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损伤标志检测分析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TBIL、DBIL、IBIL、cTnI、CK-M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TBIL、IBIL、cTnI、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伤,但这种损伤具有可逆性,可根据综合对症治疗得以改善,但仍需密切监测心肌损伤标志,以保护患儿的心肌。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 随着高通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快速发展,癌症标志的发现和临床应用越发广泛。肝细胞癌是第三大死亡原因的全球癌症,在中国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将101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蛋白质组学数据作为发现数据集,根据不同的预后特征将患者分成术后预后较好/较差的Ⅰ型/Ⅱ型。对发现集运用数据预处理、筛选差异蛋白、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特征等方法,获得多蛋白标志组合。在159例肝癌患者组成的独立验证集上,基于这些标志组合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通过一致性聚类方法确定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探讨此几项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了解此3项指标对HBV复制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肝患者HBV-DNA阳性血清800份,根据其拷贝数随机留下483份,分成9个组,使每个组的标本数为42~62,便于统计学分析,所有标本进行HBV-LP、PreS1以及HBeAg的检测,然后比较分析。结果(1)各组数据阳性率均随着HBV-DNA的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组间差异大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V-LP、PreS1及HBeA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HBV—DN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HBeAg的灵敏度为64.5%(273/423),阴性预示值为25.4%(51/201),检测有效率为58.4%(282/483),PreSl的灵敏度80.4%(340/423),阴性预示值39.9%(55/138),检测有效率71.4%(345/483)。均低于HBV—LP的灵敏度89.4%(378/423)。结论(1)HBV-LP及PreS1是判定HBV复制的良好指标,HBV-LP优于PreS1;(2)传统的HBeAg的阴阳性不能用作HBV复制的观察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 简介:[摘 要] 2型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炎症生物标志如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家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黏附分子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高度相关。研究炎症因子可能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对其做出以下综述。

  • 标签: [] 糖尿病肾病 炎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应用血清标志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122例乳腺病变患者和120例体检健康人群,均给予肿瘤血清标志检测。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清标志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工作中,血清标志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并借鉴。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诊断 肿瘤标志物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胶质瘤预后评估中分子标志指标的意义。方法 研究选取2019-2022年时段为基础开展数据统计,该时段于我院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分子标志指标检验,对患者的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表达情况,及其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关联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与MGMT、Ki-67指标表达存在关联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更长,对比>+患者(P<0.05);而EGFR、P53、MMP-9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时间无直接关联(P>0.05)。结论 分子标志用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可保证较高的准确性,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分子标志物 胶质瘤 预后 无进展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以及对肿瘤标志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单纯给予化疗方案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联合赫赛汀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37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水平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6%,p<0.05;观察组的肿瘤标志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经过3个月的随访,均无死亡病例,无严重毒副反应。 结论: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水平,且利于预后。

  • 标签: 赫赛汀 晚期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宫颈癌患者时,采取解毒化瘀汤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择60例患者,分对照组(行新辅助化疗)、观察组(行解毒化瘀汤联合新辅助化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T细胞亚群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采取解毒化瘀汤联合新辅助化疗,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联合检验法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确诊的胃癌患者中,择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入院的44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胃良性病变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肿瘤标志检测,并对CA724、CEA、CA242、CA199几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724、CEA、CA242、CA199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联合检测法来对胃癌进行诊断,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值得重视。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验法 胃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对癌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及与Ki67指数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45例癌性胸腹水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患者被分为对照组(22例为常规临床诊断方法)和观察组(23人附加血清肿瘤标志和Ki67指数)。分析2组诊断效果与Ki67指数相关性。结果:在癌性胸腹水的诊断准确性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Ki67指数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中的肿瘤标记在诊断癌性胸腹水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它们与Ki67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也暗示了这些标记在疾病进展监控和预后评价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 标签: 癌性胸腹水 血清肿瘤标志物 Ki67指数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隐匿,可发生在运动症状发生前 2年内。从诊断帕金森病到帕金森病痴呆的中位时间为 12.1年。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早期诊断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理想的生物标志是外周血液,具有易采集、易检测、可重复的特性。本文梳理了部分外周血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综述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标志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用于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生物化学标志还可以用于疾病的分类和分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在治疗过程中,生物化学标志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的进展和预测预后。本篇文章主要分析生物化学标志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 标签: 生物化学标志物 疾病诊断与治疗 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隐匿,可发生在运动症状发生前 2年内。从诊断帕金森病到帕金森病痴呆的中位时间为 12.1年。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早期诊断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理想的生物标志是外周血液,具有易采集、易检测、可重复的特性。本文梳理了部分外周血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综述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绞痛和脑血栓病人血栓止血分子标志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绞痛和脑血栓病人各6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的浓度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作常规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心绞痛和脑血栓病人D-Dimer、Fbg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T-Ⅲ活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D-Dimer、Fbg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而AT-Ⅲ的活性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亚急性期脑血栓患者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急性期与稳定期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脑血栓病人Fbg浓度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P<0.05),而AT-Ⅲ的活性则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血栓止血分子标志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心绞痛、脑血栓病人的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关键词心绞痛;脑血栓;分子标志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6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中的DNA氧化损伤标志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探讨ESRD患者中DNA氧化损伤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研究对象40例,分为3组:对照组、CRF(慢性肾功能不全)组和HD(血液透析)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8-OHdG水平,改良镀铜镉颗粒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硫代巴比妥酸产物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组、HD组透析前、后血清8-OHdG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且HD组透析后8-OHdG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增高(P〈0.05)。CRF组、HD组透析前和透析后NO、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8-OHdG和Scr、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ESRD患者血清中8-OHdG水平明显增高,提示DNA氧化损伤增强。8-OHdG作为一种DNA氧化损伤产物,可被认为是评价ESRD氧化损伤水平的可靠观测指标。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DNA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及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方法收集180份血清标本,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及血清标志进行检测。结果HBsAg(+),HBeAg(+),HBcAb(+)组的阳性率最高,为98.67%,HBsAg(+),HBeAb(+),HBcAb(+)组的阳性率为29.85%,两组差异显著,HBsAg(+),HBcAb(+)组的阳性率为21.05%。结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于检测乙肝真实感染及复制情况快速准确,特异性高,可为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DNA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神经母细胞瘤是婴幼儿和儿童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能够有望从根本上治愈肿瘤,但是肿瘤干细胞数量较少,并具有抗凋亡、抗放化疗能力等,导致其对于放疗、化疗并不敏感。目的:探究干细胞标志CD133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二科诊治的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神经母细胞瘤患儿46例,节细胞母细胞瘤患儿1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分析所有患儿肿瘤组织中的CD133表达水平,并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分型、INSS分期、术后存活时长与CD133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的联系。结果与结论:共有22例(48%)神经母细胞瘤患儿CD133表达为阳性,有4例(33%)节细胞母细胞瘤患儿CD133表达阳性,肿瘤细胞胞浆为CD133主要表达部位。肿瘤组织各临床分期的CD133阳性率差异明显,其中1,2期为21%,3,4期为64%,4S期为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组织分型为预后良好型患儿CD133阳性率为29%,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织型患儿(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1)。CD133阴性患儿生存周期显著长于CD133阳性患儿(P〈0.05)。结果表明干细胞标志CD133的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发展、转归有密切联系,在评估患儿术后存活时长、改进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干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CD133 阳性率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诊断AD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神经心理学检查、实验室标志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仍然需要脑组织病理诊断。AD患者神经损伤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灵敏度、特异性高的生物学标志早期诊断治疗AD,并预防该疾病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蛋白标志、炎症因子、基因标志等出发,阐述AD生物学标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志物 炎症因子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