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喇”是古代杂技性的乐舞,兴起于金、元时期,明、清两代又有发展,有关记载首见于明代,清代文献才有较多的记述。“喇”一词,源于蒙古语的汉字记音,由于不同时期的表演形式不尽相同,因此,其含义有多种解释。早在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家李家瑞先生《北平俗曲略》一书,摘引《野获编》、《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燕都杂咏》等有关“喇”的记述进行了考证,为我们今日研究“喇”提供了重要线索与参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舞蹈家们虽有诸多研究“喇”的文章发表,但尚无系统的论述。为此,本文拟以文献资料结合仍在流传的民间舞蹈,以动态形象为切入点,对“喇”的文化源流、形式特征,做进一步的考证。

  • 标签: “倒喇” 西域乐舞 佛教文化 动态形象 杂技因素
  • 简介:奇纳·费尔南德斯(CianeFernandes)曾以《重复与变化的美学》为题来揭示鲍希舞蹈剧场的美学特征,无疑是十分中肯的。显然,娜·鲍希直露她对“重复”的偏爱。从《春之祭》到《蓝胡子》、《穆勒咖啡屋》,这种编舞技法被用到了极致。人遇恐惧,身体一次次地抽搐,让人感到精疲力竭……人间憎恨,一次次地握手拥抱,一次次地倒地又一次次地站起,让人感到虚伪至极……

  • 标签: 跳舞 美学特征 《春之祭》 “重复” 编舞技法 复与变
  • 简介:于9月15日至2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新世纪展现的灿烂画卷。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尉建行、李岚清以及贾庆林、曾庆红、吴仪、布赫、司马义·艾买提、白立忱等同志分别接见了民族艺术家代表并观看了开幕式及剧场的精彩演出。荟萃全国的42台晚会中,除9台为戏剧及交响音乐会外,有28台是歌舞,4台综艺晚会也有大量歌舞。全国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的3500多名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欢聚北京,既是民族团结的盛会,又是盛大的民族舞蹈博览会。

  • 标签: 民族舞蹈 交响音乐会 演出 歌舞 民族艺术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