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加强和规范新资源食品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我国从1987年开始对新资源食品实行审批制度。20多年来。新资源食品审批历经了三部规章-《食品新资源卫生管理办法》(1987版)、《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版)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2007版),审批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审批对象从原来的以终端产品为主转为食品原料.

  • 标签: 食品管理 审批制度 资源 卫生管理办法 身体健康 食品原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四君子汤随证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512例进行辨证分型,对符合肝气郁结证、肝气犯胃证、脾胃气虚证者424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四君子汤大剂量(治疗Ⅰ组142例)、四君子汤小剂量(治疗Ⅱ组140例)、吗叮林(对照组142例)治疗。7天一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6个主要症状轻重的记分并计算疗效指数,以判定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14.12±3.78和4.46±1.67、13.79±3.45和7.34±2.33、13.87±4.07和10.29±3.56(P<0.05),三组总疗效分别91.5%、80%和60.6%(P<0.05)。结论对脾虚肝郁型FD四君子汤随证加减治疗疗效优于西药胃动力药,较大剂量组方疗效优于较小剂量组方。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1.25(OH)2D3(罗钙全)口服冲击剂量对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代谢紊乱的疗效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治疗口服,1.25(OH)2D3剂2-4ug/次,每周2次;选择32例常规治疗组剂量0.25ug/次,每天一次;10例为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结果冲击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钙明显升高,血清磷降低,PTH在常规组轻度降低,而冲击组显著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观察冲击组症状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结论1.25(OH)2D3口服冲击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代谢紊乱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较佳,不失临床治疗的好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冲击治疗 钙磷代谢紊乱 1.25(OH)2D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布托啡诺消耗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喉罩插管后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泵注右美托咪定,C组术中同时间泵注相应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均行PCIA,镇痛泵配方布托啡诺10mg+昂丹司琼8mg溶于生理盐水至100毫升,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室总时间;记录PCIA后1h、2h、6h、24h(T1、T2、T3、T4)的视觉模拟(VAS)评分、PCA按压次数、布托啡诺累计消耗;记录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低血压、眩晕、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1-T4VAS评分,两组比较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1-T4各时点PCA按压D组少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小时布托啡诺消耗各时点D组低于C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D组低于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6ug·kg-1·h-1术中泵注,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及24h布托啡诺消耗,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术后镇痛 妇科手术 布托啡诺消耗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后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同期住院的640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连用5d,观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胸液(即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胸部恶性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危险,较为安全可靠。

  • 标签: 低分子量肝素 胸部恶性肿瘤 胸液量 血栓性疾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食物胆固醇检测技术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评估结果的影响,为科学评估胆固醇的膳食摄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和分光光度法对肉类、奶类、蛋类食物分别进行检测,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CNHNS)北京市的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评估检测方法的改变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影响。结果两种食物胆固醇检验方法在肉类和奶类中胆固醇检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蛋类中胆固醇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中位数为239mg/d,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中位数为205mg/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检验方法的变化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胆固醇 分析技术 食物成分 膳食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超早期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抽吸、抽吸速度对再出血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对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两组,在早期、超早期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血肿的抽吸、抽吸速度,判断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再出血后的影响。结果血肿抽吸为30-40%,抽吸速度1-2毫升/分钟的患者与血肿抽吸为60-80%,抽吸速度5-10毫升/分钟的患者相比,前者再出血的发生率(8.8%)低于后者(21.1%),P<0.05。结论早期、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中,血肿抽吸量过多、速度过快使再出血发生率上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抽吸速度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疾病阶段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NASBA方法检测56例健康人、52例HIV无症状者、70例HIV有相关症状者和77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结果不同疾病阶段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艾滋病组(80.04±69.41个/ul)<HIV有相关症状组(275.50±43.29个/ul)<HIV无症状组(534.85±228.70个/ul)<正常对照组(694.30±185.09个/ul),病毒载为艾滋病组(5.02±0.75log/ml)>HIV有相关症状组(4.37±0.83log/ml)>HIV无症状组(4.07±0.83log/ml)。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降低,而病毒载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升高,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评价HIV/AIDS患者病情时,应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综合分析。

