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傀儡戏(本文所指为提线木偶戏),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几千年来,它与民众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它不仅具有一般戏剧的娱乐功能,而且还有深涵内蕴的宗教仪式功能。以往,对于傀儡戏的研

  • 标签: 傀儡戏 梨园 法事 科仪 宗教仪式 宗教化
  • 简介:一中国音乐教育自近代以来,学习西方,固然是有所得。但是在技术理论、甚或观念、行为层面上也出现有照搬西方后产生的种种问题。这其中有过分偏重汲取“技艺”教育的因素,忽视对其中存在的“育人”因素的了解和借鉴,甚至因为这种价值取向,对中国自己的音乐教育“育人...

  • 标签: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音乐 教育学科 理论研究 修海林 学校音乐教育
  • 简介:先秦至汉初关于五音与十二律的记载,有《管子》、《国语》、《吕氏春秋》、《放马滩秦简》、《礼记月令》、《淮南子》、《汉书》等文献,而其中有关三分损益法的最为典型的材料要数《管子》记载的五音与《吕氏春秋》记载的十二律。从上述系列文献中可见先秦至汉初五声、十二律的生律法与古代先民的阴阳五行宇宙观相联系,并有其系统、深厚的思想基础。本文将本着以“古人的思想研究古代”的宗旨,依据已有的古代哲学研究成果,探寻五声、十二律生律法的思想依据,为古代乐律文献的解读提供一个可以尝试的思维方法。

  • 标签: 先秦 汉初 阴阳 五行 分畛 合流
  • 简介:<正>20世纪是一个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交织和冲突的时代。传统戏曲的遭际也是起落跌宕,充满了时代和政治色彩。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世纪,使它成为时代和政治社会的晴雨表。戏曲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和关注区域。20世纪之前的戏曲研究属于古典研究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典研究 林传甲 政治色彩 中国戏曲史 戏剧学
  • 简介:<正>从王国维1913年发表《宋元戏曲史》算起,现代戏曲学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王国维虽上承乾嘉之学,但无论是学理形态、还是学术范式与提问方式,他的研究都迥异于传统的曲学研究。根本的原因在于,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王国维的研究涌动着强烈的

  • 标签: 戏曲研究 古代戏曲 文本细读 戏曲学 《宋元戏曲史》 郑传
  • 简介:闵惠芬老师以器乐演奏声腔化为主题举办了二胡专场音乐会暨闵惠芬二胡艺术学术研讨会。音乐会上声腔化的典型范例《游园》等作品,不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民族拉弦乐器声腔化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也让我们感知到了古人对“唱调”艺术形式喜爱的原由。尽管时代不同,但“器乐演奏声腔化”与“唱调”对于艺术的追求却同根同源,同时,也彰显出我国民族音乐悠远的历史渊源。

  • 标签: 闵惠芬 二胡音乐 声腔化 唱调 《游园》 传统音乐
  • 简介:<正>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中国音乐史学会议上,我曾应邀作了一个《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的发言。1985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上,我又就几年间的中国音乐史问题作了一次概括性的发言。这次会议是第三次了,不揣浅陋,再就这几年的情况,谈些个人的“断想”,就正于同志们。有些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的根本性的问题上,可能是老问题了,如南京会议我曾谈到的闳通与谨严的问题,现在在具体表现上可能又有些不同了。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古代音乐史研究方面,也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在微观方面,选择了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广,无论量与质,均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总的说来,这几年的古代音乐史研究,已

  • 标签: 三十年 文化史 江阴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 史学发展
  • 简介:文章从音乐学术史角度评价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一书,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本著作"。并从以"律、调、谱、器"为古代音乐史著述知识系统构成的主体框架;在专题研究基础上对古代乐律学知识有较为系统而深入的阐述;首次运用、借鉴现代音乐学研究方法和成果系统研究古代音乐;注重实证性研究,重视数理计算和乐器实物图像的提供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就学科现代学术转型这一点来讲,王光祈对现代音乐学术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运用、学术视野的宽广和新颖、学术成果的规范和严谨,以及所涉每个专题的深入研究等方面,都是其前诸学者无法相比的,并指出王光祈《中国音乐史》构建的古代乐律学史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开始具有中国乐律学史最早、也是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态。

  • 标签: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音乐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