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关系及管理伦理本质,对于完善人类科学管理之道,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管理伦理研究存在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管理伦理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内在要求决定——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管理道德性表现为管理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有机统一;管理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合伦理性或合理性;管理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是管理最根本活动准则。管理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管理伦理 道德性 交互主体性 内在道德 外在道德
  • 简介:中江藤树是日本阳明学派创始人,他主张以“全孝”为主孝道伦理,制定以“明明德”为道德教育目标,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他学识渊博,开办了以“藤树书院”命名私塾,广招门生。藤树书院在日本培养人才、传承和发展学术文化、化育人生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

  • 标签: 中江藤树 藤树书院 孝道 道德教育
  • 简介:荷马史诗所展示社会结构是一个由亲属关系和家庭所构成社会结构。在这一社会结构中,英雄是其主要社会角色。勇敢是英雄最主要德性,而与勇敢相关联是命运、死亡、友爱以及荣誉等。这些精神理念是英雄们的人格写照,它们贯穿于英雄们生命展开之中,直至他们走向死亡。

  • 标签: 荷马史诗 英雄 德性 死亡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全面发展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性主体道德理想基础。现代社会寻求正义社会制度所需要道德能力,是一种超越了心理学意义上能力,是一种更为高级道德哲学意义上能力,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中确立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培养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构成了公共行政道德能力内涵。

  • 标签: 公共行政 道德能力 价值观 正义感 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持续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引发了中国乡村家庭伦理诸多变迁,这包括家庭伦理观念由“简单化一”向“多元共存”转变,家庭伦理关系由“政治本位”向“经济本位”转变,家庭伦理责任由“严格责任”向“宽容责任”转变,家庭道德调控由“行政调控”向“德法兼控”转变等。文章对中国乡村家庭伦理变迁轨迹和其中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剖析,探析了引发变迁深层社会原因。

  • 标签: 当代 中国 乡村 家庭伦理 变迁
  • 简介:冷冻胚胎是辅助生殖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冷冻胚胎权利行使纠纷越来越多。当人们对冷冻胚胎提出法律上权利主张时,最基本判断标准是如何体现人格尊严伦理要求。冷冻胚胎是具有人格尊严特殊伦理物。处置冷冻胚胎应当遵循维护社会公益、优先保护人格利益、禁止买卖和有限制试验研究三个伦理原则。

  • 标签: 冷冻胚胎 伦理属性 处置原则 生命伦理
  • 简介: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核心和精华,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解读和梳理儒家文化,必须正视儒家文化泛道德性.儒家道德衍射到儒家文化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突出表现为以德治代政治、以礼治代刑法、德本财末、文以载道及美善统一等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家文化是泛道德文化.

  • 标签: 儒家文化 儒家道德 泛道德
  • 简介:道德可能性植根于对“虚无”克服和对人自身存在意义理解。萨特以“存在先于本质”为理论指引,在人自身自由选择基础上为道德可能性确定根据,但却留下了陷入相对主义可能性。海德格尔将道德可能性与人自身生存相联系,试图将思想道路引向人自身存在意义,并在语言本质中展现人存在意义,并进而为道德可能性确定基础,但却没有指出道德可能性具体实现路径。“自身解释学”为理解道德可能性提供了第三条路径,在“生活叙事统一体”中人赋予“善生活”以伦理目标意义,在伦理目标的指引下道德可能性以道德规范形式展现自身形态。

  • 标签: 虚无 存在 道德 自身
  • 简介:<正>斯多阿(又译斯多葛)学派是晚期希腊影响最大、历史最长、流传最广哲学流派。它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和三世初纪,基本上与伊壁鸠鲁派同时。但这个学派历史和变化却比伊壁鸠鲁派要长而复杂多,大约一直延续到公元后二世纪末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这两个流派以分别代表典型感性主义伦

  • 标签: 学派 伦理学 理性 伊壁鸠鲁派 芝诺 犬儒主义
  • 简介:综观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类型,可归类为三种范式:一是“由思想到行为”偏重思想道德认知教育模式,二是“由行为到思想”注重行为合规则模式,三是“思想与行为双向互动”教育与制度管束有机结合模式。基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实情以及当下公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现状,我们在坚持思想道德教化同时,尤其要注意推进行动道德制度化建设。

