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刑法对佛道教实行宗教法律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及原因,并说明在这样的法律规范外部环境下,道教只能走上心性化的道路,并日渐式微.

  • 标签: 古代刑法 佛道教 规范 心性化
  • 简介:安提阿教会在基督教的初代历史上留下了美好的见证,她创下了好多个教会历史中的"第一"。她是第一个在外邦成立而有一定规模的教会(第一间外邦教会)。她也是在使徒制度以外自己成立为有先知和教师的教会。她是第一次将信仰耶稣的人称为"基督徒"的地方,原本信仰耶稣的人被称为是"门徒"。这个教会也是第一个差遣宣教士到外地去宣讲福音的教会。她也是最早知道以"教导"(即基督教教育)的方式使教会发展的教会。一般的教会都是注重布道,但安提阿教会有许多的教师,又教导信徒的成长,可以说这是最早从事宗教教育或神学教育的教会。她是第一个发展出不必要守旧约的摩西律法,就是不需要受割礼就可以作基督徒的教会。她也是在圣经上首次看到教会与教会之间互相照顾的教会,是他们首次捐款去照顾耶路撒冷遭饥荒的人。在教会的诸多事工上安提阿教会为今后教会的发展树立了美好的楷模、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可圈可点的属灵祖产,这些属灵的祖产一直在教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代安提阿教会留给今后教会的属灵遗产是相当丰富的。在基督教福音事工的拓展、教会人才的选送和培养、在教会体制的形成、在教会的牧养管理以及在基督教神学形成的过程中,安提阿教会均曾经尽上了自己当尽的本分。

  • 标签: 安提阿教会 福音广传 教会建设 牧养管理
  • 简介: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正法时五百余年,是教法、修行、证果三者完全具足的时代。像法时的一千年,虽没有证果的人,但教法和修行二者还存在的时代。到了末法时的一万年,就只有教法存在而缺修行和证果。其后就出现连教法也消灭的时代,这叫做法灭时代。佛教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佛陀所说的经典。佛教经典总括为三藏,根据内容一般分为经藏、律藏和论藏。关于三藏有

  • 标签: 证果 修持 佛教经典 律藏 经藏 论藏
  • 简介:女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和男性一同缔造着人类文明。然而由于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分工不同,使得“男女有别”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而“男女有别”的背后应该说女性是被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性也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她们之间的相异之处,很值得我们作些比较。对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信仰立场、不同的文化渊源的女性作比较,它的面应该说是很广的。

  • 标签: 应该 箴言 信仰 个人 人类社会 女性观
  • 简介:本文以宗教社会学理论为基本依据,结合神话—原型批评的研究方法,解读中国古代黄帝故事的神话学和宗教学内涵。我们认为,通过研究与黄帝信仰相关的图腾在古代神话和仪式中的表现和演变,可以较为清晰地解读出黄帝作为部落领袖和巫师在古代巫术—仪式中的活动情况,以及黄帝从古代部落领袖、巫师演变为部落最高神以及古代神祇被纳入到早期神仙群体的完整过程。同时,这样的研究也将为古代黄帝神话的诠释、整理和重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黄帝 神话 图腾 仪式 神仙
  • 简介:乐爱国与庹永在《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人心。

  • 标签: 古代伦理思想 思想发展 中国 道教 宗教神学 理学研究
  • 简介:神学要中国化在当今中国教会几成共识,但如何中国化却令我们一筹莫展,无所适从。神学中国化就如同翻译一样,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不仅要有两种语言的修养,而且要有两种文化的修养。同样,有志于中国神学建设者除了熟悉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以外,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的研究无外乎对典籍的研