  • 标签: HIV/AIDS CD4+ 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早产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给予肠外营养喂养,根据不同肠内喂养添加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30ml/(kg?d)基础而后逐日递增,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20ml/(kg?d)基础而后逐日递增,测量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为(18.6±2.6)h/d。两组新生儿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肠内喂养添加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用a-干扰素治疗高水平病毒载慢性乙肝与拉米夫定联合a-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水平病毒载慢性乙肝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抗病毒治疗临床资料,进行疗效比较。结果80例患者中采用拉米夫定联合a-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患者30例,单用a-干扰素治疗患者50例,采用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相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a-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用治疗高水平病毒载慢性乙肝疗效优于单独应用a-干扰素,可增强抗HBV效应。

  • 标签: 干扰素拉米夫定高水平病毒载量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全麻苏醒期尿管引起的躁动的作用及其效关系。方法60例ASAI~Ⅱ成年膀胱结石位手术患者,实施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插管全麻。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自述要拉尿躁动患者,双盲随机分成布托啡诺0.5mg、1mg、1.5mg组。记录用药时间、用药后安静时间、清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0.5mg、1mg、1.5mg布托啡诺组循环平稳(p>0.05),呼吸抑制无明显差异(p>0.05).0.5mg布托啡诺组安静时间较1.0mg、1.5mg布托啡诺组长(p<0.05),1.5mg布托啡诺组清醒时间较0.5mg、1.0mg布托啡诺组长(p<0.05),1.5mg布托啡诺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0.5mg、1.0mg布托啡诺组(p<0.05)而BCS舒适度评分0.5mg布托啡诺组低于1.0mg、1.5mg布托啡诺组(p<0.05)。1.5mg布托啡诺组嗜睡的不良反应高于0.5mg、1.0mg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0.5mg、1mg、1.5mg布托啡诺都能抑制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动,1mg布托啡诺效果最佳。

  • 标签: 布托啡诺 全麻苏醒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护理对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自6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QOL四个模块的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均有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健康认识、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的评分分别为(12.30±3.78)、(11.58±1.91)、(12.73±2.58)、(15.36±2.6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过程中,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和I型干扰素(IFN)α、βmRNA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未经治疗的CHB患者88例(CH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4例(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ING,IFN-α和IFN-βmRNA表达,用2-ΔΔCT的方法计算相对表达,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B组患者外周血中STING,IFN-α和IFN-βmRNA的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2.95、3.14、2.01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3.41,-2.31,均P<0.05);CHB患者STING相对表达HBVDNA病毒载≤104IU/mL组分别是HBVDNA病毒载104~105IU/mL组、105~106IU/mL组和>106IU/mL组的2.98、3.76、3.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患者STING与IFN-α、IFN-β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5、0.503,均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STING表达升高,且STING高表达影响HBV复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刺激基因 病毒载量 I型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我院门诊药房“4+7带采购”药品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第一批“4+7带采购”品种中挑选10种常用的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随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门诊患者对“4+7带采购”政策的认识和认可情况。结果:门诊药房的药品在开展“4+7带采购”后,价格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使用量有明显上升;门诊患者对“4+7带采购”认可度较高,对通过“仿制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明显信心不足。结论:“4+7带采购”的实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用药金额,减轻用药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门诊药房 “4+7带量采购” 药品使用情况 认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德福韦酯治疗低病毒载乙型肝炎相关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48周的治疗,每日1次服药10mg。观察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HBVDNA转阴41例,ALT复常率达71.7%,HBeAg血清转换率达18.2%,HA也明显下降,P小于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德福韦酯进行低病毒载乙肝相关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乙肝肝硬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HPLC柱后光衍生荧光测定研究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残留情况,探究该测定方式的可行性及中药饮片毒素残留的情况。方法提取样品溶液后使用免疫亲合柱净化后使用HPLC柱后光衍生荧光法测定其中的黄曲霉毒素残留。结果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概率为9.2%左右,其中以种子类中药饮片的污染的最为严重。结论HPLC柱后光衍生荧光测定法能准确监测出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残留,值得推广与应用;因种子类的中药饮片污染最高,应扩大监测中药饮片的范围。

  • 标签: HPLC柱后光衍生荧光法 中药饮片 黄曲霉毒素残留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及其受体(VEGFR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TNMⅠ、TNMⅡ、TNMⅢ及TNMⅣ期4组,收集胃癌组织并检测VEGFA、VEGFB及VEGFR1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A、VEGFB及VEGFR1的蛋白和mRNA含量均呈现出TNMⅠ高于TNMⅡ、TNMⅢ和TNMⅣ期,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NM分期越好、VEGFA、VEGFB及VEGFR1的表达越低、肿瘤侵袭程度越弱。

  • 标签: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