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德意志民族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联邦德国人民热爱生活也酷爱自己的民族音乐。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在历史上象德国那样出现过那么多的出类拔萃的音乐大师:约翰·塞巴斯、带安·巴赫在除了歌剧之外的所有的音乐体裁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 标签: 音乐传统 民族乐器 联邦德国 德意志民族 民族音乐 热爱生活
  • 简介:'迟到的民族国家'与'超前的民族国家'乍看起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对于21世纪初的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用这两个概念来探讨'新德国问题'的发展前景,是本文作出的尝试.

  • 标签: 民族国家 新德国问题 连续性
  • 简介:犹太民族的哀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李乐曾纳粹德国大规模集体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是现代史上最惨痛的人类悲剧。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描述的是这一悲剧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奥斯卡·辛德勒(OskarSchindler)1908年出生在一个工厂主家庭里。他...

  • 标签: 犹太民族 犹太人 纳粹德国 德意志民族 南京大屠杀 纳粹党卫军
  • 简介: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神识人的过程中,"上帝之义"概念一直困扰着他,构成了其精神困苦的根源。通过对其发现"上帝之义"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帝之义"的希伯来文原义在古希腊罗马文化背景下的扭曲变迁才是路德精神困苦的实质所在,只要将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理性分配正义观应用到"上帝之义"的讨论之中,并将义解释为按照人所有的属分进行分配,就会产生这样的精神困苦。

  • 标签: 马丁·路德 精神困苦 上帝之义 分配正义 外在的基督之义
  • 简介:20世纪初,德国东部基督教新教姊妹会的女传教士来到贵州省大方县传教.她们的传教努力成效不大.但却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就,并在社会慈善活动方面也有建树.本文对此将作详细叙述.

  • 标签: 德国 姊妹会 黔西北 少数民族
  • 简介: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其故乡、德国北方古城吕贝克为背景,描绘了19世纪有教养的德国市民家庭的几代兴衰史。与充满波西米亚艺术气息的南方城市慕尼黑相比,吕贝克象征着传统、静态、等级、勤奋、尊严与道德,文章由此展开对城市与市民性格关系的探讨。不过有教养的市民阶级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和身体的力量逐渐衰退,精神和对哲学与艺术的觉悟却不断增长,出身于该阶级的曼对此感同身受。成年后他定居慕尼黑,其笔下的艺术家形象也多被安置于这座城市。在曼的作品中,吕贝克与慕尼黑、北方与南方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对立。

  • 标签: 布登勃洛克 吕贝克 慕尼黑 市民阶级
  • 简介:本文通过探索小说《修正》中的空间象征的含义,解读小说中人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人物本身的极端矛盾性以及其在空间意象上的体现,为解读伯恩哈德笔下的精神狂人提供思路。

  • 标签: 托马斯·伯恩哈德 空间象征 精神 矛盾性
  • 简介:“欧洲”因《整合责任法》而被列入了德国联邦议院的辩论议程。《里斯本条约》对自下而上、有限支持和适度原则进行了具体化,“民族”通过由成员国议员作为代表而全面介入欧盟事务之中。德国新执政联盟在其《联合执政协议》中确定,“欧洲”成为新联邦政府的政治方向,而“民族”是政府政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新联邦政府就成了“欧洲”与“民族”的经营者。新联邦政府在欧盟事务上的行动能力取决于其与联邦议院之间的沟通。而新联邦政府的欧洲政策施政空间——联邦政府在欧盟事务上可能的立法权限一则受政策取向影响,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政策取向是趋同,还是相悖。这又取决于联邦的执政党或执政联盟与州的执政党或执政联盟有一致还是相悖的政策偏好。

  • 标签: 德国与欧盟 《联合执政协议》 《里斯本条约》 《基本法》 联邦宪法法院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