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NC)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125例明确致病微生物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分为细茵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观察各组hs-CRP与WBC、NC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和WBC分别为(24.65±26.34)mg/L、(16.68±6.89)×109/L;病毒感染组hs-CRP和WBC分别为(5.63±5.57)mg/L、(5.89土3.44)×109/L;支原体感染组hs-CRP和WBC分别为(10.35±7.58)mg/L、(7.89±3.74)×109/L;细菌感染组患儿hs-CRP和WBC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和支原体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与WBC、NC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的鉴别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在中高位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术中保留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的影响,旨在促进术后尽早恢复健康。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高位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依照是否保留结肠动脉划分组别。甲组(n=52)为保留结肠动脉;乙组(n=48)为不保留结肠动脉。将2组的手术指标参数、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情况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2组的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出血量、通气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乙组比较,甲组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得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中高位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术中保留结肠动脉,可避免出现吻合口瘘,有效改善吻合口血运,对促进术后尽早恢复健康具有重大临床实际意义,医学价值高。

  • 标签: 中高位 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洛替尼和伊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慢性期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初诊CML慢性期患者137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应用尼诺替尼治疗,对照组67例使用伊替尼治疗,对比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R、CCyR、C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据研究显示,运用伊替尼治疗CML慢性期与尼诺替尼比较,尼诺替尼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少,可快速缓解病症,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效果。

  • 标签: 尼诺替尼 慢性髓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炔诺孕酮在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和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PBCA评分52.5±4.3分,子宫内膜厚度0.7±0.2mm,月经量78.6±3.5ml,息肉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PBCA评分36.2±5.8分,子宫内膜厚度0.9±0.3mm,月经量42.4±4.7ml,息肉复发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6例,阴道异常出血0例,乳房胀痛1例,体重增加0例,总计1例;对照组患者26例,阴道异常出血2例,乳房胀痛3例,体重2例;总计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在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左炔诺孕酮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妊娠早期出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的亚临床甲减患者当中,接受甲状腺素钠治疗对其围产结局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当中收治的76例妊娠早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反应,将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常规组患者不接受针对性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甲状腺素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围产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患者的围产结局好于常规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出现亚临床甲减患者的治疗当中,给予患者甲状腺素钠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妊娠 甲减 左甲状腺素钠 过氧化物酶 抗体 围产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8月5日~2017年9月3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高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57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5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观察患者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糖代谢、室舒张功能、肾功能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指标依次为(131.46±10.33)mmHg、(80.32±7.98)mmHg、(6.72±0.82)、91.93;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36±12.04)mmHg、(89.17±9.32)mmHg、(7.21±0.9)mmol/L;80.71(P<0.05)。反应舒张功能指标应用E/A、E/E’,对照组分别为0.8,8,观察组分别为1.0,6(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室舒张功能,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厄贝沙坦 氨氯地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泮托拉唑、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粘膜形态学各指标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7.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活动性炎症细胞浸润指标上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胃粘膜形态学指标,优于三联疗法。

  • 标签: 泮托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