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笔者分析了加快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的原因,阐述了加快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需要把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充分准备、快速反应的原则,以及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编组要精干合理,装备要配套便携,训练要严格有素,指挥要高效快捷。

  • 标签: 军队医院 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 灾害救援 卫生装备
  • 简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及策略失误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和意见。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机制 处理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在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评价应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型效果。方法收治80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实施应急护理干预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应急护理干预之后,各项指标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进行护理中,经过应急护理干预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应急护理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分析入手,综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客观分析了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即坚持“预防为主”不动摇;应急管理资金保障到位;完善信息网络与预警监测体系;强化应急救控体系;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反应体系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探索"模块化培训"在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调查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对培训时间、目标、教学方法、培训形式、师资、考核与结业等方面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全国20个省级单位的省、地市、县级卫生应急管理人员16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目标中选择提高卫生应急能力的比例最高(96.2%);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桌面推演、专题讲座的需求率较高,分别为94.0%、94.0%、84.8%;培训形式中短期集中培训的需求率最高(92.7%);师资方面,国内专家和卫生应急管理干部的需求率较高,分别为90.0%和83.1%;86.5%的调查者选择模拟问题处理作为考核方式;77.0%选择颁发证书作为结业方式。部分培训需求在不同单位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应以提高卫生应急能力为目标;综合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短期集中培训;选择工作经验丰富并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国内专家和管理者作为师资;采用模拟问题处理进行考核,以颁发证书作为结业认证,并应根据不同单位级别间的需求差异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在职培训 培训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众所周知,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多发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灾害以及地质灾害等。如何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标签: 重大自然灾害 应急处置 卫生防疫工作 方法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医疗水平相对薄弱。因此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易受到较大冲击,造成不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薄弱部分,完善相应的应急策略,才能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公众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 标签: 基层卫生机构 公共卫生 应急技术
  • 简介: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应急物资运输是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储备与保障能力、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体系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水平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运输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物资 运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分为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应用应急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血气分析等指标对比,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PH值、P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值、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分别为96.36%和83.6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急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重症患者的血气分析等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患者 应急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汶川大地震所致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中的ASD诊断标准,对经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进行诊断。结果323名受试者中有164人(50.8%)符合ASD的诊断标准。其中135例男性中51例(37.8%)符合ASD的诊断标准;188例女性中有113例(60.1%)符合ASD的诊断标准。结论汶川大地震后ASD发生率高,女性AS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

  • 标签: 急性应激障碍 汶川大地震 地震幸存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震伤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6例地震导致股骨颈骨折并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地震伤员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活动和转移能力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主动肌力训练;实验组除在院内进行相同的功能锻炼外,在病人出院后3~18个月进行家庭随访,指导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地震伤员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指导功能锻炼,使地震伤员能正确行关节功能锻炼,能进一步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提高地震伤员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随访地震伤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5.12地震灾区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灾区基层干部给予有效的心理卫生服务和社会支持。方法对部分5.12地震重灾区的基层干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资料来源分为基层机关干部组和乡镇干部组;对基层干部一般情况、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进行逐一登记和评估。结果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平均年龄39.34±10.94岁,大学以上学历56.9%;灾区基层干部抑郁、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乡镇干部PTSD严重度评分高于基层机关干部(p<0.05)。结论地震灾区基层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基层乡镇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较机关干部更令人担忧。心理卫生工作和社会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基层干部 心理健康状况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某镇中学学生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月下旬,对极重灾区都江堰某镇中学150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98份。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该中学学生灾后4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检出率29.71%(445/1498),抑郁症状检出率23.10%(346/1498),焦虑症状检出率33.11%(496/1498),PTSD症状伴随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3.62%(204/1498),PTSD症状伴随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7.16%(257/1498),PTSD症状同时伴随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22%(198/1498)。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数与抑郁总分、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2,r=0.298,P均〈0.001)。经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出PTSD、抑郁、焦虑症状的共同影响因素有:绝望感、年龄、性别、是否目睹死亡、家人情况、地震时是否受伤。结论汶川大地震后,应该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持续给予心理干预或治疗。

  • 标签: 自然灾害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焦虑 抑郁 中学生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城市相比基层乡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依旧比较落后,时常会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大,因此,如何让基层乡镇走出公共卫生管理困境,加强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基层 乡镇 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