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国内经济不振、社会不公和政治结构分裂是奥巴马总统在第二任期将面临的三大问题。奥巴马政府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但由于与共和党人的理念不一致,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国内施政效果不佳,奥巴马政府的重点可能会转向外交,并大致沿用其第一任时期的“巧实力”外交方针,外交重点仍然是推动美国“重返”亚太,进一步遏制中国。由于该战略会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中东问题)的掣肘,进攻态势可能会有所减弱。中美之间尽管出现新的问题和竞争点,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但中美关系在未来仍然可以保持稳定。

  • 标签: 奥巴马连任 巧实力 重返亚太 中美关系
  • 简介:柬埔寨[外资投资]根据柬埔寨开发委员会的统计数字,自1994年8月到1995年年底为止期间柬埔寨的外资投资额(柬埔寨开发委员会的批准投资额数字)为20.09亿美元(投资件数为186件)。就其投资来源国别、地区别分布结构看,来自马来西亚的投资金额为14.6亿美元,占外资投资总额

  • 标签: 外资投资 缅甸 柬埔寨 委员 外资投资企业 投资来源
  • 简介:伴随冷战后对外战略的调整,印度开始一改往日囿于南亚、困于中巴、局限印度洋的状况,在积极发展同美、俄等西方大国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实施以东盟为突破口的“东进战略”,并因此成为东亚合作进程中一个日趋重要的域外因素。但是,“东进战略”的实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印度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其“东进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受到制约。印度要想与东亚国家在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未来仍将面临诸多困难。

  • 标签: 东亚合作 印度 东进战略 发展趋势
  • 简介:秘鲁形势在藤森总统历经5年的治理后已明显好转:政局趋向稳定;经济由衰转兴;外交多元务实。据此,藤森在国内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在今年的大选中以64.27%的选票蝉联总统。他将继续奉行现行政策。但仍面临一些难题。

  • 标签: 内外政策 秘鲁 国际金融组织 恐怖组织 经贸关系 经济发展
  • 简介:<正>1985年,香港的通货膨胀率是80年代的最低点,恒生物价指数仅为3.95%。此后,通货膨胀率直线上升,到1989年恒生物价指数升至9.8%,而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以每月平均支出2000—6499港元家庭为调查基础,约占香港城市总住户的50%)突破了10%大关,达到10.1%;乙类消费物价指数(以每月平均支

  • 标签: 通货膨胀率 财政税收政策 消费物价指数 香港 80年代 最低点
  • 简介:TheUSpolicytowardChinahasundergonemajorchangesrecently,andtheChina-USrelationsareexperiencingthemostprofoundtransformationsincetheestablishmentofdiplomatictiesbetweenthetwocountries.ThetransformationofChina-USrelationsisaccompaniedbyrisksandchallengesinmanyaspects,butitalsoreflectsthetrendofworlddevelopment.Onitswayofmajor-countrydiplomac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forthenewera,Chinafacesamajortasktoanalyzethedrivingforce,natureandtrajectoryofitsrelationswiththeUS,andunderstandandproperlymanagetherisksandchallengesinthebilateralrelationship.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Chinatoactivelyshapeafavorableexternalenvironmentandsafeguardtheimportantperiodofstrategicopportunityforitsdevelopment.

  • 标签: 中美关系挑战 对华政策调整 美国对华政策
  • 简介:本文讨论的重点是"9·11"后的欧盟中东政策.在分析了战后、特别是"9·11"后世界格局变动及美国对外战略调整这一背景的基础上,文章对欧美中东政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差异分析是重点.文章最后还尝试着从欧美不同的世界观包括时代观、战略观以及对"伊斯兰威胁"的看法这一角度,对它们的差异作出解释.

  • 标签: 中东政策 “9·11” 世界格局 时代观 世界观 对外战略调整
  • 简介:印度人在缅甸社会比其他外侨更不受欢迎.这是由于印度人同缅甸原住民在种族和宗教上的差异很大,且印度人很不容易接受缅甸的语言、服装和风土习俗.因此,缅甸人叫他们'嘎拉'.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早期历史上的交往因素,缅甸与印度在文化特别是在宗教方面有牢固的关系.在殖民地时代,印度人的地位很显著,虽然他们排在欧洲人之后,位居第二,但他们把资金分投到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1962年以来,印度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自主权明显下降,但自1988年9月现军人政府上台后,印度人的状况已得到改善.

  • 标签: 缅甸 印度人 孟加拉人 社会地位 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
  • 简介:阿富汗局势深刻影响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安全与经济发展。在美国、北约从阿撤军后,阿富汗安全形势可能出现不稳定,上合组织应当更大限度地参与阿富汗问题。如果没有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参与,从经济、文化等领域推动阿富汗参与区域合作,阿富汗将难以彻底解决稳定与发展问题。目前虽然上合组织对阿富汗问题的整体介入力度不大,但是各成员国已经通过双边渠道不同程度地加入了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以此为基础,上合组织应当加强政治外交上的协调作用、与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展开协作、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参与阿富汗建设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阿富汗在区域经济交通中的枢纽作用。

  • 标签: 上海合作组织 阿富汗 中亚
  • 简介:克林顿政府对印度的态度由冷到热,实施讲求实用的政策:在经济方面一贯重视发展与印的双边贸易,打开印度市场,但在核问题、军事合作及克什米尔问题上,则实施一些具有矛盾性的政策.这些对印政策都为维护和实现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服务.