  • 标签: 中国古代典籍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基督教神学 修养
  • 简介:前言在三国即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统一前期,在三国的全力支持下佛教得到了巨大发展,以王室与贵族为中心,佛教不仅被广大人民所信仰,而且人们也积极致力于佛经与佛法的研究。三国的僧侣留学到中国研究佛教,也到日本多次传授佛教,由此可知,三国时佛教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标签: 佛教思想 照明 古代 韩国 大乘 广大人民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九鼎与传国玺曾经长期被视为王权的象征、天命的标志,被描述、塑造成历代中原王朝的传国重器,受到中原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乃至顶礼膜拜。这种历史现象体现了鲜明的政治传承意识。虽然历史上的九鼎与传国玺真伪难辨,但是借助有关九鼎与传国玺的历史传说和政治想象,中国历代统治者把中原地区的政治与历史建构成一部单线传承的政治史,历史上所有中原政权由此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历史关联性和政治继承性。政治传承意识塑造和维护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在精神上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是中国传统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曾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尝试从政治心理的视角,着重考察九鼎、传国玺崇拜现象所蕴含的政治传承意识,探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赖以形成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 标签: 九鼎 传国玺 政治传承意识 五德终始学说 正统观
  • 简介:石佛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周围与五台山著名的圭峰寺、极乐寺、秘魔岩、净名寺相邻,是现存五台山佛乐的发祥地之一。石佛寺的规模不大,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佛殿、僧舍、厨库等建筑,西院有圣母殿、戏台、龙洞、观音洞等。

  • 标签: 佛寺 经卷 古代 出土 山石 五台山
  • 简介:单道开曾对人说“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自利利人不亦可乎?”(《高僧传》初集卷十罗浮山单道开)佛教是把疾病的对治视为自己的修学内容的。通常说这就是医方明。因此佛教寺院在古代一般会有为民间看病施药的传统。中国古代的好些名僧也

  • 标签: 中国佛教 修学 医学 释杯度 佛图澄 单道开
  • 简介:景教是来自波斯及大秦的基督教一支,依其创始人Nestorius的名称也叫聂斯托利亚教。聂斯托利亚生活于4世纪末到5世纪中期(约451年),他做过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得到东罗马皇帝TheodosiusⅡ的支持。该派起初认为马利亚称不上是Theotokos(神之母亲),因为基督的神性并不

  • 标签: 景教 基督教 聂斯托利亚 教义 佛教
  • 简介: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形成,根本在于灵魂与肉体和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的思想.促成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兴起的二元论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宗教自身的先天性二元论因素,即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区隔;再则是东方宗教,尤其是中亚宗教的二元论思想;最后是犹太教传递给基督教的弥赛亚主义中包含的二元论思想.

  • 标签: 基督教 禁欲主义 二元论
  • 简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走遍华夏大地的名山古寺,游人常见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布袋和尚,整天乐哈哈地笑迎四方游客。它不仅是作为佛教造像而为后人所景仰,更因为他形似疯癫、乐观知足、容忍世事的形象,而被众多的艺术家所青睐。

  • 标签: 形象演变 古代绘画 和尚 禅宗 自在 佛教造像
  • 简介: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是古代文献整理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佛名经》为中心,通过内容、行款、书风、书迹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从残损补缀例、脱误补缀例、缀接错乱例、缀接颠倒例四个方面探讨了前人的修复缀接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误缀现象,说明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古已有之,古人的修复缀接也未必完全正确。

  • 标签: 修复缀接 佛名经 国图藏敦煌写卷 误缀
  • 简介:近年来,宗教成了冷门中的“热门”,宗教文化研究逐渐呈现繁荣之象。笔者因对宗教文化有亲近之感,常常翻阅此类著书,觉得不乏厚重之作,但此类著作很多是理论阐释晦涩、史实考索冗繁,方法使用随意,所以,对读者来说,要么为历史淹没,要么被理论迷惑;而那些浅显易懂之作,常因为资料支撑的单薄,理论指导的残缺,行文逻辑的失范,实在不足以餍服人心。这里固然有笔者的偏见,但如何掌握好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范式,这的确是宗教文化研究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宗教信仰 学术范式 观音信仰 古代 印度 文化研究
  • 简介:政权与宗教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古代的政教关系,以史为鉴,对处理好今天的政教关系,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东汉时期,佛教传人中国,道教自民间开始发展壮大,二者在中华大地开始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日益广泛。

  • 标签: 政教关系 中国民众 宗教关系 国家政权 古代 评介
  • 简介: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新弋获———评潘显一《大美不言: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唐明邦最近,收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潘显一同志寄来他的新作《大美不言: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虽然我眼睛不大好,但打开这本书,还是被它吸引住一口气读...

  • 标签: 道教美学 范畴论 美学研究 中国古代 比较研究 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