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运用临界锥角楔体力学理论,论述了尼日尔角洲前缘冲断系统在高孔隙流体压力诱发的软弱底部滑脱面上发生的变形。与大多数造山褶皱带相比,尼日尔角洲虽呈现出相似的岩石性质,但其锥角(海底坡度角与底部滑脱面倾角之和)却异乎寻常的低。低锥角表明尼日尔角洲的底部滑脱面异常软弱,这反映了底部滑脱面所在的前角洲相阿卡塔(Akata)组页岩具有高孔隙流体压力(λ≈0.9)。软弱的底部滑脱带对尼日尔角洲深水褶皱带的构造型式有重大影响。因超压而变软弱的阿卡塔组页岩在背斜中心和前缘冲断层上盘发生了塑性变形,发育了剪切断弯褶皱和滑脱背斜,它们构成了这一深水褶皱带的主要构造圈闭类型。此外,低锥角楔体还导致了背冲断层带的广泛发育,同时出现了对这一深水褶皱冲断带有分隔作用的大面积相对半变形区。本文在论述底部流体压力升高对尼日尔角洲深水构造影响的同时,也将临界锥角楔体理论推广运用到了被动陆缘背景。

  • 标签: 尼日尔三角洲 孔隙流体压力 褶皱冲断带 构造型式 压力升高 底部
  • 简介:本文对伊朗北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上叠统-中侏罗统Shemshak群页岩进行了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镜下研究(岩石评价热裂解,光导-uv显微镜)。研究发现: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至29.4%重量百分比之间(平均为1.2%),表明有机碳含量总体上为较差至适中。Shemshak群下部的上叠统页岩主要为低氧一缺氧环境下的海相/湖相沉积,TOC平均为0.7%。Shemshak群上部的托尔阶-阿林阶页岩的沉积环境为有氧一低氧的较深海,其TOC值最低,平均为0.3%。Shemshak群不同段层的碳质页岩显示了最高的TOC值,平均为14.2%。最高温度(Tmax)值介于439℃至599℃之间,平均为300℃,表明有机质在深埋藏和活跃的沉积后构造活动中经历了高温。氢指数(HI)-Tmax关系图显示:表明存在蚀变有机质的Ⅳ型干酪根,其HI平均值非常低。孢粉相的特点是,无定形有机质占主导地位,它们绝大多数来自于海相-非海相浮游植物的降解。上Shemshak群生烃潜力很低,而下Shemshak群则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地区重要的有效烃源岩。后者在地质历史上可能在研究区的部分地区(例如,Tazarh地区和Paland地区)生成了数量可观的油气。晚叠世早期(基梅里造山运动早期)古特提斯海道的封闭,以及随之而来的伊朗板块和欧亚大陆南部边缘的碰撞,导致厚厚的硅质碎屑沉积物沉积在构造活跃的隆起前缘(Alavi,1996:Seyed—Emami,2003)。厚厚的上叠统-中侏罗统Shemshak群广泛分布于伊朗中部、东部和北部(Seyed-Emami,2003)。该群地层厚度最大达4000米,不整合上覆于中一下叠统Elikah组碳酸盐岩之上,而中侏罗统Dalichai组泥灰岩和灰岩则不整合上覆于Shemshak群之上。厄尔布尔士山脉地区Shemshak群的沉积环境为海相-陆,包括湖相、河流-角洲-深海相、

  • 标签: 有机质特征 碎屑沉积物 中侏罗统 上三叠统 山脉 伊朗
  • 简介:1根据地震检测的气烟囱体积评价远景构造的风险全球大多数产油气的第系盆地都以垂向油气运移为主。在地震记录上,这种垂向油气运移带通常直接表现为垂向不规则的低能量反射带,也就是所谓的“气烟囱”。观察发现,这些气烟囱经常与生产油气田或干井有一定联系。但除了个别例子,还没有为确定这些气烟囱与油气充注和封盖层风险的关系而开展系统研究。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生产 论文摘要 创新技术
  • 简介:尼克(Nyk)隆起位于挪威海域沃灵盆地的西部,是一个近北东向的晚白垩世至早第纪的构造隆起。该隆起由厚层的上白垩统至下第系沉积层序构成,这些层序倾向南东,被垂直断距达1500m的正断层切割。根据断层两侧沉积厚度的变化以及地层超覆关系判断,在大约55Ma的挪威与格陵兰分离之前,也就是在坎佩尼期至早古新世的拉张作用期间,这些断层处于活跃状态。两组褶皱使这些保存在与断陷有关的正断层上盘的沉积地层产生了变形。一组褶皱位于断层走向的顺时针方向,另一组与断层走向平行。根据地层关系判断,这两组褶皱都形成于古新世末至始新世初的断陷作用之后。我们认为,这些褶皱是在小规模左旋扭压过程中发育的。这一左旋扭压已分解为正断层的北东一南西向左旋走滑复活和这些断层上盘的北西一南东向共轴缩短作用(褶皱作用)。尼克隆起处于推断的大陆分离线的逆时针方向。我们推测这次扭压作用是由北北西向作用力推动的,力源是初始板块边界的差异地形和这一抬升的轴部区域的热浮力物质。这种变形作用不一定会对烃源岩的成熟度或储集砂体的分布产生明显影响,但有可能形成独特的构造圈闭形态。它还可能增强圈闭边界断层的连通性。

  • 标签: 左旋走滑 边缘盆地 变形作用 早第三纪 正断层 分离线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砂岩微观组合模型水驱油实验为例,研究了角洲前缘亚相不同沉积相带砂岩储层的水驱油特征及驱油效率。实验表明:不同微相组合的模型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水驱油特征及水驱油效率,其水驱油效率的高低主要与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别及是否发育微裂缝有关;同时,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驱替过程中的驱替压力及驱替倍数也对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沉积微相 微观组合模型 水驱油效率 影响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