  • 标签: 公民 道德建设 外在机制
  • 简介:信息风险,是信息由外部扩展并渗入人们生活领域,因人们非科学处理方式而引发"客观风险",通常被称之为一种"必然存在"。信息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消解逻辑起点是"信息人",即是具有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且形成基本信息素质抽象存在。从责任到伦理责任,是"信息人"道德层面的提升,它不仅对消解信息风险有着重要道德价值,而且还是"信息人"消解信息风险道德诉求。

  • 标签: 信息 信息风险 “信息人” 伦理责任
  • 简介:禁奢崇俭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不仅对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而且对公民个体道德理念、道德习惯养成、道德行为选择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消费观念,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

  • 标签: 禁奢 崇俭 道德价值
  • 简介:霍布斯一方面认为追求自身利益行为,包括“行贿”都不能算是不义;另一方面又将特定务件下实现自我利益视为自己对自己“贿赂”而认其为“腐败”和不义.可送钱而不可收受贿赂,担任裁判者不得受贿价值观是17世纪英国社会难得共识.霍布斯在《利维坦》当中引入贿赂观念,既有力支撑了其整个政治哲学基础即自然法诫条,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其社会契约论与政治权威起源论证,并成就了其政治哲学独特性.

  • 标签: 贿赂 腐败 霍布斯 廉政思想 社会契约 政治权力
  • 简介:民族道德产生大致经历了人类道德真空-前人类社会道德失误;民族道德雏型--氏族道德;氏族道德向民族道德过渡桥梁-部落道德;民族道德形成-民族道德等几个阶段。在人类民族道德史上,氏施道德是起点,部落道德是中间环节,民族道德是基于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而生发出来。抑或说,民族道德是踩着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肩膀而发展起来

  • 标签: 氏族道德 部落道德 民族道德
  • 简介:冯契先生“自由”观念既是哲学范畴,也有一定社会政治意义。自由人格、自由意志实现不能脱离人社会实践活动,自由人格问题离不开社会性存在这一前提,人社会实践伴随着自由人格实现历程。“权威主义”盛行或者出现“权威”凌驾于群众之上情况,往往会对人民群众形成自由独立人格产生消极影响,应当予以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社会应该是与异化“权威主义”盛行社会有着明确界限。自由人格与自由社会是互为前提,理想社会应该是个性解放与社会凝聚力都得到保障社会,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是实现这种理想社会路径。

  • 标签: 冯契 自由人格 自由社会
  • 简介:信任只能发源于人们共同生活实践,尤其是日常生活实践。个体生活经验(自己或他人生活经历)是生发信任内在根基;日常生活中规则、制度等社会机制是生发信任外在之源。日常生活中,信任惯性和排他性可能对信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判断对象可信任性和可信任度,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日常生活实践本身内在规律,来推断已有的信息,做出合理结论。

  • 标签: 日常生活 信任 惯性 排他性
  • 简介:转基因水稻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代表了杂交水稻育种方向。从转基因水稻研究到转基因大米摆上我们餐桌,中间必然要经过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环节。目前,转基因大米的人体试验之所以引发全世界舆论轩然大波在于两点:一是以现在技术生产出来转基因水稻,还具有安全不确定性;二是转基因大米安全不确定性引发的人体试验伦理争议。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要得到伦理上辩护,首先,要用新转基因策略,如创制智能不育系等,使得转基因大米安全性大大提高之后,再进行转基因大米的人体试验;第二,必需遵循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伦理原则:个人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公平分配利益与承担风险原则;最后,人体试验要严格依照相关管理程序提交申请,由特设伦理审查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才能进行。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食品安全 人体试验
  • 简介:从经济伦理视域来看,作为企业"灵魂"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脚步渐行渐远。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意蕴关涉历史性、人本性和公正性三个基本维度;人本关怀乏力、生态学危机加剧以及社会担当严重不足是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要破解企业社会社会责任缺失道德悖论,建立消费者与企业联动伦理整合机制、注重社会核心价值伦理导向机制以及注重良法善治伦理控制机制是三条可行现实路径。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经济伦理 道德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