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Wiltse组和经组各45例,给予经组患者实施经微创入路治疗模式,给予Wiltse组患者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模式的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但是相对于经微创入路治疗模式,使用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肾镜取石术在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9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肾镜取石术治疗,两组术后3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d疼痛明显减轻;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双侧上尿路结石 治疗效果 视觉模拟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侧经穿刺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4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4例,使用单侧经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24例,加以补肾健骨汤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椎体情况、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单侧经穿刺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健骨汤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其椎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 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补肾健骨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肾镜取石术在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92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肾镜取石术治疗,两组术后3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d疼痛明显减轻;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双侧上尿路结石 治疗效果 视觉模拟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接受经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到骨科接受诊治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此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时腰椎功能略优于对照组(P<0.05),但长期来看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时临床相关指标更优,但长期来看临床疗效结果相近,应结合患者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

  • 标签: 椎板间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边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导丝边支保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从多角度进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预埋球囊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痕畸形患者使用瘢痕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中厚移植整形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截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接收的52例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痕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26例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结合功能锻炼的方式;研究组26例患者使用瘢痕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中厚移植整形手术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6.15%,常规组有效率为76.92%;研究组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痕畸形患者使用瘢痕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中厚移植整形手术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符合患者的美观需求,具备在临床治疗之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痕畸形 瘢痕切除术 中厚皮移植整形手术 治疗效果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加速康复外科是(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概念最早由丹麦麻醉科医师Henrik Kehlet 于1997年提出【1】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下观察和比较拟行经肾镜手术患者术前饮用不同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术前饥饿焦虑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胰岛素和白蛋白代谢水平。对降低患者术前产生的不适感以及加快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22-2023年择期全麻下行经肾镜手术患者 60 例,随机设为空白组(H组)、对照组(C组)、素乾组(S组)、葡萄糖组(P组),每组15例,再实施静吸复合麻醉。结果:记录手术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记录手术前(T2)时刻患者口渴、饥饿评分;测定手术后24h(T4)、手术后72h(T5)时刻患者白蛋白水平,评估患者术后代谢情况;记录手术结束至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以下称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论:本研究对两种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进行了比较,而且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是在液体的量和组成上来影响胃部排空速度,口服会使渗透压增加的单糖溶液能够延缓胃部排空时间,若用多聚糖则使胃部排空速度加快,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能够避免术前禁食带来的不适感,如降低术前术后饥饿感、口渴感与焦虑感等。还能促进胰岛素释放, 改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削弱术后分解代谢。有研究显示术前服用碳水化合物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也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不同碳水化合物 经皮肾镜取石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和微通道经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1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152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式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术式为微通道经肾镜碎石术。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结石清除率)和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发热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9.36±14.08) min,对照组的(87.75±11.03) min,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为(10.51±3.61)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为(33.71±16.52)ml,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0% (72 /7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 (73 /80) ;观察组术后3天疼痛模拟评分(VAS)为(1.65±1.05)分,对照组为(4.52±1.38)分,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为( 1.69±0.57) d,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为(6.46±0.84) d,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71±1.03) 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11±0.73) d,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时间偏长,但手术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重要术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腹腔镜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复杂性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经椎体成形与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病例搜集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KP组22例和PVP组23例,分别行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伤锥前缘高度及其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PKP组cobb角度小于PVP组,伤锥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两组邻近椎体骨折、伤椎再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伤椎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