  • 标签: 克林顿 对印政策 现实主义
  • 简介:缅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但过去50年缅甸也是东南亚地区饥饿程度最高的国家。本文通过对缅甸独立后不同时期农业政策的背景、选择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缅甸外生工业化目标所引致的内生剥夺农业政策是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

  • 标签: 农业政策 粮食安全 比较优势 缅甸
  • 简介:影响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个性、情势以及“美国优先”3变量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对人们预测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造成较大难度。然而,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有其隐含的身份、内容、含义和逻辑。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可以对特朗普政府南海行为的必然趋势进行把握。分析表明,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把中国的身份塑造成具有威胁性的“他者”,并传达出美国关注“秩序、航行自由、军事化、和平”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权力、知识、事实”的逻辑连接起来,体现出“秩序权力化、知识滥用化、事实歪曲化”的特征。实际上,美国南海政策以维护其在南海地区秩序中的权力地位为目标,并通过滥用国际法以及航行自由权等知识,歪曲对军事化、和平事实的描述以建构中国的负面形象。由此推之,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将呈长期化趋势,并将强化与同盟国和伙伴国的关系来干预南海,同时继续加强法理攻势和舆论宣传。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南海政策 官方话语
  • 简介:一、引言新加坡元(下称新元)自1980年以来对所有其它主要通货都升了值。这是旨在使国内价格免受输入性通胀影响的一项深思熟虑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在1985年衰退之前,反通胀政策的负担依托在全国工资委员会规定的工资限制上。可是,由于劳力紧缺的市场形势以及国民经济中劳力较密集的服务部门比重不断增大,这一政策变得无法持续下来。尽管新加坡政府承认实际工资成本与国际竞争力之间有偶然的联系,随着经济的日趋成熟,它还是接受以其有限的影响货币工资的能力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工具。正是根据这一背景,汇率成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而国内价格稳定则是其最终目的。

  • 标签: 出口需求 市场支配力 工资指数化 新加坡 汇率政策 综合平衡分析
  • 简介:从布尔什维克党民族政策的纲领出发等,远东共和国制定并执行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它宣布各民族一律平等,赋予土著民族,包括北方小民族以自治权,建立了民族事务部.民族事务部和地方政权机关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拯救濒临绝境的北方小民族,并在一些地区通过选举成立了北方小民族自治机构--土著人管理局.

  • 标签: 旧匕方 J、民族 民族政策 远东共和国
  • 简介:外交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研究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状况,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该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战后三下多年来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演变和主要对外关系的状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演变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在独立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从1946年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对美依附对期”;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的“对美离心时期”;以及1972年到现在的“自主时期”。

  • 标签: 对外关系 军事基地协定 两国关系 菲律宾政府 马科斯 三下
  • 简介:综观独立以来印度农业的发展及粮食问题的解决,可以发现其与政府的直接干预密不可分。这种干预可概括为如下方面:一是实行土地改革,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二是对农业投入实行财政补贴,扶持农业发展;三是重视农业科研教育,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四是建立农产品收购与分配...

  • 标签: 农业新政策 主要内容 评价
  • 简介:研究尼泊尔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事件和倾向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尼泊尔的形象,从而指导增进两国间官方和民间友好往来,使中国掌握对尼政策的主动权。本文整理尼泊尔主流报纸和涉华报道的大量数据,运用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培养分析理论和新闻学中的客观报道原则理论对尼泊尔主流报纸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政策启示。

  • 标签: 尼泊尔 涉华报道 对尼政策
  • 简介: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制订经过与公元2000年的目标马来西亚政府于1991年6月17日公布了以“新国家发展政策”为核心的第二个长期展望计划(1991—2000年)。用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的说法,此项计划是“马来西亚于公元2000年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的新时代的序幕”。

  • 标签: 原住民 马来西亚政府 新国家 优先政策 长期发展 “新经济政策”
  • 简介:欧元区成员国财政扩张效应的直接影响是推高区内利率水平,而成员国财政扩张的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由于目前全球利率水平尤其是美联储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而且油价上涨的不确定性给央行利率政策博弈带来难度。本文基于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纪律执行情况,对当前美、欧的利率水平差异,以及对油价与利率变动相关性的分析,对欧元对美元汇率水平做出研判。

  • 标签: 溢出效应 短期利率 汇率 欧元 财政 政策
  • 简介: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制定,并于次年,在第二个马来西亚计划(1971—1975年)中正式提出。它有两个直接目标,它设想通过这两个目标来最终实现民族的团结。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提高所有马来西亚人(无论什么种族)的收入水平和增加其就业机会来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加速马来西亚社会结构改革的进程,以便纠正经济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和最终消灭对种族与经济功能的等量齐观。新经济政策一直是在“远景规划纲要”(1971—1990年)的框架内加以实施的,如今已行将结束。现在该是为新经济政策以后的时期进行评论和规划的时候了。为了为这一重

  • 标签: 原住民 收入水平 绝对贫困 农业部门经济 消灭贫困 公司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