关怀,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5)虽然尚缺乏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但为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对于疑似或确诊COVID-19产妇的新生儿应进行隔离,避免母乳喂养。疫情期间,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感控科和重症科应多学科联合进行感染控制和母婴管理,有利于将感染风险最小化的同时优化临床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麻醉,产科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人民密切关注。面对疫情,麻醉医师对于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手卫生、环境物表卫生、无菌操作、职业防护等感染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待提高和规范。本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针对中国麻醉感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要求,提出如下建议。(1)在标准预防方面,在诊治疑似或确诊患者时,麻醉科医护人员应按照三级防护措施进行穿戴防护用具,包括戴N95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穿防护服等。(2)在手卫生方面,对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麻醉时,应严格按照手卫生的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在实施各类操作时,麻醉医师应戴双层手套;接触患者后,如需要碰触麻醉机等或其他区域,应脱掉并丢弃外层手套。(3)在环境物表卫生方面,对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手术时,麻醉医师要对发生小面积的患者血液等污染及时清洁和消毒。手术后,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终末消毒,尤其不能忽略手频繁接触的物表。(4)在麻醉机消毒方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建议联合使用麻醉内回路消毒机与在呼气端及吸气端同时使用呼吸通路过滤器。首选高效低容量的疏水性过滤器,以使细菌和病毒清除率>99.999%,每3~4 h更换1次。(5)在隔离方面,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应当在负压手术室进行手术。应有医务人员通知层流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检查,必要时更换负压手术间高效过滤器。(6)其他方面,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麻醉时,应谨慎处理麻醉操作中的锐器,防止刺伤,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医源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麻醉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其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及炎症因子直接或间接干扰胰岛素作用通路有关。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术后的转归,但其对围手术期IR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文章主要阐述围手术期IR的流行病学及发生机制,并介绍了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对其的影响,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围手术期IR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α 丙泊酚 吸入麻醉药 右美托咪定 胰岛素疗法
  • 作者: 谢晨 游月烊 孙凯 严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2100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杭州 310016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21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胸腔镜手术后在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探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模型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5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841例,年龄18~90岁,ASA分级Ⅰ~Ⅲ级。根据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低氧血症组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的相关临床资料,评估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相关模型对低氧血症的预测效能。结果841例患者中,在麻醉苏醒期有239例(28.4%)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1.028, 95%CI 1.006~1.050]、BMI(OR=1.217,95%CI 1.111~1.333)、高血压(OR=2.462,95%CI 1.564~3.875)、纵隔手术(OR=2.756,95%CI 1.605~6.873)及仰卧位(OR=2.230,95%CI 0.936~5.314)。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 0.723(95%CI 0.685~0.761,P <0.01),预测苏醒期低氧血症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69.4%。结论重视术前血压控制和体重管理,充分了解仰卧位手术导致术后低氧血症的机制并积极预防,可能减少胸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麻醉苏醒期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进入我院实习的五年制麻醉医学专业的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人。观察组采取TSP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麻醉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学习的表现差异,并采用问卷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在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病例分析考核方面表现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传统麻醉科理论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表明,TSP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问诊查体搜集资料能力、提高麻醉方案制定思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自己对于麻醉的信心、加深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等方面均有优势(P<0.05),而在对教学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教学可提升麻醉科临床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更佳。

  • 标签: 临床教学 教师标准化病人 麻醉科
