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彩色索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患者的子宫瘢痕妊娠类型,并且观察探测浆膜层的距离。结果24例患者为团块型,探测距离浆膜(1.84±0.14)mm;18例为不均质孕囊型,探测距离浆膜(2.34±0.21)mm;3例为混合型,探测距离浆膜(2.41±0.25)mm。结论超声技术在子宫瘢痕早期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以便制定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超声 子宫瘢痕妊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等方面都要明显比对照组的低,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能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效果显著,跟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孕妇产后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将采取止血药物以及静脉注射缩宫素等常规治疗方法33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方法的3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实际有效率达到了96.96%(32例),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72%(24例),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的阴道出血、月经恢复、排尿量以及恶露排出等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时间,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压迫缝合术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诊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层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层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层级护理 子宫肌瘤 术后康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治疗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进行了药物保守治疗(甲氨蝶呤即MTX深部肌肉注射)和手术了解子宫内外及病灶情况,并最终安全清除病灶。结果经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护理后,病灶清除,病情好转出院,HCG值逐渐下降直至正常。结论因子宫肌壁间妊娠潜在危险大,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用药前充分了解药物的机制与不良反应,做好用药前的健康教育,用药中加强巡视,确保用药安全;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术后病情观察;由于鉴别诊断困难,诊疗方案复杂,治疗时间长,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等来增加患者信息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子宫肌壁间妊娠 误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明显少于治疗前,对治疗前后的不良症状进行分析,治疗前的不良反应率10.6%,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3.2%,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最大程度缓解临床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甲氨蝶呤单一或者联合米非司酮等保守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CSP患者按照药物治疗的区别分成观察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对照组(甲氨蝶呤),对比两种用药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0%、63.6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完全恢复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绒毛膜促性激素指标等恢复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进行保守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妊娠及痛经的改善情况。方法分析从2012年1月-2014年7月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医疗中心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保留子宫的开腹或者腹腔镜病灶切除术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82例病灶切除术均获得成功。2组手术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腹腔镜手术的病例在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与开腹手术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例存在痛经的患者中术后缓解病例69例,缓解率88%,35例不孕患者中术后成功妊娠病例24例。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及生活质量,并显著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妊娠几率,而腹腔镜手术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对于年轻并想保留生殖能力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病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8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在2014年09月—2017年09月间收治,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为恶性组(n=34),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者,为良性组(n=34)。对比两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相较于良性组,恶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不规则、子宫体积过大、宫腔存在积液、内膜回声较强等超声特征较为明显(P<0.05),彩超结果提示恶性组EDV、PSV值较良性组更高,RI值较良性组更低(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可对其良恶性予以有效鉴别,详细探查其肿瘤内血流情况,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腹部超声 子宫内膜癌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米非司酮用于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列入研究分析中,安排患者每日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贫血、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等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子宫以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现象,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以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患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下降、体重增加、血压下降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和食欲下降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用于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但是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

  • 标签: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足月妊娠孕妇实际情况分析,分别给予阴道试产与剖宫产两类分娩方案,对比不同分娩方案下,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中7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均未出现母婴死亡情况,其中经阴道试产患者38例,顺产成功31例,顺产率81.57%,中转剖宫产7例,平均住院时间(2.7±1.9)d,产后出血量(135.6±18.7)ml,分娩后产妇未见并发症情况。相比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的38例患者,产后平均住院时间(3.9±2.1)d,分娩平均出血量(264.2±22.8)ml,产褥感染患者2例,产后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例;组间差异对比,阴道试产组患者产后平均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患者(P<0.05),;且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阴道分娩组新生儿明显较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严格掌握患者适应症同时,给予阴道试产具有着一定可行性,同时也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综合选择关注。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内分泌辅助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对照组30例不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6.6%和23.33%,3年存活率分别为86.66%和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采用内分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年轻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年轻子宫内膜炎患者80例,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分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轻子宫内膜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年轻子宫内膜炎 临床护理 措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结果通过研究结果发现,40例患者中,29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其中8名患者因年龄及生育需求选择病灶切除术,3名患者因病情较轻选择药物治疗。这些患者中,26名患者均有痛经或者月经不调的症状,还有14名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结论子宫腺肌病由于症状表现不明显,通常比较容易误诊,所以在诊断中除了临床体征外,还需要通过对患者实施阴道B超、MRI等检查手段确诊,这样确诊率较高些,再通过手术、药物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广西罗城县人民医院广西罗城546400)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与不孕症关系进行临床分析讨论以更好服务临床。方法选自我院120例患者用腹腔镜行肌瘤切除术,观察并对患者年龄、术前肌瘤数目、大小、子宫腔变形和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的情况做记录。随访患者术后3.5年内的妊娠情况。统计分析患者年龄、肌瘤数目、大小、子宫腔变形及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的情况同术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年龄23—29岁之间54例,妊娠有48例,占96%,年龄30岁—40岁之间的30例,妊娠的16例,占53.3%,肌瘤<3个,瘤大小(cm)≤5患者52例,其中妊娠45例,占86.5%,肌瘤>5个,瘤大小(cm)>5患者32例,其中妊娠者16例,占50.0%,子宫腔变形患者39例,妊娠患者24例,占61.5%,未变形患者45例,其中妊娠者18例,占40.0%,肌瘤紧邻子宫内膜38例,其中妊娠患者23例,占60.5%,肌瘤远离子宫内膜的46例,其中妊娠者19例,占41.3%.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与不孕症是有一定临床关系的,因此,在临床治疗上要高度重视。

  • 标签: 子宫肌瘤 不孕症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3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1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和浆膜层,观察组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对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尿潴留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子宫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中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层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单层缝合 子宫浆肌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划生育手术造成子宫穿孔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七年收治的26例因计划生育手术所致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子宫位置、手术操作及子宫癜痕、子宫壁薄、质软发生子宫穿孔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计划生育手术中,需高度重视发生子宫穿孔的因素,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子宫穿孔的发生率。

  • 标签: 子宫穿孔 计划生育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18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不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后效果理想,还可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切除 子宫肌瘤切除 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62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排气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并不是阴道断端出血的直接原因,因而对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不家过分强调延长术后卧床时间,且早期下床活动对肠功能的恢复有利,所以术后在机体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均宜早期下床活动。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除 阴道断端 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