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规范了工作流程,堵住了诸多漏洞,避免了医患纠纷,理顺了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为下一步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检验 护理管理 标本 质量干预
  • 简介:摘要保留灌肠是自肛门灌注药液,保留在直肠或结肠,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成为儿科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儿哭闹不安,腹压增大,用常规法行保留灌肠药液不易保留,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疗效而影响治疗效果。我院儿科通过临床摸索出以下方法,可提高小儿保留灌肠的成功率。

  • 标签: 保留灌 头皮针 成功率
  • 简介:引入词源学的研究方法对亚健康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建立结合中西医学知识,利用词源学方法研究亚健康相关概念的方法示范。

  • 标签: 亚健康 相关概念 词源学
  • 简介:目的研究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对HIV抗体进行初筛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通过使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2794份相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47份,阴性2747份,阳性率为1.682%,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5份,阴性2739份,阳性率为1.968%,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样品有11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阴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样品有19份,经配对χ2检验,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初筛检测结果共同阳性有36份,共同阴性有2728份,总符合率为98.93%。结论提示初筛检测HIV抗体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可互相参考,也可互相替代。

  • 标签: 初筛检测 HIV抗体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五味子为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此外五味子还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添加剂等领域。文章对近几年来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做一综述,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 标签: 五味子 有效成分 提取
  • 简介:在明确中医学含义的基础上,从地域、时代、方法、研究对象四个方面阐述中医学的特点.认为:中医学从地域而言,是属于处在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生态环境中的中华民族;从时代而言,主要属于古代经验医学时期;从方法而言,主要是在元气论有机自然观指导下形成的系统整合型意象思维;从研究对象而言,重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

  • 标签: 中医学 地域特点 时代特点 方法特点 对象特点
  • 简介:在中医"证"的研究方面,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领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血瘀证的诊断有较多的客观体征可循,不象中医其它证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主诉,因此,比较容易研制与血瘀证相关的动物模型,也有利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在血瘀证本质、活血化瘀药物及作用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与庞大的研究队伍、大量的经费投入相比,还是不尽如人意的.为了早日实现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及时检讨在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血瘀证 基础研究 思路 方法
  • 简介:目的优化癫痫康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癫痫康胶囊中有效成分天麻素的含量。结果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利用高效色谱仪可以准确的测定癫痫康胶囊成品中的天麻素的含量。结论癫痫康胶囊的质量标准中可增设天麻有效成分天麻素的含量测定项。

  • 标签: 癫痫康胶囊 天麻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通讯作者王冬梅(19743-),女,河北省徐水县,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超声妇产科、血管及小器官超声诊断,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66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有90例异位妊娠,7例卵巢肿瘤扭转,26例先兆流产,10例不完全流产,20例盆腔炎,3例子宫破裂,10例胎盘早剥;手术治疗120例,占722%;保守治疗46例,占277%;治愈好转率100%。结论妇产科急腹症因临床症状相似、起病急、发展快,极易造成误诊。早期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可减少误诊率,并为采取正确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妇产科 急腹症 临床诊治 经腹彩超
  • 简介: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症,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中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对于耳鸣提出了“神不内守”的发病学说,并对“耳鸣治心”之法做了介绍。

  • 标签: 耳鸣 治法 安神
  • 简介:通讯作者荘健春(196811-)女,本科,主管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摘要目的比较2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入住ICU科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最小封闭技术联合气囊压力表获得压力值,每4h使用测压表进行监测一次气囊压,对照组予气囊最小封闭压力每4h监测一次气囊压力,并对刺激性咳嗽、是否有痰阻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的比较,以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最小封闭压力联合专用气囊测压表组在维持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呼吸频率、减少刺激性咳嗽及痰阻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优于气囊最小封闭技术组。结论最小封闭技术联合测压表进行气囊管理,不但操作简便,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单纯使用最小封闭技术每次放气充气对患者的恶性刺激。

  • 标签: 气囊管理 MOP 气囊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