  • 简介:摘要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 ED)是患儿全身麻醉后常见的临床现象,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其防治策略主要依据影响因素而建立,包括麻醉药物、术前焦虑、疼痛等。基于患儿生理及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特质,与药物治疗相比,非药物干预具有舒适、安全、无药物副作用等优势。文章概括了非药物干预措施在降低患儿ED发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术前认知教育、分心干预、调节情绪及其他干预手段4个方面介绍围手术期非药物手段预防ED的临床应用。非药物手段已经成为小儿麻醉领域预防ED研究的新焦点,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苏醒期谵妄 非药物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的监测是否可降低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方法纳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排除术前认知功能不全、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交流困难、术后转入ICU或行二次手术的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监测组(Nt组65例,按照Nt指数控制麻醉深度于D1-E0)及对照组(71例,依据麻醉医生经验调整麻醉深度),记录所有患者手术部位、文化程度、术中全麻药物使用剂量、是否行神经阻滞、手术日至出院日的天数等基本资料,随访其术后第1、3天意识模糊评估表(CAM)评分值、恶心呕吐发生率,并按照知情同意原则,监测患者术前1 d、术后1、3、5 d血清CRP及术前1 d、术后3、5 d血清IL-6值。根据资料类型,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及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NT组及对照组POD发生率为9.2% vs21.1%(χ2=3.678,P>0.05);术后第3天POD发生率为18.5% vs 22.5%(χ2=0.344,P>0.05)。Nt监测可降低丙泊酚用量(245.63±84.48)mg vs (303.64±127.38)mg(t=-3.131,P<0.01)。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6(U=505、590、445,均为P>0.05)及CRP(U=2 090、2 165、1 687、505,均为P>0.05)水平在Nt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提示未行神经阻滞及高龄可独立增加患者发生POD的风险。结论与常规监护相比,Nt监测可降低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丙泊酚的用量,但不能降低POD的发生率。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谵妄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100例,采用病床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31.48±4.19)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2.32±1.62)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96±1.45)min]、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麻醉中Ramsay评分[(3.69±0.43)分]、麻醉中疼痛评分[(1.96±1.42)分]、术后立即Ramsay评分[(2.11±0.82)分]、术后立即疼痛评分[(2.31±0.43)分]均优于对照组(t=15.623、1.436、5.436,χ2=5.432,t=1.187、1.528、2.136、2.431,均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后立即的应激反应(皮质醇、血糖、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风险较大,可延长意识清醒时间,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应激反应,提高麻醉安全性。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静脉 腹腔镜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疗效 安全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舒芬太尼(RS)、丙泊酚-舒芬太尼(PS)应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于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者110例,按照麻醉用药方案分为RS组(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舒芬太尼)和PS组(注射用丙泊酚-舒芬太尼),每组5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及恢复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于检查前(T0)、入镜时(T1)、胃镜到达咽喉(T2)、检查结束时(T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RS组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均短于PS组(t=11.09、3.23、16.49,P均<0.05)。两组T1、T2、T3时点的MAP和HR低于T0,且T3时点的MAP、HR高于T2,但RS组变化幅度小于PS组(P<0.05)。两组间各时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64%,2/55)低于PS组(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S比较,RS麻醉方案用于无痛胃镜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检查效率,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

  • 标签: 胃镜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舒芬太尼 丙泊酚 苏醒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容量反应性被定义为患者在10~15 min接受500 ml晶体溶液后,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增加10%~15%。床旁超声技术在手术室内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超声进行容量评估成为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查是无创操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是微创操作,TEE在围手术期可以动态、实时、连续监测容量,并且图像质量稳定良好。文章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超声指标分类(呼吸-脉搏参数、静脉呼吸变异度、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容量反应性试验)进行综述,以期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容量反应性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静脉呼吸变异度 每搏量变异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眼科手术患儿术后新发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20年1月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眼科手术的患儿96例,根据术后SpO2分为正常氧合组(54例)和低氧血症组(42例)。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低氧血症组胎龄低于正常氧合组(P<0.05),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哭闹比例高于正常氧合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4.614,95%CI 1.753~12.113,P=0.003]、合并基础疾病(OR=2.405,95%CI 1.105~6.427,P=0.046)、术前哭闹(OR=6.533,95%CI 2.062~20.693,P=0.012)、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OR=12.947,95%CI 3.286~51.069,P<0.001)是全身麻醉眼科手术患儿术后新发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低胎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哭闹、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是全身麻醉眼科手术患儿术后新发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避免患儿哭闹及术中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可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眼科手术 婴幼儿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